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omophone在英汉语言中的使用_英汉语言对比

  摘 要: homophone,即同音异型异义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极为普遍,本文在给出了homophone的定义之后,主要从三个方面:在修辞活动、新词构建及旧词新用的角度,详细论述了homophone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 homophone 修辞活动 新词构建 旧词新用 使用
  
  一、homophone 的定义
  
  众所周知,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语言学者在其书中也有不同的看法。戴炜栋、何兆熊在其《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2002)中曾对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作了如下的五种分类:synonymy,polysemy,homonymy,hyponymy and antonymy。Saeed(2000)曾把词与词的关系分了六类:homonymy,polysemy,synonymy,antonymy,hyponymy and meronymy。所以不同的学者在词义关系上面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并在大的分类之下又有更详细的分类。但是正如以上几位学者所提出的看法一样,hyponymy是其中词义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类。戴炜栋(2002)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Homonymy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words having different meanings have the same form,i.e.,different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ound or spelling,or in both.When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ound,they are homophones.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pelling,they are homographs.When they are identical in both sound and spelling,they are complete homonyms.(p75)Saeed(2000)定义为:Homonyms are unrelated senses of the same phonological word.并且他认为,homograph是指书写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homophones是发音相同,意义不同。因此,homophone在不同学者及之间的定义还是比较一致的,就是指具有相同发音、不同书写形式且意义相异的词,即同音异形异义词。由于不同语法范畴的词在语义上也有差异,因此,本文所讨论的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往往都是存在于同一语法范畴的词中。
  
  二、homophone在英汉语中的对比
  
  刘英凯(1998)在其语音修辞一书中,曾做过对同音异形异义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多寡对比。英语的同音现
  象在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乃至四音节中都不乏其例,如:单音节的:hair―hare,male―mail;双音节的:candied―candid,cession―session;三音节的:councilor―counselor,complement―compliment。而汉语中的同音现象多出现在单音节和双音节中:如,期中考试―期终考试,勿需到会―务需到会,娇气―骄气,诚心―成心;三音节的已经很少见,但这并不能说明汉语的同音现象就比英语少。相反,由于汉语自身语言的特点,它是以字为基准的一门语言,汉语的字中多以单音节为主,汉语的“字”几乎就是“词”,汉语当中的每一个字,几乎都可以找到几个甚至几十个上百个同音字,这一点,任何一本汉语字/词典就可以轻易证明。因此,汉语中的
  同音现象是远远胜于英语的。
  
