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长培训中的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易增加校长

  摘要: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是根据校长培训的目标和要求,运用管理理论,以观察、诊断、分析和评估一所学校的管理为主要方法,有效地组织培训的一种系统运作方式;易校蹲点在分组方式上有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类;在蹲点学校的安排上有定点学校和非定点学校两种;易校蹲点对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促进学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长培训;教育会诊;易校蹲点
  
  收稿日期:2007―04―12
  项目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06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校长培训的价值、特征及策略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6NJ135。
  作者简介:黄全明(1963―),男,汉族,浙江余姚人,宁波教育学院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美国教育管理学家劳克斯.霍斯利(Louch-Horxlex)认为,反省和分析是校长专业发展的核心手段,通过对校长日常工作的观察和评估,一方面为被观察的校长思考和分析自己的管理活动提供大量的信息,提高校长对自己管理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作为观察者的校长从中吸取教益。他指出当校长被观察时,他们倾向于采用新的管理策略,当他们发现新的管理策略具有潜在的积极效果时,他们更热衷于继续从事管理改革。
  传统的校长培训,主要以听讲座、听报告等培训方式为主,走的是传统教育的路子,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不太关注学校管理领域活生生的现实,不太关注校长的主动思考和交流,特别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尽管专家深奥的理论讲解可能令校长们激情澎湃,但是总使校长感到与工作实际有距离。从对参训校长的问卷调研结果表明,许多校长更倾向于问题研究、主体参与的培训方式,希望培训能够进一步贴近校长的工作实际。成人学习理论家诺尔斯强调,成人的学习准备状态是由真实的生活任务和问题所激发的。从当前国外培训实践来看,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观察的实践方式?及诊断性研究的方式已成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这些培训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参训学员之间的交流、共享与反思。就校长培训而言,在这些活动中,学员观察同伴以便于认识自身的体验,并以这种学习方法,反思自己及自己的学校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质量等方面与其他学校的差距。观察者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同时,通过就某一学校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研究结果大家共享。这种让校长作为活动参与者,实地进入到学校具体管理实践中,使他们既能够观察到其他学校管理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又利用团队智慧共同探究、分析诊断、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使校长们共享这些经验。基于这一思考,我们在校长培训中开创了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的校长培训形式。
  
  一、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的特点
  
  教育会诊法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创造,它是一种集体诊断的形式,如对问题学生的诊断中,教师集体通过讨论,就某一学生的行为做出鉴定,形成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的方法。校长培训中的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它是着眼于分析当前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教育发展的形势,运用学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以被蹲点学在网站的建设上,要采取措施建设自己的网络环境,加强对具有浓郁色彩的民族文化保护,既参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又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坚决抵制网络文化的“殖民化”�②
  注释:①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②刁培萼,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6.
  校为案例,共同诊断、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路,以实现经验共享、智慧共享的目的,一方面强调学员到蹲点学校“沉下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重视团队合作、集体“会诊”,而不是单个人的行为。从培训实践看,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培训活动既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检查和“聆听”式的教育考察,也有别于教育督导,它是一种同伴互助、共同学习提高的“兵教兵”的培训形式。其主要特点有:一是能使参训学员比较全面地了解蹲点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办学策略、办学特色,并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经验,使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二是通过学校蹲点、解剖麻雀、调研分析、总结提炼,既能帮助校长形成适应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又能提高校长的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强化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校长主动研究问题的能力;三是增进了校长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校际间的资源共享与互动学习,使校长们结成同伴、学伴,以有效地促进双方学校和校长的发展与提高。四是借助培训学习小组的团体智慧,运用团队力量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诊断,共同探求解决的方法,尤其是在蹲点结束后各组要相互交流,以达到在实践和交流中学习、提高的目的。
  
  二、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的安排方式
  
  1.蹲点活动小组的分组
  在蹲点活动小组分组的方式上,我们实行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类。所谓同质分组是指把相同类别学校的参训校长编成一组,如农村完小、中心小学、初中(分农村初中和城镇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等分别编组。如果有不同区域的学校,则把不同区域学校的参训校长交叉编组。所谓异质分组是指把不同类别学校的校长混合编组,如同一小组内有小学、初中、高中的校长。比较两种分组方式,同质分组的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更好地实现“同伴互助”,由于学校类别相同,大家所面临的问题带有共同性,别校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带有普遍的借鉴价值。而异质分组的方式能够使校长们从原有熟悉的工作领域跳出来,更多地去关注各层次教育的衔接,从教育的全局、从学生成长的整个历程去领悟教育管理的真谛。因此,两种编排方式各有长处,可以根据蹲点活动的目的灵活运用。
  2.蹲点学校的安排
  对蹲点学校的安排,可以有定向式安排和非定向式安排两种。所谓定向式安排蹲点学校是指培训机构根据蹲点活动目的和任务要求,通过实地考察确定的典型学校,这类学校既可以是学校管理比较成功、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比较高的学校;可以是办学条件落后、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也可以是各方面处于中等水平的学校。对好的学校进行蹲点旨在学习成功经验,对落后学校的蹲点旨在寻找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对一般学校的蹲点旨在探索改进与提高的对策。所谓非定向式安排蹲点学校是指蹲点活动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学校,根据蹲点活动计划的安排,确定蹲点活动的主题,轮流成为蹲点学校。相对于定向式蹲点而言,这种非定向式的易校蹲点活动,更能激发蹲点活动所有参与人员的主体积极性,因为这种活动更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平等性。虽然这种非定向式的易校蹲点,要求组内每位校长必须事先确定活动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活动,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蹲点学校的校长本身也是该活动小组中的一员,对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进行探讨、研究。
  3.蹲点活动方式的确定
  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的活动方式,要根据总体培训目的和活动目标予以确定。从一般意义上说,下面几个活动程序必不可少:(1)由蹲点学校介绍学校情况,查看有关资料,全面了解办学思想和学校管理方法;(2)察看校园,感受校容校貌,了解校园文化建设;(3)深入课堂听课,着重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与学的实际问题;(4)召开不同类别(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等)的座谈会;(5)针对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经集体交流讨论会诊,剖析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等;(6)各小组长在蹲点活动结束后,综合小组内学员的意见,写出一份小组蹲点活动小结。
  
