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入情感的好处_学视唱练耳的最佳年龄

  摘 要: 视唱练耳的好与坏是一个人音乐素质好与坏的体现。视唱练耳教学是读谱视唱和音乐听觉辨析能力的训练,这两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积累音乐素材,广泛地了解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而这种情绪积累得越多,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就越丰富、越深刻、越强烈。只有把情感融入到视唱练耳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视唱练耳 听觉分析能力 情感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感情交流和表现的必不可少的形式,中学的视唱练耳课不是单单独立的,而是平时课上和课下的积累,视唱练耳的好与坏是一个人音乐素质好与坏和能力高与低体现。而视唱练耳教学是读谱视唱和音乐听觉辨析能力的训练,这两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我们的训练绝不是单纯的唱唱视唱、练练耳、听听音,而应该是经过正规的严格的训练,能够准确地读懂乐谱、唱准乐谱、理解曲谱的内涵,能够准确地根据音乐展现自己心中的既成的音乐形象,能够运用所学去鉴赏和评论,能够突破超越视唱练耳字面上的局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人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受能力,敏锐的感受力有天生的,但是也不乏很多刻苦学习和训练而成的。音乐感觉好的人能够从很小的、很细微的地方着手,发掘作品的内涵,而反应迟钝的人则能看到听到事物的表面,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1、2、3、4、5、6、7”这个看似简单的、最基础的音阶练习,想要把它唱好,并不容易。在教学中,有些天生感受力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规律,而有的迟钝的学生却心不在焉。我工作了已近十五个年头,期间教过少儿声乐、少儿钢琴、童声合唱团、高考声乐及视唱练耳乐理辅导等,所有这些一开始无不是要从最基础、最简单的视唱练耳教学开始的。像声乐课一开始的发声练习,教师一般会从五个基本元音a、e、i、o、u开始,而在练习时也是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练习,这个看似最简单的练习,其实并不简单,想要唱好其中的每一级音阶,既要用灵活的、敏锐的听觉感受每一个音,又要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它进行长期的、枯燥的训练,并富于感情地把每个音都唱好,把每一个音都进行比较,既要唱得甜美,又要唱得纯净、清晰,且生动,具有感染力,运用乐句和旋律起伏、强弱的声音把视唱练习中的情感有表情地唱出。识谱还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只有把最简单的练习唱好,才能转到复杂的带字的旋律视唱训练上来,而复杂的带字的练习唱好后,学生能把握好强弱对比,对嗓音(乐器)轻重缓急的控制,加上对乐曲的独到理解和二度创作,那么学生声乐曲的演唱,或者是器乐的演奏,就驾轻就熟、完美无缺了。
  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则必须以“听”为基础,在聆听、欣赏、鉴赏等音乐活动中提高。它是我们在感受乐曲的音响、情绪、色彩时而产生的共鸣并加以消化和吸收的练习。随着学生感受能力的不断深入和丰富,在平时的训练中,听的环节有时候是枯燥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帮助学生积累不同的音乐素材(欢乐的、悲哀的、委婉的、壮烈的等),广泛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不同体裁和题材的作品,这样在训练不同情绪的作品时,由于同学们脑海中积累了很多音乐素材,因而训练就变得简单而有目的性,也为我们以后的实践活动奠定了丰富的基础。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的。而想象和联想是中介和桥梁,音乐所表达的是不能用语言来详尽的。像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它们各自的魅力所在。像苏北农村比较流行的唢呐,在欣赏唢呐曲《百鸟朝凤》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你知道哪些鸟?这首乐曲模拟了哪些鸟的叫声?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氛围?等等。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自然而然就联想到自己知道的和听过的各种鸟的叫声,进而还会联想到这么多的鸟儿在一起应该是很热闹的场面,再联系农村办喜事的热闹场景,激起学生的愉快心情,从而使乐曲变得不是那么遥远和陌生。《命运交响曲》堪称音乐中的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贝多芬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在音乐中,在贝多芬及其他艺术家的身上,我们能学到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生活的内容注入到刻板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其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有深度、有层次,而不是肤浅地听一听就算了。
  音乐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通过一些不同的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想要达到这些目的,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训练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把思想融入到情感里,而情感也融入在思想里。正如《乐记》中所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在审美体验中,应做到“物我交融”,将自己的感情移入,从对象中关照自我,在想象和联想中提升激情,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得到审美上的最大愉悦。
  教师把握好情感的尺度,充分利用情感的独特教学魅力,这样,视唱练耳课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视唱练耳的目的。

推荐访问:视唱 刍议 好处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