  三、homophone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应用
  
  在简单介绍了同音异形异义词的定义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分布情况后,本文将进一步讨论一下这类词语在英汉
  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由于笔者的知识能力有限,本文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同音异形词的使用:1)用于修辞活动中;2)用于新词建构上;3)用于旧词新用上。
  1.homophone在修辞活动的使用
  由于同音异形异义词一般多为常用词,并兼有同音这一特点,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构成大量的修辞形式,并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幽默、挖苦、对比和嘲笑等。
  首先,同音异形词大量使用在英汉双关修辞格里面。双关语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语义双关是利用英语同音同形词的多义性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语义根本不同而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和句子语义双关。所以同音异形词主要是出现在谐音双关的构建中。如:
  ――“Waiter!”(服务员)
  ――“Yes,sir.”(先生,我能为你效劳吗?)
  ――“What’s this?”(这是什么?)
  ――“It’s bean soap, sir.”(先生,是豆汤)
  ――“No matter what it’s been.What is it now?”(不管过去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朱莉,2006)
  bean(豆)和been(be的过去分词)同音,所以就会产生以上双关语的幽默。
  再比如在下面的例子中:
  ――Why are parliamentary report is called“Blue Books”?
  ――Because they are never red (read).(邓万勇,2001)
  这则双关语对英国议会文件如山的文牍主义竭尽挖苦,确实谁也不会去读那些议会文件,借read(过去时)和red发音相同,构成一个绝妙的双关语。
  又如:“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 .” (邓万勇,2001)这是一位伦敦工人在周日早晨看见一群所谓的绅士和淑女进教堂作祷告时他说的一句话。prey意为“掠夺,抢劫”,其发音与pray相同。在教堂里这些绅士淑女祈求上帝赐福,一旦出了教堂他们就会露出他们的真面目,残忍地剥削工人,就像凶残的动物捕食时那样。这种讽刺真是入木三分。
  再如,汉语中的一则幽默,晚清李鸿章的远房亲戚参加乡试,此人才疏学浅,试卷到手,一个字也答不出来,急得直流冷汗。最后为了吓唬考官,在白卷上写了一行文字“我是中堂大人的亲妻!”“中堂大人”指李鸿章。忙乱中,他将“亲戚”写成“亲妻”。主考官阅卷大笑三声,批语:“所以我不敢娶!”(谭汝为,blog)一个“亲戚”误写为“亲妻”,已经够让读者捧腹了,然后主考官的“娶”对应“录取”的“取”,点睛之笔,其强烈的幽默效果跃然纸上。
  同样,同音异形词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运用,还可以运用在“仿拟”修辞格的构建中。徐国珍在其《仿拟研究》(2003)一书中归纳了以往的认识,为仿拟辞格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仿拟”是一种“仿”照某现成的语言形式“拟”创出一个临时性的新说法的修辞方法。仿拟进一步又分为仿词、仿语及仿调。很显然,同音异型词主要是运用在仿词这个层面上,即在语音层面上的仿拟,例如“钱”(前)程似锦,“咳”(刻)不容缓,天“尝”(长)地“酒”(久),爱“才”(财)如命,谈“股”(古)论“金”(今),据“礼”(理)力争,繁荣“娼”(昌)盛,好“孕”(运)降临等。这些仿拟而出的成语,显然是从与底文相对应的读音相同的字或词组成的聚合关系字群或词群中选择出来的,这些选择出来的读音相同的新字或新词与底文中同现的成分结合产生了新的意义。
  再如英文的一则水晶酒具的广告:When it pours, it reigns.这句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对英语谚语“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下则已,一下倾盆。)”(刘英凯,1998:50)的仿拟。这句广告语中的“reign”则使人想起被隐去的同音词“rain”,而整个句子由于原来言语结构的倒置,加上“rain”的隐性安排,增加了让人思而得之的曲折美感。广告商的修辞巧思令人称赞。又如:Seven days without water make one weak.(七天不喝水会使人虚弱。)此句也堪称广告中的仿拟经典,它仿自于英语的谚语:“Seven days makes one week.”一是利用了“weak”跟“week”同音,“weak”意为“虚弱的”,而“week”意为“周、星期”,二是原句“Seven days make one week.”中的“one”是个数量词,作定语,修饰“week”的,而广告语的“one”则是用作宾语,指人,因此此句更具独特性。
  同音异形词还大量出现在委婉语的使用中。如我们中国人每年在庆祝春节的年夜饭上,尤其是北方人,餐桌上一定会有豆腐、鱼,就是取其“都福”,“年年有余”之意。而墙上挂着一个倒着的“福”字,则是“福到了”之意。这种对同音词的联想使用,能使我们的语言生动诙谐,表意含蓄委婉。
  在合适的场合和语境下,很好地区别和利用好同音异形词可以大大提高我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并利用它们所产生的修辞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激起语言使用者对语言使用的浓厚兴趣。
  2.homophone用于新词建构上
