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扮“导演”\学生扮“主演”之角色研究]新课改的教师观

  摘 要: 本文以平凉市崆峒区东大街小学为研究对象。对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主演。作为导演的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中导入情境、课堂提问、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的有效性。拉开课堂的序幕,创设有效的导入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因此,良好的课堂情境设置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 数学教学 师生角色转换
  
  传统的教学,注重“师道尊严”,提倡“填鸭式”、“满堂灌”,整个课堂形成了“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师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的角色,教师从舞台上口若悬河的主演变为幕后的导演,而学生则从“惟命是从”的学生变为主演,教师将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此一来,导演的“导”将是关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必将得到提高。
  1.新课改的浪涛凸显师生角色转换的重要性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发源于计数和度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对自然现象作定量研究;同时由于数学自身的发展,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数学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动手能力。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师道尊严”之礼仪,提倡“填鸭式”、“满堂灌”模式,使得整个课堂形成了“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固有模式。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师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的角色,教师从舞台上口若悬河的主演变为退居到幕后的导演,而学生则从“唯命是从”的观众变为主演,教师把学生的空间和时间还给了学生。如此一来,教师的“导”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导出一节精彩的课也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2.在新课改的浪涛下师生角色转变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2.1创设有效的导入情境,拉开课堂的序幕
  俗语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好的设问情境,能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新知识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引发数学思维。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与学的环境。而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性取决于趣味性、生活化、富有探索性及连贯性。
  如在北师大版第十二册《探索规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情境:猜数魔术。课件出示:心中想一个数并把它写在练习纸上,把它加上5,然后乘2,再减去4,再除以2,然后减去你记在心里的那个数,结果得到的数是什么?接着我试着“猜测”学生计算的结果都是“3”,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所有结果都是“3”呢?触动学生热衷“探索”的那根弦。紧接着我就顺理成章地引出课题:探索规律。这样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所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
  2.2激发“主演”情感,触动其思维神经,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疑问,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触动学生思维的神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整节课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毫无价值,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如“是不是”、“对不对”、“懂不懂”等,学生的回答必然是“是”、“对”、“懂”,整节课热闹非凡却没有实效;有的教师提问模棱两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甚至问题是什么意思都不清楚;还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复杂,学生不知所措,而教师则以为学生还没有学会,越讲越深,口若悬河后学生还是不懂。像这样的课堂提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将得到怎样的发展呢?
  如在北师大版第九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我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能否转变为我们所熟悉的图形?”在小学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弄清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设问留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得出可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或一个长方形。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从某种意义上讲,一节课就是由问题串构成的,提出的问题应注重它的有效性。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的语言应简洁明了,让人一听就能明白;(2)问题应有针对性,围绕主题;(3)问题应新颖别致,充分激发学生兴趣;(4)提出的问题应适中,不应过易或过难;(5)提出的问题应把握时机;(6)学生回答问题后,应给予正确评价。
  2.3把“舞台”交给学生,凸显学生“主演”地位,提倡有效的课堂合作。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意味着在课堂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主动权。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主要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一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新课改的今天,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小组交流、合作与探究。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有时往往流于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不求实际效果,忽略了其本质,虚无缥缈的东西多了,有深厚底蕴的东西少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让学生学会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2.4落下“舞台”帷幕,提高课堂小结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环节,是对当堂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归纳整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或多或少忽略了课堂小结,有时一笔带过,有时省略掉……可是,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好的课堂小结,不仅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加深,而且可以收到画龙点睛、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故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结语言应简洁明了;(2)小结是对所学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回顾,应注重针对性;(3)小结应面向全体学生;(4)小结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本节课来说小结是这节课的终点,但又是下一个数学知识的起点。
  3.结语
  一节课就是一个艺术品,它融合了“主演”的个性及“导演”的灵魂。作为一节课的“导演”的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导演”与“演员”、教与学熔铸成个整体,从而塑造出高超的教学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组成员.
  [2]陶行知.每事问.
  [3]“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与探索.期刊网.

推荐访问:主演 新课改 导演 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