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构词差异对比研究 [英汉色彩词汇差异浅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差异,说明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有很多不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及所构成词汇的差异,对中外文化交流及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语言 色彩词 文化差异
  
  一
  
  语言是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是社会符号系统(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潜在的意义系统”(meaning potential),它由三部分组成:音位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和语义系统。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实现”的关系,语义通过词汇-语法得到实现,词汇-语法通过语音而得到实现。而语义则是社会结构(即文化)的一种实现。也就是说,语言体现文化,是文化的编码手段之一。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的总和。根据人类文化学的观点,文化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在英语中大写,可称之为正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社会科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另一类在英语中小写,可称之为普通文化,即人类生活中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如风俗习惯�礼仪�禁忌�婚丧�庆典�节日等。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大系统的不同层次上。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的面亦是最为广泛。英汉语言习惯不同,风俗各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就是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与使用也有差异。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掌握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涵义,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以下,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中几种主要颜色为例,揭示英汉颜色词汇中的文化现象,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不同颜色表示出的情感心理差异。
  
  二
  
  (一)红色(red)和绿色(green)
  “红”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幸福、吉祥、欢乐、兴旺发达。汉民族在过春节时在大门上贴红色春联和倒的红“福”字,在门口挂红灯笼,长辈给小孩子红包。结婚被称作红喜事,新娘穿红衣裙,头上盖红盖头,新郎身系红绸带,胸前带大红花,门上贴红喜联,屋内贴红喜字,晚上点红烛,喜钱要用红纸包。总之,一切都离不开红色。反映在语言上,“红“字包含兴旺、发达、顺利、圆满的意义,如红利、红榜、红包、开门红、满堂红、大红人、走红等。除了传统的吉祥喜庆的含义,“红”还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如红旗、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等。但西方人却从斗牛文化传统中深感“红色”为不祥之兆,因此斗牛士用来激怒牛的红布(a red rag to a bull)被喻为“令人恼怒的事物”,“红色”进而成了“政治上激进”的代名词。在英语中,涉及到“red”(红色)的词汇通常具有贬义色彩,如red-light district是妓女云集的“红灯区”;red flag可以指需要提高警惕预防出现的情况;in the red指预算赤字;用“red”指共产主义也往往会有贬义,至少是很不严肃的用法。red tape源于三个世纪以前,官方使用红带子捆文件,它的词意逐渐演变成为“繁文缛节,官样文章”、烦杂费事的手续、官僚的形式主义等。
  西方人偏爱绿色,其所属的和平、希望、青春、幸福等文化意义相当于中华民族的红色含义。“in the green tree”表示处于佳境,“live to a green old age”意思是老当益壮。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时,将“怡红院”译成“Court of Green Delight”,将“怡红公子”译成“Green boy”也就不足为怪了。另外,他将书名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 避免了原书名中“红”的使用,明显不同于国内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A Dream of Red Mansion的译法,也表现出了西方人的情感上对“红”的拒绝。但英语中也可以用绿色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如:You are expecting too much of him. He’s still green, you know.(你对他要求太高。他还没经验嘛。)greenhorn则表示“没有经验的人”或“新到一个地方不了解当地习惯的人”,这一词语经常用于移民并带有轻微的贬义色彩。
