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 诗教也 “温柔敦厚是诗教”

  【教学背景】   中国素有“诗国”的美誉,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奔来的中华诗歌之河,大浪淘沙,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带着中华文明的闪光。徜徉在这诗歌之河,我们沉醉,惊异,流连忘返。含英咀华,我们能体味到它的博大,也能感受到它的深厚。然而我们在继承这笔文化遗产的时候,却往往会产生“曲高和寡”的尴尬,雅文化走进了书房,却多半被束之高阁,成为门面的点缀、装潢;诗词曲早已进入课堂,大半学生却敬而远之,为通过考试而被动地背诵乃至翻译,我们少见诗意流动,却不得不看到它成为应试的材料,被肢解、剖析。遥想白居易时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盛况,真是叫人神往。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让诗歌名篇成为校园里耳熟能详的经典?我认为让诗歌名篇走下“书架子”,进入现实生活,当是消除中学生对名篇敬畏之情的一个有效方法。
  【案例描述】
  古诗文名篇是历史的凝结,也是现实的关照,现实生活中依然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它,咀嚼它,琢磨它。在课外研读唐诗《琵琶行》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唐诗宋词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相似的情境可以用那些经典名句来表达,找出来,你会发现那些经典名句表达精练而贴切,或是幽默富于趣味。
  这个语文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翻起了古诗文宝典,徜徉其中,采撷粒粒明珠。收到作业的时候,我不能不惊异于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
  他们用诗文名句来描绘校园生活,女生写道:周一早晨――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男生唱道:联欢会被点名唱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啁哳难为听;外地生叹息:初来想家――故乡遥,何日去;还有:新新人类不屑于古典文学――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食堂饭后――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零点入睡――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犯错误时――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罚站走廊――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老师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受到表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开运动会――沙场秋点兵;决赛遇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步入高三――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名牌大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虚度年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回忆往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他们表面上看得平常,而在作业里却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这种关系的珍惜,用古诗文表达,多体现在聚散分合的感慨中:毕业分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母校重逢――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渴望真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聚会抒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聚会将别――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晚会之后――沉醉不知归路;感慨人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作业里也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如:又一位歌星走红――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青少年犯罪――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面对邪教――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计划生育――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独生子女――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教育普及――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有的同学做成“专题”式的,如“《爱莲说》之书店版”,“《六国论》之考试版”,“《春江花月夜》之莘莘学子版”。如卜庆慧同学的《琵琶行》之购物版:
  甫进商店: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面对高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身边顾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摸摸口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内心: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思考买否: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咬牙付款: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接过商品: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表现得最为生动传神的当然还是他们感受最深切的“考试”。我把他们的作业整理成以下的“考试版”:
  考试临近: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大考来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题海战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老师漏题: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深夜复习: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发试卷: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考试之时:万籁此皆寂,唯闻钟磬声
  考场顾盼: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暗窥同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考试手势: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考场作弊: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卷面潦草:花非花,雾非雾
  作弊之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去问分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老师报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成绩公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考试第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试失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面对红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自我勉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互相安慰:与尔同销万古愁
  家长签字: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去办公室:是进亦忧,退亦忧
  成绩排名: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考试结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熬过考试: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榜之后:日夕只以泪洗面
  落榜聚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历经考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教学反思】
  反思一:
  当然,初三学生所选择的情境还很生硬,有些已经脱离了诗歌原来的内涵,但是时代在发展,我们只需学生去阅读、理解,又何必要学生再复古地生活?我们也不能只是这样来教学诗歌名篇,这只是一次教学活动。而这样的活动的确大大激发了学生翻阅、诵读古诗文名篇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发现,原来名著并不那么可怕,可以“景仰”,却无需“畏惧”,曲高和不寡,诵读、赏析、研讨名篇成为校园一景――这难道不是对古诗文教学的一大推动吗?
  反思二:
  1998年,当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杨叔子院士发表的《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论文,在海内外教育界和诗词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大学要推广,中学又何尝不要还诗词教学以生命?现在中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诗歌教学的被动僵化的局面是令人担忧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要让他们体会到那些字面下的精神,感受古老文化的伟大秘密,只是放在书架上瞻仰是不够的。我们难以做到名篇与学生“零距离”,但是,可以努力通过类似的活动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缩短这个距离,至少使学生不必仰望,越仰越高,越望越遥远。“温柔敦厚是诗教”,诗是有生命的,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要用创新给传统带来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001.8,第一版.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
  [3]杨叔子.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

推荐访问:温柔敦厚 是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