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窑与阅读理解答案

  摘 要: 语篇分析是从文章的布局入手,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层次脉络,发掘深层涵义,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而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只注重辨析词义、分析语法结构、解释难句等表层方面,而忽视了语篇分析这一深层次分析方式,把本来完整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这样便不利于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从而造成学生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本文将通过介绍语篇分析的方法阐释其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分析 理解 衔接 教学
  
  语篇分析(或曰话语分析)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语篇结构出发,对文章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它以语篇为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进行解释词句,分析人物性格和事件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同时还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
  对语篇分析的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中期。五十年代末期,以哈里斯和米切尔为代表的学者对语篇分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六十年代,语篇分析有了明显的发展:巴塞斯、格雷姆斯等学者用符号学的观点对叙述话语进行了分析,海姆斯提出了言语社区话语模式的描写方法、概念、理论框架,并发现了各种言语社区的话语规则,但那时的衔接概念主要指语篇中通过某些词或语法特征将句子连接起来的功能。直到1976年,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出版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奠定了语篇衔接理论的基础,此后短短几十年内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了语篇分析的研究,这正说明人们意识到了语篇分析在外语学习中的巨大作用,这种影响可涉及听力、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等多个方面。本篇文章将以阅读理解为例来阐释语篇分析的理论及应用。
  语篇是指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一个语言单位,它可以是一段对话、一篇短文、一则消息,甚至一首小诗、一篇散文,它是由句子来实现的语义整体,构成语篇的句子在结构上相互衔接,在语义上彼此连贯,根据韩礼德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的理论,英语句子的衔接手段可分为五大类: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语及词汇衔接。一般来说,前四种通常被归为语法衔接,也就是说,衔接手段可简单地划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其中,语法衔接包括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词语;词汇衔接包括复现和同现。
  
  一、语法衔接
  
  1.指称衔接
  指称衔接关系是指用代词等一些起信号作用的词项表示语义关系,是衔接手段中最明显的一种。韩礼德将指称关系分为:人称指称关系,指示指称关系和比较指称关系。人称指称表示话语角色,主要由人称代词体现;指示指称表示一种语言指示现象,其区别在于远近,地点、时间、单复数等,主要由指示代词和指示副词体现;比较指称是通过项目之间的相同或相似关系来得到解释,比较指称通常分为两类:普通比较和特殊比较,两者都由比较形容词或比较副词体现。举个简单的例子:
  a) I went to the cinema with Hellen. She is my classmate.
  b) John is ill. That makes me feel sad.
  c) Mike is taller than his brother.
  在以上三组句子中,人称代词she、指示代词that,以及表示比较级的连词than分别将三组句子的前后意思紧密地衔接在了一起,这就是指称衔接。
  2.替代
  替代是指用一个词项去代替另一个或几个词项,是指词项之间的一种代替关系。替代表达的不是对等关系,而是同类关系,主要由语法手段来实现,韩礼德把替代分为三类: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从句性替代。名词性替代表示某个同类事物出现时由相应的语法项目(如one)来替代;动词性替代表示某个同类动作或状态出现时由相应的语法项目(如do)来替代的现象;从句性替代则表示一个同类从句出现时有相应的语法项目(如so)来替代的现象。
  有些语篇一开头就用代词来替代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为了缩短叙述者和读者的距离,其中提到的人物身份读者可能不知道,但读者可以通过语篇的上下文分析出来。
  3.省略
  省略与替代表达的衔接类型基本相同,只是每个同类项目出现时不是被替代,而是被省略,这些被省略的成分从语法上讲是需要的,但说话人假定他们在语境中已经清楚表明了,无须再提出。这些被省略的意思只能通过上下文才能发现,因此,一个句子便给另一个句子提供了理解的依据,使它们之间形成衔接的关系。省略同样可以分为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从句省略。
  4.连接词语
  连接是指句际是在什么意义上相互联系起来的,它与前两种手段的区别在于它并不需要到上下文中去觅取信号以获信息。连接关系通过连词、一些副词和词组来实现。表示连接的词语可分为以下几种:1)表示开端的:to begin with, at the very beginning, now等;2)表示列举的:firstly, secondly, next, then, lastly等;3)表示递进的:and, moreover, furthermore, what is more, in addition等; 4)表示转折的:however, while, nevertheless, on the other hand等; 5)表示原因的:because, so, as a result of, consequently; 6)表示归纳的:to conclude, to sum up, in a word, in short等等。
  
  二、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实现衔接的另一种手段,它是通过词义的选择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全篇的链条,从而使语篇更加连贯。词汇连接表达一种具体且复杂的意义关系,包括相同、相似、相近或相反关系,是衔接关系的最高级形式。词汇衔接有两种:复现和同现。
  1.复现是指同一语言成分的重复使用。复现的前提是所指同一性,即是重复使用的语言成分必须属于相同的语篇范畴,因而才会有同样的概念内容,具体到词汇项目上可以是同一项目的重复,同义词、反义词等。
  2.同现是指在某一语篇中某些表达相同内容的不同词项的同时出现。按方式,同现可以分为同义词同现、释义性同现、替代形式同现等,其中替代形式同现是同现类型中最重要的一种。广义而言,语句中具有替代功能的形式都属于替代形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语、复现、同现等衔接手段将语篇上下文含义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文章不再支离破碎,传达给我们一个完整的意义。这对我们理解全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阅读理解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理解的深度取决于读者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及阅读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语篇分析正是帮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理解文章,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宏观的研究是通过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来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微观的研究是通过剖析词义、句法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识别语篇衔接的方法。这些语篇分析方法可以引导读者通过分析语法词汇衔接关系,掌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把握全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语言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阅读理解中每篇文章或每个段落都是一个整体,是围绕一个中心组织的。作者将若干与中心内容有关的段落靠语言手段组织起来形成语篇。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意语言本身的结构,大多按照“生词―语法―句子”这样的模式来进行,以生词为基础,语法为纲要,句子理解为主,只注重了语言点的理解,而未能抓住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样就将一个完整的语体分裂开来,不仅不利于文章的理解,而且妨碍了语言能力的培养。正确的语言学习必须放置于语篇中,放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将每篇文章都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去把握和思考。
  在外语阅读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些语篇分析的方法,在理解语言形式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方法,同时结合文章的学习目的和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把语用知识、文体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等一起传授给学生,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并完成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全过程,以此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迪宇.英语阅读理解三层次探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
  [2]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Halliday, M.A.D. and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Longman,1976.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阅读理解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