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职业教育中装潢专业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

  摘要: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培养,在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我们并不能满于现状,还需要在持续的发展中不停反思,找到一条符合本校自身发展的道路,贴近市场,努力培养更优质的职业人才。
  关键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247-02
  
  当今的云南应该怎样去发展装潢专业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从本地的社会经济实际出发,坚持本土化实践,合理的开展适合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是目前云南职业教育有效实施校企合作的最重要的路径之一
  在中国的职业教育领域,提到“双师型”、“双元制”、校企合作等。借鉴国外或者国内公办学校的一系列教育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培养,但因为学术素质,教学质量等条件的约束,并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而学术结束学业找的工作其实在很大一部分上,即使没有经过大专毕业也能找到。甚至因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工作能力还被其他职高,中专的学生比下去。对才出社会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走出借鉴与重复,打造本土化之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在哪里?今后要致力于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需要坚持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结合云南本土实际情况,走出利于本校自身发展的道路。
  培养目标的定位已经改变
  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主动担负起服务国家、造福社会和改善民生的历史使命。今后一个时期,按照“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协调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尽快推动职业教育实现由更多地注重扩大规模向重在提高质量的战略转变。
  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统筹职业教育质量、规模、结构的协调发展。通过合理布局、东西合作等措施实现规模的稳定,通过专业和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实现结构的调整;通过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实现质量的提高,通过创新机制、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管理。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建立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促进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我们的定位应该更接近于市场的需求。同通过大量的考察,长期和广大用人单位沟通,了解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针对市场来确定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捷的就业,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每年到学校招聘的装潢企业非常多,但我觉得企业招聘的标准并不是很适合高校毕业生,企业是按照适不适合岗位的要求去考核的。国外大学毕业生都有3个月的岗前培训,国内企业岗前培训并不十分系统,对学生期望很高,希望学生毕业就能直接上岗。
  第一,企业重视文凭、证书,比如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但并不去测验考核学生对装潢的兴趣。比如忽视学生是否真正爱好装潢,是否愿意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其实,企业应把对装潢有激情的人招进去,才能真正进行创新研究,也能持续性地从事装潢工作。否则如果对装潢不感兴趣,只是将企业作为跳板,企业的人员流失也会很快。
  第二,企业重视知识教育轻视能力,招聘时更多看重毕业论文是否适合企业的岗位。大学主要教的是能力,不单是知识。国外教育界认为,大专教学教的是工具和知识,大学培养的是高端人才,高品质人才应该具有适应新事物的能力、项目的运作能力和可行性论证能力。但实际上,现在企业到大学招聘人才往往感兴趣的是学生研学的专业方向,做过什么项目,与从社会招聘一样重视经历。大学的课程体系不可能完全是面向企业的经验。
  第三,企业重经验。很多企业认为,学生是否掌握该专业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这导致学生为了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整天忙于考证书和相关实习等。
  从学校教育方面看,大学的课程体系也出现错位,课程体系偏重知识教育,忽视基本理论体系,应加强各类人员课程体系的系统完整性教育。职业学院应试教育也比较严重,考试课程达40几门,学生整天忙于课程考试,没有时间思考、消化,很难真正形成自己的探索能力。今后考试课程应大量减少。
  高校培养人才应该与企业需求接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大学培养人才的导向,当然更需要各高校的课程改革和自己的努力。
  订单式培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具有战略眼光,特别是对于新增劳动力,很多企业由被动选择转向了主动开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采用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制定培训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积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合作和共建,逐步形成一批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订单教育,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新路。企业通过学生下厂期间可以较长时间的观察,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真正达到优化用工。
  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模式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上充分体现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意向外,还将企业文化导入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使企业精神、使命、远景、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使学生尽早地融入企业文化圈,使输出端的学校管理与输入端的企业管理同步,紧密衔接,使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
  校企合作共同发展
  今年我省将安排5000万元作为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云南建筑产业加快发展。做到在政策上支持、资金上保障,加强统筹谋划,加快改革发展,力争今年全省建筑业完成产值1300亿元以上。
  目前学生就业前景很好,前景好,就学院校企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企业两个主体的合作,而是一个多要素共同体的协同。开展校企合作就是要立足合作共赢,构建“政府引领,双元参与,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共同体。根据合作企业的参与程度,构建了企业订单式、股东合作式、学校主体式、学校参与式四种样式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的共同特征:依靠政府引导,确立合作主体的契约关系,明晰合作主体的责权利。这一样式的显著特点是,企业和学校都是办学的主体,学校和企业都要按责投入。学员在学校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职工,学生一毕业就是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企业职工。 真正的校企合作,必须有真正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不在于具有合作的主体,而关键在于确保主体有效合作的制度保障。为此,该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构建了三类制度。第一,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包括自主招生制度、自由雇佣制度、学分管理制度、专业辅导员制度。第二,校企合作的实施制度,包括人力资源资格方面的制度、工学交替运行方面的制度、“双师型团队”工作方面的制度。第三,校企合作的评价制度,包括学习反馈制度、第三方考试毕业制度、整体式评价制度、跟踪反馈制度。三类制度的构建,保障了校企合作共同体的有效运作和利益的切实共享。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既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家学者,也需要大量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技术型、技能型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而在培养技术技能新人才方面,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开“良方”.2010―04―07.太原日报.
  [2]马国湘: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10―03―13金融界网站.
  [3]鲁昕:在改革创新中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2010―5―26人民日报.
  [4]学习温总理讲话精神.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永川热线.网络.
  [5]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2007―07―09.湖南日报.

推荐访问:云南 职业教育 装潢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