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灾后重建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体会】 农村灾后重建政策补贴

   “5・12”汶川大地震给学校及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重大创伤。在重建和恢复学校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设备设施的被损毁,需要仪器辅助教学的课程无法正常开展。如何修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如何在灾后重建中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作为基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对学校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帮助学校规划和装备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组织和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恢复正常并在原基础上有所提高,是每一位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的职责。灾后重建校园工作有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参与,重建的校园不仅具有教育教学功能突出、信息化功能显著、校园环境布局美观大方的特点,而且有效利用资金投入,使校园更具人性化。
  
  一、布局规划的参与
  1.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的灾后重建和维护工作十分繁重,教育教学工作是重头戏,根据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地震灾区的中小学重建和维护,安全原则为首位原则。《导则》要求要把地震灾区学校建设成最安全、最牢固和最让群众放心的建筑,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应该在学校的重建和维护中作出考虑,从思想和行动上参与到灾后学校重建的工作中,规划出建筑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和学生使用安全的校址和建筑。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灾后重建学校教育教学的恢复中的一项,列入其中并贯彻始终。
  2.布局规划
  《导则》中指出:“学校的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抗震、防火、防洪、抗风雪和防雷击等安全措施”。教育技术装备是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构成教育教学环境的必要物质条件,根据国家建设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要求,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应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条件宜分别设置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合班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且有利于疏散。在规划中应考虑到节能环保,农村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应建在通风、透气、排水并远离学生、教师住宿生活区的教学区内。对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化学药品设立专门保管室。在参与规划选址过程中,要参阅历年的水文资料和地质资料。在布局中,要考虑教育生态的连续性,参阅现在行政规划区长住的人口数,劳动人口的流入流出数,一岁至五岁儿童的统计数,现在学生班额的大小,学校的规模,学校可利用的资源,教育技术装备的类别等。遵循“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中小学布局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相结合的原则,为学校做一个5年或更长的规划。
  
  二、设计过程参与
  提供专业数据供设计参考。学校在重建和维护工作中,对教育技术装备这一块的装备标准不是十分熟悉,如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播放室、信息技术教室、理化生实验保管室、信息下载编辑室、教师多媒体备课室、图书阅览室等,由于每间教室的功能不同,对每间教室的大小面积层高要求也不相同,每间教室对其内部的采光、通风、排水、电能、内部的设施要求也不一样。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均衡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在校园内考虑校园信息网建设,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利用,互联网信息的链接,校园网建设,要在校园内通盘考虑。教室、教师寝室、学生宿舍、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室、信息下载编辑室、教师多媒体备课室等都应该有三线接入口,即数据线、电视线、智能安全系统线等。设计布线应考虑学校今后的发展,既方便师生使用,又美观大方,同时又安全到位。在整个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设计理念,以满足学生教师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总的设计理念是节约土地使用,建设环保节能友好型校园。基层教育技术装备的工作部门应提供一个可供学校重建参考的样本、数据、图纸,为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建设过程中的参与
  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普通教室、音像监控控制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播放室、信息技术教室、理化生实验保管室、信息下载编辑室、教师多媒体备课室、图书阅览室等,各室的面积和层高是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施工的质量是否通过质检部门的验收,建筑的基础、柱、梁、板、剪力墙是否钢筋混凝土整体全现浇,抗震度数是否达到国家颁布的标准。电源线、数据线、电视线、安装是否安全,避雷针、防火措施是否妥当,化学实验室从水电到桌是否规范,化学实验室、化学保管室、通风、排气、排水、排污是否达到规定标准等,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贮存室是否安全可靠,地震来袭安全通道是否畅通等。这些都需要在再建过程中加以监督和控制,工程验收过程中要有基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参与验收,特别是涉及辅助教学用房和设施安全问题应该由专业人员和质检部门验收。涉及避雷系统还要同气象局的专业人员一起验收。只有参与和监控建设的全过程,重建校园的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恢复
  仪器设备的清理和购置。根据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努力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要求,加强水、电、气和教室、实验室、等公共设施的使用和管理。遵循这一原则,灾后重建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一是从地震后没有完全破坏的教育设备教学仪器中清理出能用的部分。二是清理出轻微受损稍作修理可以正常使用的教学设备。三是列出完全损毁需要教学仪器的清单,由教育装备部门统筹报财政,政府统一采购的部分。对于学校购置部分,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给学校提供装备的品种数量类别,供学校参考,给学校提相关建议。基层的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受灾学校受损程度不一样,教学设备仪器受损也就千差万别,有的学校受损十分严重,有的学校受损轻微,学校通过自查,把受损教学仪器设备登记造册,分门别类报在建立的教育技术信息平台上,县上统筹后报政府统一集中采购。政府集中采购有一个招标投标中标的过程,中标公司或企业组织物流,基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组织验货,协助企业分发到校。特别是易燃、易爆化学药品的贮藏和运输,这一过程的每个环节是基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全程参与,同时做好预案。在装备设备的过程中,教育技术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大显身手,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学校重建教育教学的恢复节约了时间。
  
  五、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逐步恢复
  灾后教育教学的开展。地震给学校带来的创伤是学校教育教学生态链的断裂。地震后,很多学校搭建了板房,学生在板房内上课,原有的理化生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都不能上课,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只能选择性地上一部分,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获得受到限制。灾后重建中的学校教学涉及理化生课程实验部分与非地震灾区学校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在板房上科学课打破了原有实验室教学的惯例,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大不便,给学生的理科学习也带来困难。全面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要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在板房内上课,从没有完全被损的教学设备仪器中清理出能使用的仪器设备,恢复部分演示实验的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第二阶段,重建学校的基建任务完成,逐步搬进教室和各种功能室上课,告别板房的时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配备人员,完善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到位。完成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播放室、信息技术教室、图书室以及各种保管室的装备工作,做好防火、防盗、防震工作。建立物质账目清单,柜、卡、物相符。建立健全各室的规章管理制度,紧急情况安全处理预案,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定期上报跟踪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要求学校做到物质到位,管理到位,教学到位。第三阶段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恢复期。对第二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评估,按照时间表对完成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人员编制到位的情况,人员工作量的核算,责任制的实行;教学设备、设施完好率,教学软件资料配套率;教学环境是否良好。分阶段恢复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演示教学工作。
  为全面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做好基础性工作。按照理科教学大纲要求,全面恢复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全面恢复学生理科实验操作能力考试和信息技术能力考试,使学校理科实验教学工作,各项教学工作指标达到地震前的水平。
  基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参与灾后学校重建的过程,其目的是受灾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全面恢复。“5・12”大地震以后,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灾区的学校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现在的校园美观大方,教学设施设备齐备,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师生关系和谐,与地震前相比,学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GBJ99-86-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S]
  [3] 田凤岐.中学化学实验实用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推荐访问:技术装备 重建 灾后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