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自身转变,尽快成为一个成熟教师_角色的转变使我成熟 平和

  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有的新教师能够很快成为教育中坚,而有的却不能适应教育工作。怎样才能做到尽快由学子成为教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参考。   一、实现角色的转变――由学生向教师转变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由于长期在校读书,已经习惯于学生的角色。在学生时代,目标是明确的,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也是家长、学校早已设定好的,我们只需要按照学校、老师和家长铺好的路走下去就行了。而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才开始真正独立面对工作,面对社会。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充当管理者的角色了,不仅要管理自己,还要管理学生;不仅要知道该做什么,还要知道如何去做。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首要的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们和学生年龄差距不大,能很快地融入学生之中,但如若我们不能用恰当的方式去交往,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真正以我们的学识和对生活的态度将学生感染。当然这并不是指要和学生划清界限,我们要做的是将思想转变到教师的层次上,在行为方式上体现出一个成熟人的模范作用,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上能体贴学生,在知识上指导学生。
  总之,我们要由被管理者向管理者转变,由只管理自己同时向管理学生转变,才能真正在心理上成为一个教师。
  二、认知对象的转变――由理论学习向教学实践转变
  刚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时,会不自觉地应用在书本上学习的理念、理论、方法。但如果不针对具体对象而实施,可能先进的理论方法反而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要做好这一方面的转变,首先要认识到大学教育和现行中小学教育体制、目的不同,由此采用的评价机制也不同。以高中为例,由于中国国情,高中是为大学选拔精英人才,采用的方式是高考。而高考能否进入大学的主要依据是笔试成绩,真正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几乎还未曾尝试。这虽然是一大缺憾,但也是限于国情的无奈之举。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要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和基本考点,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成绩才能达标。否则,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不会承认我们的劳动,我们也会失去生存的基础。
  认识到这一点,才是一个开端,具体在教学环节中怎样做到,则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学生具体情况和需要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两方面确定教学方法。如果不考虑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一味地采用所谓的先进方法,可能达不到我们所希望的效果。比如在中西部地区,某些小学一个教室有三四个年级的学生上课,同一个教师要教多个学科,如果不因地制宜,再先进的理论也没用。新教师经验缺乏,不妨多向老教师学习。博采众家之所长,将自己的理念、方式恰当地落实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思维态度的转变――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探索转变
  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老师,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前二十多年中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都是按照别人提供好的道路前进。在那时,我们方向早已确定,我们思考的仅仅是如何学好各门功课,而很少思考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生活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才有价值。一旦我们生存的目标得以实现,新的目标还暂时未树立时,我们往往会安于现状,丧失斗志和开拓精神。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这样,那即使我们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完全适应现在教育评价体系的人,我们也充其量是一个教书匠而已,绝对成不了真正的教育者。
  教育的功能是为发展的社会服务,而教育体系是基于以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而建立的,所以社会发展,教育也要发展。
  现代社会最紧缺的人才是具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推动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在教育体制还未彻底变动的时候,紧紧把握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满足升学要求的同时,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就要在充分获取传统教育精华的基础上,对教育理念,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甚至是教育思想。当年,蔡元培校长正大胆打破旧社会的教育桎梏,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民打破思想枷锁,重新认识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总之,在现代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下,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否有利于全方位发展学生的素质,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为标准来判断我们的教学教育得失。新教师只有找准自身定位,实现思维态度,行为方式转变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教师,才能站在时代前沿,把握教育本质,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南江二中

推荐访问:成为一个 成熟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