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生作文定势及突破】怎样突破定势思维

  学生的习作往往都是老师举的例子或是书上例文的翻版。一到考试,有的班级学生的作文竟然会全班性的雷同。老师还美其名曰:“背作文也是一种训练方法。”就是“登载”的作文也总是“千人一面,几十年同调”:“帮妈妈做家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帮助同学”等,似乎几辈人也就这一点事可写。除了内容雷同外,语言也惊人的雷同:教室必是“宽敞明亮”,人群必是“熙熙攘攘”,商店少不了“琳琅满目”……
  如何解决学生的这种“作文难”的问题?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实际情况尝试着从看、听、想、写四步对学生进行有步骤的训练。看和听,来自于生活,就是观察;想,就是要思考;写,就是要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用语言文字把观察思考的内容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
  刚接四年级,开学第一课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作文难在哪里?最后归纳为主要为两点:一是无材料(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因此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解决“无材料”的问题
  学生常感作文难,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无话可说,怎么写?”为什么无话可说?关键就在于学生有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积累,有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其实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不是有人所说的一塌糊涂,只要你给他创造、观察、体验生活的机会,教给他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和知识的方法并将其表达出来,学生还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在教学中,我利用一节班会课,冒冒失失地在学生没准备的情况下做了一个小游戏:找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小品,请其余同学仔细观察。由于这位表演的同学事先没做准备有些紧张无措。然后我就让别的同学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有的说:“他的脸涨得通红像一只红龙虾,一会儿用手挠挠头,又低头想了一会儿,一会儿又把手放在嘴里咬了几下,再抬起头看看老师又像一只猴子……”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看到他的这些动作,你想到了什么词?”“很茫然”、“难堪”、“狼狈”……同学都说了许多。于是,我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说:“从他的表演看出来的。”有的说:“从他的动作、神态看出来的。”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我让学生把这些写下来。评讲时,我及时表扬了同学们,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作文,作文就是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用心想,用脑思考,然后把他用语言表述出来。”课后,我布置同学写一位自己熟悉的人,大家都写得很形象,很有特点。这样逐步引导,很快就解决了学生提出的“没材料”的问题。
  有了材料,我再教给学生如何积累材料,要求学生每天用简短的话写观察心得,也就是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特别强调学生一定要把时间、事件、人物说清楚,以及由这件事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名话、两句话或者是一段话两段话。这样,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练笔,使学生人人有话说,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并且有组织、有指导地观察和练笔,尝到了甜头,懂得作文不神秘,是用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只要注意观察你身边的人和事,作文就会有话说。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贴近生活、感悟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是语文的一部分,当然,作文也离不开生活的外延,学生缺少的不是写作的激情,而是点燃激情的火花,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这火花便会产生,激情便会被点燃。
  《标准》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的生活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限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拓宽视野、感受生活、积累知识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里不帮父母做家务,油瓶倒了也懒得扶。调查表明,在学生中,能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的占15%,会做简单的饭菜的几乎没有,于是我决定把“包饺子”这个活动搬进课堂。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擀的面皮有圆的、椭圆的、长方形的和不规则形的,包的饺子更不用说了,可以用奇形怪状来形容,孩子们还给它们起了许多有趣的名字。在烧水下饺子这一环节就更有意思了,有的脸被烟熏得眼泪直流,有的脸上沾了许多灰,一个个变成了“花脸猫”。但品尝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那种发自内心的乐和美,从孩子们洋溢的表情可以看出。学生亲身经历了,作文写得有血有肉,并且从中懂得了做家长的不容易,一举两得。
  三、引导学生学会遣词造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苏教版的教材,每篇习作均有一例文,正是这一例文让孩子跟着“感觉”走,就没回过头。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孩子,纵然心中有千言万语,写着写着也就只剩下书上的语言了。比如:孩子写同桌,多数孩子的同桌就都成了“圆脸、平头、眼不大,很神气”,就是同桌脚上的鞋没裂个口子,孩子也得说同桌的鞋子开胶了(例文中的刘志诚就是这个样子)。这是由孩子具有被暗示、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针对学生“不会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环节:刚上课三分钟,我让一位同学到课桌前灌钢笔水,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写出灌钢笔水的动作。写后汇报,有的说:“××走到讲桌前,拿下钢笔帽,把笔尖伸入瓶内,捏了几下笔杆,一松钢笔水进入笔杆内了。”有的说:“××快步踏到前面,拧下钢笔帽……”还有的说:“××……拔下钢笔帽……”然后我引导学生:“同样是灌钢笔水,大家的语言不一样,用的词不一样,谁写得更好?”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我强调了写作文要注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才能活灵活现。“人在衣服马在鞍”。文章要靠好的语言,如果没有好的语言,则任何好的思想、好的材料都无法表现出来。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写,抒发胸臆,消除畏惧心理。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下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茅盾说:“伟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来的全部智慧作为他们创作的准备的。”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有了写作材料,掌握了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推荐访问:定势 小学生作文 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