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想信念对策【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境况及对策探讨】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正不断冲击着国人的传统思想,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样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文化大背景下,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富有成效的理想信念教育,让青年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目标,勇敢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理想信念 教育 多元文化 对策探讨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人的理想信念问题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再次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对未来的追求,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流上是积极的、健康的,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正不断冲击着国人的传统思想,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样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文化大背景下,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富有成效的理想信念教育,让青年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目标,勇敢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理想信念教育概述
  1.多元文化的界定。
  在西方,“多元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殖民地国家存在的殖民地的正统文化和原土著居民文化间的共存;二是在移民国家中不同部落、种族、民族、团体间的文化共存。在后现代理论的推动下,多元文化的涵义有了多种界定,主要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文化的地理特征界定,指不同种族、民族间的文化存在和文化认可;另一种是根据文化的时间特征界定,指历时态的文化在某种社会中的共时态存在。而今天的“多元文化”,更多指的是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当前,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网路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不断涌入我国,使得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种开放的环境中,出现了多种文化并存的现象,如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当这些文化差异存在的时候,必然会引起彼此间的分歧和冲突。而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这样一个思想极为活跃的重要群体而言,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2.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涵。
  所谓理想信念教育就是执政者把自己的政治主张、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社会成员,使之变成全社会成员共同思想基础和行为依据的过程。在我国,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教育,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旨在使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义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形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使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通过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提高人生的境界和追求,使大学生的生活、职业、道德理想信念都置于科学的社会理想信念之中,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境况及成因分析
  1.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政治观、人权观、金钱观等不可避免地“侵袭”和“毒化”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与偏差。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淡薄,政治意识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西方国家把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生活方式,通过网络、媒体、杂志等各种形式不断对国内社会进行文化渗透。而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个性突出的独立个体,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而变得物质化。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的滋长导致他们的理想信念削弱,再加上他们容易盲目崇拜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等政治观念,使得他们对我们国家倡导的政治性观点关注度降低或产生怀疑,从而导致他们的政治意识不强;二是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以及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大学生逐渐将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从奉献社会转到关注个人发展和财富积累上来,更多地关注个人幸福生活指数及物质上的需求,崇尚“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失去了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关注,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脱离,更加偏重于个人理想。
  2.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成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国际因素,又有国内因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带来的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化价值理念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造成了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和推动,他们将代表西方人的独立、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通过经济全球化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此外,像“人权高于主权”、“全球民主化论”、“民族国家主权过时论”等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干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认同,尤其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影响,致使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并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提高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造成了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物质利益日益突出,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却日趋淡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一定范围内盛行。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必然会带来他们精神世界的匮乏,导致他们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也势必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产生影响。
  (3)大学教育中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教育方式缺乏创新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影响。
  目前,大学教育中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部分主要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书本知识的传授上,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再加上部分思政教师的教育内容不能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导致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际达到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高校普遍存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未充分利用校园各种资源和渠道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的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其解决的是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2.注重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始终坚持做到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
  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既要重视社会理想,又要重视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表明个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它是理想教育的起点;社会理想表明社会成员的共同目标和追求,它是理想教育的落脚点。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既融合个人理想,又高于个人理想的社会共同的、远大的理想,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对未来抱有美好憧憬、有追求、有理想。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只有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用社会理想来整合、引导和统率大学生的个人理想,把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把个人利益融入整体利益,把个人力量融入集体力量,才能使大学生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推动整个社会理想的实现,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思想道德素质并非是整齐划一的。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后备军的共青团员、作为学生领袖的学生干部,其思想道德素质无一不对其他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和学生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重点的教育活动。依托党校、团校及各学生理论学习团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先进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加强他们的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教育,使他们能够以良好的素质和风范成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示范群体;注重社会实践,结合青年学生身心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和教育资源,深入持久地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注重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提倡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坚决抵制消极、庸俗、低下、颓废的文化侵入校园;要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体现不同层次和特点,广泛开展大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比如开展各种具有思想教育功能的讲座、参观、调查和阅读活动,举办有关人生、理想、奉献的讨论会、演讲会,寓教于乐;引导青年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自觉抵制消极网络文化的侵蚀。同时,要努力办好校报、校刊、校广播站、校园有线电视台、黑板报、宣传橱窗,等等,使之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文明健康的情操和审美意识,从而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荣,张春.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应对[J].职业时空,2010,(6).
  [2]彭旭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3]吴秋凤.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4]向彩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分析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8,(6).
  
  本文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0504-11-SZY13)项目名称:《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境况及创新模式探析》。

推荐访问:境况 理想信念 对策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