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意思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自新课改以来,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实施很多年了。这期间,我们有过踌躇满志,也有过徘徊不前。有过迷惘,也不乏收获。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一门已步入常态化教学的课程,如何才能扎根于学校整体与学生发展的“土壤”,培植“青青的野草”,进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呢?对此,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我们的做法是:
  
  一、依托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特色
  
  南黄初中依托农村资源优势,挖掘农业课程资源,在全市率先开发了以“关注农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课题,并注重课程开发的规模化和序列化,形成了具有本镇地域特点的课程开发模式,开拓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崭新领域。课程开发伊始,我们首先由教师和学生自由选题。这期间也开发出了许多好的课题,且不少课题是很有特色的。但总体看来,所选课题或大、或小、或偏、或奇,杂乱无章。鉴于这种情况,学校课题开发领导小组几经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作为农村学校,我们有着许多城镇学校所没有的资源优势。在课程资源上,要从身边最熟悉的问题人手,开发本地的优势资源。在课题规模上,要解决松散型、自由化的课题模式,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道路。
  
  1.统一规划,总体布置,使课程开发规模化、系统化
  南黄镇地处农村,地形复杂,自北向南有山区、坡地、平原、海域依次分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其中,以农作物、蔬菜、果树等种植为主的种植业,以家禽、家畜、海产品等养殖为主的养殖业,以农产品、农副产品、海产品等加工为主的加工业,构成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基本支柱,并涌现出了许多新兴特色农业,这些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为此,我们确立了“紧紧抓住农业资源这个便利条件,围绕农业生产方面的有关内容开发课题”的开发思路,并以此为基准,确立主题,制定规划,统一部署。在此基础上,按照全校总体规划和部署,统一开发系列课题,使全校形成一盘棋。
  附:南黄初中课程开发总体规划
  总主题:关注农业――关注农业生产发展
  系列主题框架:
  初一:走进农业――关注农业优良品种
  初二:科技农业――关注农业技术和机械
  初三:开放农业――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初四:绿色农业――关注农业肥料农药的应用
  
  2.全面落实,协调开发,使课程开发层次化、序列化
  在瞄准农业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我们又对全校课题开发做了统一的规划,确立了以“关注农业”为总主题的课题开发思路。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特点,按年龄和知识层次设计主题。在大主题前提下,各年级统一系列主题,各班级在本年级主题框架下自行开发系列研究课题。
  根据学校统一规划部署,各年级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师生一起参与课题开发工作。他们结合本学校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特点,自行开发了与系列主题有关的课题。这样开发出来的课题,既体现了开发规划的总体思路,又突出了本地资源优势特点。
  这样的课题运作模式,使我们逐步积累了许多的优秀课题,这些课题构成了丰富的课题资源库,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附:课题资源库一南黄初中系列研究课题
  初一:走进蔬菜世界
  劳动最光荣――走近农作物
  “套袋苹果”给我们的启示
  初二:农村致富经――大棚蔬菜
  “白色的海洋”――地膜技术的应用
  走进花卉世界,感受特色农业
  初三:从特色农业发展看农民收人
  走进西浪暖的海水养殖
  优质水果――黄金梨
  关注苹果市场与本地经济的发展
  初四:庄稼一枝花,现在谁当家?
  绿色农业,离我们有多远?
  走进绿色世界,感受药剂妙用
  走进高家屯村苹果市场
  
  二、立足基地建设,进军科技农业。探索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
  
  在常态化教学中,我们又在原有基础上,以活动基地为依托,将目标瞄准科技型农业,向基地进发,向科技进军,突出活动过程的实践性和生成性,走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学校课程实施的科学发展之路,探索出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生活实践的课程,它是基于学习者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鉴于此,我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重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立足于基地建设和应用,着眼于构建科技型课程模式,使课程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积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实验基地为依托,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开发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坚持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亲身去探究、体验,获取真实的感受。我们的基地都在学校周边,学生们会经常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师生们一起走向田间地头考察农作物种植技术,走进蔬菜大棚观看大棚蔬菜的管理,来到驻地农资市场调查农药化肥的功效,走到养殖基地考察各种产品和养殖技术,走进苹果基地了解果树的品种与管理,走近苹果市场考察苹果市场与本地经济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制作、记录、撰写,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并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思维分析。亲身经历的实践过程,使学生们体验了实践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以问题生成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虽然有计划性的一面,但是其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和学生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原有课题内容和要求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既要遵守科学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不断将新生成的问题转变为新的研究课题,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在探索农业有关常识性知识的同时,学生们总会有许多新问题不断生成,让我们不得不面对新问题,作出新的抉择。由于围绕所研究的农业系列课题,涉及到的许多新问题都与当前迅猛发展的科技有关,我们决定在原有主题框架下,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和研究。
  在此前提下,我们又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向科技农业进军。在总主题和系列框架主题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围绕原有课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课题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由于许多问题是即时性的,我们只做框架要求,不做具体约束,由指导教师针对课题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研究,和有目的性的知识拓展。
  随着新问题的不断生成,指导教师会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会发现问题的同时,不断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致力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功效。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愿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道路还很远,很远!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也会很多,很多!如何将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变成新课题,引导学生致力于新问题的解决,并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新的课题。

推荐访问:青草 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