  一般认为,同音异形异义词的产生纯属读音上的巧合,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如“装蒜”一词,这里的“装”就是假装的意思,例如“装模作样”、“装疯卖傻”、“装聋作哑”、“装腔作势”、“装神弄鬼”、“装好人”、“装没事人”、“装孙子”等。“装蒜”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装腔作势,假装正经,故作姿态。例如“这事,你小子比谁都明白,别装蒜啦!”“装蒜”这个词儿,不仅北方人用,所有讲普通话的人也都晓得用,大江南北,可以说随处都在用。但至于为什么不说“装葱”“装白菜”“装土豆“而偏偏说“装蒜“,却值得琢磨一番。其实,“装蒜”的“蒜”和“说话算数”的“算”,是谐音相通的关系。《韩非子》里有“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写齐宣王喜欢听300人乐队吹竽。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但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假门假式地跟着比划,别人还真看不出来。“滥竽得以充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南郭先生善于“装”,二是大型乐队集体演奏的机制好混,就是南郭这样的棒槌也能“算”他一号,照领盒饭,照发劳务费――这也许就是“装算”的来历。“大蒜”“葱姜蒜”的“蒜”和“算数”“珠算”的“算”同音,且有形象感。于是乎,“装算”就写成“装蒜”。还有“装洋蒜”的说法。其实,这和洋人并无瓜葛,还是汉语谐音因素之使然。“佯”就是假装的意思,如“佯死”、“佯攻”、“佯疯”等。“佯”“洋”同音,故谓“装佯算”为“装洋蒜”。于是,“装蒜”,“装洋蒜”就这么诞生了。
  由于英语与汉语相比较,它更倾向于综合语型,也就是派生词在英语中的比例要比在汉语中高,所以在利用homophone构建新词上面,汉语多复合词的比例就占了优势。但是这并不能证明homophone在英语中构建新词的现象就没有。我们知道在英语中一类首字母缩略词,如:APEC,AIDS等,它们早已经成为英语词汇里面的固定成员而被人们接受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同音异形构词的例子,ad是advertisement的简写,但它不被读作字母a,d;二是与add同音异形,并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出现在很多英文词典里面。再如,众所周知,广告写作为了做到言简意赅,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便于读者识别和记忆,它要应遵循一个通用的KISS原则(即“keep it short and sweet”)。但这里的KISS并不具有日常的亲吻之意了,虽然跟kiss(亲吻)有着一样的发音。
  3.homophone用于旧词新用上
  同音异形词把一些旧词新用,产生了诙谐的效果,如吾友在其博客里面写道:“最近很忙,所以我是忙人,最近很累,所以需要按摩,忙人按摩。”此“忙人按摩”非彼盲人按摩,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下,一点都不勉强,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忙人需要按摩的意义。再如,在其另一篇博文里面:“明天就是元旦了,如果元旦一个人过很寂寞,那就是元寂(圆寂);如果元旦过完了,那就是完旦(完蛋)……”看似胡言乱语,实际上此文表达了作者一个人在公司过元旦的无聊心境。其中,还有一篇博文的题目就是“求你们,别抄了”,这是作者在发现其他网站上一些无聊的人恶意抄袭他的东西,却没有署名后,甚是愤怒,于是发出此呐喊。此“抄”与“吵”虽不全是同音,因声调不同,应该算作近音,但却表现得恰如其分,入木三分。又如:“……但文章就像屁,闻道(闻到)有先后,……”虽有些粗俗,但其幽默嬉遣效果,不禁让读者开怀。
  英文里面对同音异形词的利用也不乏其例,《魔鬼词典》里面很多词义的解释就是利用了同音异形异义词的关系,如,1)sea legs:eggs of the seals;2)intent:determining to go camping;3)mischief:head girl,mischief;4)hirsute:ladies’ clothing;5)maritime:when the wedding starts。第一个例子中的“sea legs”与seal eggs连读之后同音;而例二中,“intent”乃与in tent同音;例三中的“hirsute”的发音完全同her suit,所以得此解释;例四,这里“mis”发音为/mis/,所以我们听时可以理解为Ms.Chief即女学长,head girl;例五,“maritime”,原指与海有关的,海事之类,这里作者用“mari”的谐音merry,所以就变成了merry time,因此就有了如上的解释。
  同音异形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让一些旧词新用,增强了修辞效果,大大丰富了词语的意义。
  
  四、结语
  
  在特定的语境下,同音异形异义词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语言文字变得更为诙谐、生动、幽默。读者阅读之后往往回味无穷。因此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正确掌握、运用同音异形异义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既能增添语言学习者的兴趣,又能帮助其更深刻地掌握词义,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笔者的文献调查,同音异形异义词在英汉语词汇学研究中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长期以来对于这类词汇的研究一直未能深入过。在现有的词汇学书籍中,有关这方面内容,一般都很简单,往往是一带而过。在本文笔者也就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选材虽辟溪径,但研究深度还较肤浅,不妥之处还望读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Saceed,John.I.Seman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2]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7.
  [3]邓万勇.英语同音异形异义词的研究与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
  [4]刘英凯.英汉语音修辞[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
  [5]马日拉.省略/page/3/.
  [6]谭汝为.http://blog. sina.省略/s/blog_4b6668a101007
  xgm.html.
  [7]徐国珍.仿拟研究[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1.
  [8]朱莉.同音异义词或同形异义词在英文中的巧妙运用[J].无锡: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

推荐访问:英汉 语言 homo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