  三、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的实践操作
  
  1.培训机构:强化规范和指导
  在蹲点活动之前,培训机构要根据培训目标,科学设计好筹划蹲点活动的具体方案,明确蹲点活动的目的意义、分组方式、蹲点学校的安排及有关活动管理要求(包括活动的组织、时间、任务、注意事项等),做好组织活动总结、评估活动效果等工作。相对于非定向式的易校蹲点而言,定向式易校蹲点因为活动周期短,在操作上比较容易些,主要由培训机构确定活动主题,向学员布置蹲点任务要求,对被蹲点学校明确有关工作目标即可。而非定向式的易校蹲点,由于活动周期长,又是组内学员之间的相互蹲点,因此,对管理的要求更高,为此,我们以6~8人为一组,在各组“海选”组长后,要求在组员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根据本组成员学校的特点,明确本组总的研讨目标,制订出本组总体活动计划,并初步确定赴各学校蹲点研讨的时间、主题。组长要根据蹲点“活动手册”的要求记载好有关内容。培训机构在各组活动时派人参与活动,中期组织组长汇报交流各组活动情况。在所有蹲点活动结束后,综合组内成员的意见写出一份本组研讨活动小结,“活动手册”连同本组蹲点小结在本组所有蹲点工作结束后上缴培训机构存档。
  2.参训学员:注重参与和合作
  参与蹲点活动的学员要根据蹲点活动的计划安排,认真对待蹲点活动,设计好自我活动计划,并安排好时间参加活动,主动融入到蹲点学校的相关工作之中,因为学员参加“易校蹲点”,不是去做看客,而是要对蹲点学校进行集体“会诊”和“个别诊断”,并且要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写出“诊断书”,特别是非定向式易校蹲点,蹲点学员又要承担向蹲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进行诊断情况反馈的职责。在蹲点活动结束后,还要向培训机构上缴书面活动报告书。
  3.蹲点学校:加强配合和落实
  无论是定向式还是非定向式安排的蹲点学校,应对培训机构的安排予以积极配合,在本校教职员工中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并准备好有关材料提供给蹲点学员,设计好本校活动的主题内容,注意蹲点过程中学校和学员双方的和谐合作,主动亮出本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及存在问题,安排好蹲点期间每天的活动日程表及活动内容,使蹲点研讨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充分的内容,以保证活动的质量。
  
  四、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的成效保障
  
  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从目的上看,旨在达到以下效果:一是了解情况,掌握信息;二是增进友谊,促进交流;三是借鉴经验,解除困惑;四是总结教训,提高水平。为此,培训机构在考查易校蹲点培训效果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蹲点活动的开展情况是否正常。重点是检查各蹲点活动小组,是否根据培训目标和蹲点活动计划规范地操作,步骤是否到位,该做的工作有无如期完成。如果是仅仅走过场,搞搞形式,或是“偷工减料”应付一下,其效果就难以保证。
  二是各方面人员的主体性是否发挥。重点是了解蹲点人员和被蹲点学校人员之间是否和谐协同。如果蹲点人员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没有主动深入地去了解情况,参与各种活动,或者被蹲点学校不能积极配合,只展示好的一面,不能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该项活动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培训机构在每次蹲点活动时要深入下去,主动去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
  三是团队的智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重点是考察蹲点小组成员之间是否有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合作态度。尽管在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时各人有各自的视角,对同一问题各人可能有自己的见解,但在问题诊断、讨论分析时应该积极参与,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发挥团队的智慧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否则就难以蹲点培训活动的真实目的。
  因此,为保障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的活动成效,培训机构可以采用下列方法:(1)活动参与法。在各小组活动时,培训机构要尽量派人参与,虽然不以监督者身份出现,但能够起到规范和引导活动的作用;(2)经验交流法。各蹲点小组要及时总结蹲点活动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培训机构反馈,培训机构汇集各组情况后及时向各组通报,宣传好的活动经验,使各组能够取长补短;(3)成果展示法。在蹲点开始前,预先布置好蹲点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成果展示、汇报的要求,如我们规定各小组蹲点后须形成5000字左右的小组调研报告,小组每个成员撰写一个管理案例及一篇心得体会,蹲点结束后各组要在大班发言交流,并展示蹲点活动记录本及围绕蹲点活动所得开展教育论坛等。
  总之,从参训学员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教育会诊式“易校蹲点”相对于传统的校长培训(如课堂讲授、一般的教育考察等)更有助于学员实地考察,有助于学员现学现用,学以致用,有助于学员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学员和蹲点学校两种资源的挖掘。学员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使学员与学校得到双赢。这种使学员在学校中既不影响学校工作,又能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全方位提升参训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主动研究问题能力的培训方式,的确是提高校长培训实效性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伯康等.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策略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03)2-7.
  〔2〕夏惠贤.论教师的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资料.2000,(05)45-49.
  〔3〕浙江省余姚市教育局(赵本昌,徐立新执笔).中小学校长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R〕.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报告.2006-08:11.

推荐访问:蹲点 会诊 校长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