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随班就读学生消除自卑心理的个案研究|如何治疗自卑心理

  摘要:本文以参与观察和访谈获得的经验研究资料描述和分析了某随班就读学生自卑心理及外显行为的相关情况,并借助特家长的力量,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帮助下,对其辅以相应的矫治措施。
  关键词:随班就读;自卑;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101-01
  
  一、基本情况
  
  杨某,现就读于某县重点初中初一年级,15岁,父母皆为初中文化,经商,家境富裕。
  杨母主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下决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让她和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于是,送她到我们镇上的幼儿园上学,可她平时在家性格活泼、爱跳爱动,象个“小霸王”,一到学校就象只“小绵羊”,上课不说话,下课也不和小朋友玩,整天粘在座位上,我们也多次和老师交流,可任凭老师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她只是点头、摇头。后来发展到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后急着回家,怕上学。
  杨某主诉:在学校里,别的小朋友不戴助听器,和我不一样;他们要摸我耳朵,一碰到助听器,我就听不到。我说话时,同学们会笑话我,爸爸、妈妈不会(笑话我)!
  康复训练老师主诉:杨某刚来时,只是低头腼腆地笑,不肯开口,她母亲在一旁哄了半天,才勉强说了自己
  的名字、家庭住址,说话时咬字不准,吐词不清,表达不是很流畅。
  
  二、问题分析
  
  客观原因:是生理上的缺陷。杨某听力残疾,父母生活上关心备至,却忽视了在听、说及与同龄人交往等能力上,给予及时的早期干预,导致其语言表达能力滞后。
  主观原因:环境的改变使杨某不能接受自己的生理缺陷,产生了自卑感。杨某在家中是一家人关注的中心和焦点,在学校一切都不一样了,中心人物的位置没有了,周围也不再是呵护有加的家人,而是一群显得自己“异常”的伙伴。失去了庇护,她害怕自己被这些孩子歧视,于是产生了恐惧感和自卑感。小伙伴的好奇与哄笑,更使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进而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流。
  
  三、辅导策略与过程
  
  在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老师、杨某家庭、随班就读学校教师的帮助下,我们综合使用代币法、榜样示范法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杨某实施了培养自信的心理辅导计划。
  第一,康复训练老师从基本的知识入手,如:从简单字母的书写、读音开始,纠正其发音,并鼓励她大声数数。在学习过程中,当杨某出现注意力涣散时,运用代币法来促进她的学习劲头。例如,用★、小红旗或者她喜欢的糖果(每三颗★换一面小红旗,每三面小红旗换一颗糖果)来记录她的每次成功和进步,并将图表挂在房间显眼处,每完成一次学习任务,杨某都会很欣喜地跑过去,自己在相应的框框里填上★或小红旗。此外,我们建议康复老师教给她一点简单的与人交流的礼仪与方法。如:见面时要说:“老师好”,离开时要说“再见”等等,并通过实际练习给予巩固强化,使其能很清晰的表达。
  第二,联合家庭的力量,随时督促。我们在辅导过程中,发现杨某的物质成长环境相对较优越,但在家庭早期教育方面做的很少。杨父教育方式比较极端,对杨某要么抱在手心里,要么拉倒身边就打;而母亲则是偏溺爱。杨某在评价父母时,词语也比较贫乏,仅知道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衡量。因而,我们适时给杨某的父母介绍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引导其用正确的养育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建议家长在家庭和公共场合引导、鼓励杨某多说话,并利用杨某爱看卡通片的爱好,引导其正确模仿电视里的卡通人物,或给父母讲述故事情节,强化语言训练,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
  第三,和随班就读学校老师达成共识,寻求班集体的帮助和支持。我们请杨某的班主任根据杨某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表现做摘要记录,记载其心理、行为发展变化过程,以进一步分析杨某内心波动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恰当的辅导措施。
  此外,我们尝试用集体的力量帮杨某在班级中奠定自信。为此,我们和杨某的班主任精心设计了一次主题班会,运用“炮弹轰炸法”,让同学们给身边的小伙伴找优点,班会过程中,班主任特意点到杨某,让她站到教室中间接受别人的“轰炸”,我注意到杨某神情犹豫,以目光向我们求助,我们微笑点头。结果同学们纷纷提出了她的优点:衣服整洁、画的画很漂亮、写字很认真……杨某的眼光立刻明亮起来,班主任及时介入,表扬杨某“身残志坚”,号召其他同学向她学习。在接下来的环节,杨某也频频向其他同学“扔炸弹”。
  第四,挖掘其潜能和特长,助其获得成功体验,保持自信心。杨某在体育方面表现优异,画画也很棒,我们就鼓励她参加运动会,为班级增光。果然表现不俗,短跑得了好名次;她的美术作品也在年级画展中展出……学期结束,杨某被光荣地评为“三好学生”。
  三年来,我们对杨某进行了跟踪辅导,杨某多次获“三好学生”称号,还曾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她语言方面的着重训练,竟使得她的语言运用能力优于同年龄的孩子,她在五年级上学期的作文大赛中,获全校优秀作文“一等奖”。小升初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县重点初中。
  
  四、个案研究结果与启示
  
  本个案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范。三年来,我们对杨某进行了追踪辅导,尽管生理上的缺陷并没有消除,说话时仍伴有口齿不清的现象,但她已能坦然、自信地面对自己的缺陷,悦纳自我、超越自我。通过对这一个案的观察与矫治,我们发现对于听力残疾学生的自卑心理,针对其根源,确定行之有效的辅导策略,采取切实的教育方法,可以受到很好的效果。此外,从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学校、同伴在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荐访问:个案 就读 自卑 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