【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分析】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国政法大学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问卷调查,从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委员工作等方面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缺陷,并针对缺陷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大学生作为中国当前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接班人。然而,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在社会及学习的过程中都遭遇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便成为各级政府和高校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很多高校,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笔者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该阶段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校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中国政法大学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各个专业的本科生。
  (二)研究方法
  通过概率比例抽样法,根据各个专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年级、性别抽出样本500份,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9份,回收率为85.8%,性别分配为男生246名,女生181名;年级分配为大一115人,大二126人,大三114人,大四72人。为保证问卷的客观性,我们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填写。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初步分析
  
  (一)心理咨询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过心理咨询”时,通过面对面咨询和网络咨询的学生达到了19.4%,说明我校学生已经逐步接受了心理咨询,遇到心理问题时能主动地寻求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但是没有一个同学进行过电话咨询,究其原因:一方面我校面对面咨询和网络咨询不收费,打电话需要花费电话费,而且每个咨询持续的时间都在1个小时左右,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不小的费用。另一方面心理咨询的接线员是我校心理协会的学生,咨询的学生对接线员的业务水平可能存在怀疑。
  从咨询效果来看,63%的学生对咨询感到满意,说明我们的咨询确实起到了作用。
  (二)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是否参加过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团体辅导活动”时,只有10.3%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其余学生都没有参加过。参加过的学生中66%对团体效果感到满意,说明我们的团体辅导活动得到了大部分参加过的学生的承认。
  (三)心理健康课程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是否选修过心理咨询中心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时,只有5.6%的学生参加过,因为心理健康课程每个学期规定的选修人数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学生都是通过心理类课程来获得心理知识的,而且56%的学生都认为有必要把心理健康这门课程设为必修课。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好心理类课程,扩大上课的学生数量。
  (四)心理健康委员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如果遇到心理问题时,是否会主动向心理委员求助”时,35%的学生选择了会。对于“心理委员主要开展的活动”,目前心理委员的主要工作还是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为主(67.8%),心理健康委员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从以上数据来看,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及面不够,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该面对广大的学生。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我们一定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表面化和热闹化,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着手,把工作做细,提高工作质量,满足学生的需要。
  (一)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从调查数据来看,高校学生正在逐步接受心理咨询,遇到心理问题时能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而且63%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效果感到满意,但是我们看到还有30%多的学生觉得效果一般。因此,高校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使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咨询,更好地提高咨询效果。
  1.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
  目前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错在错误了解,认为只有有心理疾病的同学才去做心理咨询。为了克服这部分学生的顾虑,高校应该发挥各种宣传途径,尤其是报纸和网络的作用。另外,加大其他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材料的发放也有助于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2.扩大心理咨询师的队伍,提高咨询效果。
  心理问题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顽固性等特点,通过一两次咨询是无法真正解决的。有些心理问题需要长期咨询[1]。但是,目前各个高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人数有限,无法对学生进行过多次的咨询,导致咨询的效果下降。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各个高校除了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配齐专职咨询师外,还应聘请适当的兼职咨询师,最好能在精神科医院聘请有精神医学背景的专家。
  (二)加强团体心理辅导工作
  团体辅导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方式在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帮助学员个人增强素质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又能帮助提高团体的整体协作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能力,提高团队绩效[2]。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手段。
  在调查中,只有10.3%的学生参加过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团体辅导活动,这跟学校组织的活动过少有关系。因此,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采取一下措施来增加辅导的次数。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主要负责带领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成长性团体辅导的团体则交给心理协会与心理委员,具体的操作方式是:首先,由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根据每个年级的心理特点设计团体辅导活动,然后把开展这些团体辅导的具体技术传授给心理委员。这样每个心理委员就都可以在自己班级中开展活动,并鼓励心理委员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三)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覆盖面
  从调查数据来看,心理类课程是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说明了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但是,从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校都把心理健康类课程设立为选修课程,人数和规模都有一定限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调查也显示,5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把心理健康课程设立为必修课。2009年3月份在南京大学召开的教育部会议上,教育部今年也把心理健康课程的推广设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调研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的模式。该课程开设9周,18个课时,1个学分,内容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自我认识、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情绪调节、珍爱生命、性格八个主题。大一第二学期开设,9周为一轮,共两轮。每个班180人左右,三个老师各带3三个班级。此模式值得高校借鉴。
  (四)充分调动心理健康委员的积极性
  为了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每个学生中,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在高校的班干部队伍中应增添一个新角色――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具体负责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他们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危机干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心理健康委员属于新生“事物”,我们在对其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缺陷,没有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和功能。为此,对心理健康委员的管理需要我们边实践边总结,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做到人尽其力,力尽其责。我们可以采取举办心理委员工作经验交流会、建立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机制来充分调动心理委员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成山.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研究及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10.
  [2]胡伟国,王晓程.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J].温州大学学报,2006,6.
  [3]万书玉.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调查[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6

推荐访问: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 高校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