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 我心目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手抄报

  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起点、人才强国的基点、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基石。2009年底召开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义务教育2012年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目标,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现象。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群体间受教育机会不均等。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4271.47元、5796.73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3.74元、582.74元(《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分别相差11.7倍、9.9倍。同一地区之内,在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也十分明显,致使一些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择校”现象严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人民群众喷有烦言。
  导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客观原因,也有制度政策导向方面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别是导致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深刻根源。教育政策的导向和偏差造成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和失衡,是导致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重点中小学制度,虽然在当时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对于我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忽略了大多数学校,从而人为地拉大了学校间的差距,导致了大量薄弱校的产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仍然延续过去的思路,在制定教育政策措施、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时,往往偏重锦上添花,忽视雪中送炭,个别地方甚至把建设所谓“窗口学校”作为政绩工程,从而更加剧了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的失衡。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仔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近年来出现的诸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择校风”、“奥数热”等现象。都是从这个基本矛盾派生出来的。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恶化了教育生态,也严重损害了教育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给社会公众的心理承受带来了很大压力。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
  
  二
  
  从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再到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思想不断升华、教育工作重点不断转变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把义务教育作为体现教育公平首要的、最重要的领域。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在党的政治报告和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由此,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
  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公平公正这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世纪之交。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历史和现实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战略性问题: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在普及后时代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是什么?这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在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满足了广大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后,“上好学”的问题势必成为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人民群众要求接受更加均衡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要求我们必须逐步缩小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日益成为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日益成为关系国家教育战略的重大问题。
  
  三
  
  近年来,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已经在我国许多地区付诸实践。各地积极探索,先后涌现出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成都模式,优化教育结构、扶持薄弱学校的铜陵模式,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沈阳模式,实施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盟”、优质校辐射扩大发展的邯郸模式等典型。一个个“没有择校的城市”的出现,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择校热”并非无解,均衡梦决非空想。一些地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无所作为,实在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当前,把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抓住重点环节,务求取得实效。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政府责任。义务教育均衡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各级政府要切实执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切实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
  把师资均衡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关键。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的核心是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的关键在于打破校际壁垒,在一定的区域内统一配置师资,实现教师人事关系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不打破教师归学校所有的制度,城乡教师间的交流、优质校和普通校间教师的交流就很难收到实效。让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去农村、去薄弱校任教,仅有鼓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每个校长、教师的待遇在任何学校都能持平,甚至在农村和薄弱校比在优质校更高。
  构建教育制度均衡发展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我国的国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要重视的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制度性原因,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教育公平更为容易实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远保障。
  
  责任编辑 薛小琴

推荐访问:重中之重 义务教育 均衡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