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平台的搭建] 空中课堂官网下载

  美国未来学家唐•泰普斯科曾指出:“今日的网络,不仅结合了科技,更连接了人类、组织和社会。”网络是一本向着世界打开的书,它没有国界,它连通了地球上任意一个可以连通的角落。现代教育技术给语文教学搭建了网络平台,网络构成了“空中课堂,”它具有各种原有的教学技术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开辟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广阔空间,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天地,使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一、设计思想与基本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模式的设计思想以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为指导,具体而言就是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学习环境,即情境、协作、交流,最后实现意义建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将语文课堂模式定位在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课堂模式的设计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中心,基本上是按照提出学习任务―资料准备―自主探究―拓展延伸这样的思路设计的。设计中不仅包含教材的内容范围,而且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丰富的资源信息。
  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模式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模块。
  课程信息模块。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学习重点与难点。
  信息检索模块。内容包括背景知识、相关资料、相关作家作品。这部分内容信息广泛,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将相关的《水浒传》资料、图片和画册制作成网页,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学习指南模块。内容包括难点解析,阅读方法的指示,情景朗读。难点解析主要是展示专家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理解、鉴赏,如《梵高自传》《皇帝的新装》,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制作成网页,以便学生拓展思维。情景朗读利用音频、视频资料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具有形象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品味作品。
  自主讨论模块。围绕课文内容设置问题,可以是教师设置的,也可以由学生质疑产生,设置专门的讨论与交流答题板,这个模块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测试园地模块。将课文的知识点与课后练习设计成作业。既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既通过答题板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答的形式完成。
  拓展阅读模块。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指导学生拓展延伸阅读。如《鲁迅自传》将现代名家评价鲁迅的文章,制成“认识鲁迅”“世说鲁迅”“怀念鲁迅”等网页,让学生自主浏览,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
  
  二、应用及意义
  
  语文课堂模式网络课件多用导航形式和框架形式,将教学对象、学习任务、教学思想、教学技巧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人机交互系统,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单向教学的现状,构建了新型的、开放的“双向式”教学方式,并实现真正的“多向式”教学。
  按照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学习者习得新知,不是依靠教师及书本知识的输出,而是依靠学生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以及群体协作,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因此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即情景、交流,最后实现意义建构。以《岳阳楼记》为例,运用网络环境,开发岳阳楼及范仲淹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翔实的学习情境,实现信息技术与文言教学的整合,借助网络环境这个“空中课堂”,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让历史与现代碰撞,让文字与图景交融,让情感与景致相悦,在网络世界中畅游岳阳楼大观。
  网络课件内容分为学习任务、协作学习、资源中心、课堂练习、相关网站链接五部分。我们知道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教学目标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成效,设计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围绕学习任务来筛选和使用资源,保证资源使用服务于本课教学目标。基于此学习任务设计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品味精练生动的语言,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明确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目的,使整个学习过程沿目标进行。协作学习出示了3个问题:(1)岳阳楼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为什么?(2)面对两种不同的景色,迁客骚人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感情?本质是什么?(3)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是如何阐述的?资源中心收集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范仲淹生平介绍,岳阳楼有关图片、历史变迁、古代三大名楼、文人墨客来此的诗文等,学生随机进入各窗口界面,浏览、检索、下载、讨论,便于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抽象概括,供学生开展协作探究、资源赏析、交流。课堂练习则是检测课文学习效果的形式。相关网站链接是将语文课堂向课外拓展延伸,教师提供与《岳阳楼记》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课堂学习中,使课文内容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由于时代距离、经验差异而产生阅读障碍,而教师也难以用语言来营造情景、消除障碍。于是借助网络环境这个“空中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生发体验的喜悦。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模式首先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变成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合作伙伴,学生由原来的知识容器变为学习主体,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及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能使学习者这一需求得以满足。在模拟的网页上,学生可以浏览学习内容,随意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学习中感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网络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突显了人的学习主体性,使学习在以技术为支持的方式下回归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
  其次,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丰富了语文教学活动方式,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载体。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学生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当学生有了求知的愿望,才会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室上课尽管师生,生生之间有互动,但这种互动在空间上、时间上有限,而网络打破了这个局限,从空间上说,网络是完全自由的,“鼠标一点,世界在你面前打开。”利用网络技术为我们创设的平台,使师生、生生互动,变单一的教学为多元的教学,使学生原来的那种静态的、封闭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这种多元的互动中获得了多元视角。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主动性、积极性的特点,使他们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得了发展。
  再次,实现了资源共享,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无论学什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语文课的网络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各种知识应有尽有,它是一个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将这些资源通过网页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创造了动态情境,把知识的学习融入视频、音频、图片和动画之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如《中国石拱桥》的“图片资料”将桥的不同形式的图片以幻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了有关桥的知识;甚至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查询中外桥梁之最,从网络图片上一睹世界名桥的风采,真正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桥的特点及成就。 如《梵高自传》的“梵高画廊”,将梵高的代表性作品呈现出来,并配以文字说明,还把网上下载的《梵高传》电影片断,MTV歌曲做成网页,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梵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中将课文内容制作成小人书画册的网页,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化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现代化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网络技术开辟了语文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广阔空间,实现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会推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最终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推荐访问:搭建 平台 空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