  有趣的是,在表达“嫉妒”这一含义时,汉语中用的是“红眼”,“眼红”,和英语中的“green-eyed”,“to be green with envy”相对应。
  (二)黄色(yellow)和蓝色(blue)
  如果说“红色”作为中国平民百姓首选之幸运色,那么黄色则是封建社会中皇室显贵的偏爱了,在汉语中的“黄袍加身”一说,指的是为人之上,做了皇帝。黄色被视为尊色在汉民族文化中由来以久。因此,除了天子,普通百姓是不敢染指黄色的。“黄袍”、“黄榜”、“黄门”等,都无一不同尊贵与荣耀联系在一起。黄色所具有的“崇高”、“尊严”和“权力”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英语中的yellow(黄色)却表示“卑鄙”、“怯懦”、“猜忌”等。例如,“You are yellow!”意思是“你是胆小鬼!”;“yellow steak”表示“胆怯,懦怯”;“yellow dog”意为“卑鄙的人”;“yellow looks”指“尖酸多疑的神情”;yellow journalism都是指通过不择手段地夸张、渲染来招揽读者的一种新闻编辑作风。
  同样有趣的是,在指代“淫秽,不健康事物”时,汉语现代词汇中用“黄色”,英语中用“blue”相对应,如:“blue film”(黄色电影);“blue jokes”(下流笑话); “blue software”( 黄色软件)。而英语中的Yellow Pages 则是指在美国按不同的商店、企业、事业、机关分类的电话查号簿,因为全书用黄纸印刷,所以称Yellow Pages,与汉语中的“黄色书”(filthy books)意思完全不同。
  在英语中,“blue”的社会内涵意义较多。“blue-blood”指贵族血统。“blue stocking”(女学者或女才子),是来自18世纪的一种现象。当时英国文学社的女成员们,常穿蓝色袜子,因此用“blue stocking”来借指有学问、有才华的妇女。“blue ribbon”更是荣誉的象征,源自英国最高荣誉Carter嘉德勋章的蓝色授带,因而它代表的是“荣誉,实力”。世上没有入见过蓝色的月亮,因而英语中有“once in a blue moon”一说,意思和汉语中的“铁树开花”差不多,即千载难逢之事。“blue pencil”作动词用时,意为“删改”,源于美国编辑通常用蓝色铅笔来删改稿件的习惯。还有“blue music”(忧伤的音乐);“blue milk”(掺水的牛奶);“blue chip”(绩优股);“blue man”(穿制服的警察);“drink till all is blue”(喝得酩酊大醉);“out of the blue”(出其不意地,料想不到地,如晴天霹雳);“to blue one’s money”(把钱挥霍掉)等等。
  (三)白色(white)和黑色(black)
  白色在西方文化中是纯洁忠贞的象征。因此西方婚俗中的事物,从新娘的服饰到洞房中的装饰以及银质器皿的使用,都表现出西方人对白色的钟情,因此有white-wedding之称。西方人最主要的节日圣诞节也总是在白雪皑皑的氛围中显得其乐融融,所以叫white Christmas。甚至于在white lie一词中,虽然是谎言,因其white而变成了“善意的谎言”;white alert表示“解除警报”;to see the white指“见世面,长世故”;a white day则是指“吉祥之日”。
  然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总是与不幸的事相联系,葬礼总是伴随着白幡、白幔、白花和素服。乃至于在现代社会中,不少老年人仍然反对年轻人在喜庆的日子里穿得过于素白。而今时尚的新娘在接受西方白色婚纱的同时,也总是不忘给自己另外准备一套大红的嫁衣。应当指出,在汉译英时,应注意有“白”字的汉语词语。在某些场合汉语中的“白”色指的是颜色,但在英语对应词中并无white一词:如“白菜”(Chinese cabbage),“白熊”(polar bear),白蚁(termite)。在另一些场合,“白”字与颜色毫无关系,表示“徒劳、(in vain),如“白费事”(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白送”(give away, free of charge)。此外,“白”字还可以表示“单纯的,不掺杂的”,如:“白开水”(boiled water),“白肉”(plain boiled pork)。在某些场合甚至很难概括出某种涵义。如:“坦白”(to confess),“白痴”(idiot),“白话”(vernacular)等等。应当记住的是:“白”字并不总是white。
  与中国人的白色葬礼上的素服相对应的是西方人的黑色丧服。在西方的葬礼上,从牧师到死者亲属,无论男女老幼,都以黑色服饰出现,在表示悲伤、忧郁的同时也表达一种肃穆和庄重。
  黑色除了以上提到的特定文化内涵以外,恐怕是英汉颜色词汇中文化差异最小的一个了,其普遍的贬义色彩在下列习语中可以得到印证:
  1.汉语
  黑货smuggled goods 黑帮 sinister gang
  黑锅 an injustice黑店 an inn run by brigands
  黑心肠evil mind
  2.英语
  to be in black mood情绪低落 a black look 怒目而视
  black news 坏消息 black mark (指人品)污点
  black spot 黑点地区(常发生事故的地点)
  black market非法市场a black letter day倒霉的日子
  black sheep害群之马black ingratitude忘恩负义
  有趣的是,在商业英语中in the black 有好的意思,即“经营一项企业营利”。be in the black (盈利)的反义词是be in the red (亏损,负债),这两个术语都来自记帐时所用墨水的颜色。in the red 显然已被汉语借用,即“赤字”。
  
  三
  
  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远远不止文中所提到的内容,其运用之广,差异之复杂,恐怕不是一两篇论述可以详尽道明的。总之,社会文化对颜色词词义的影响是持久的、根深蒂固的。各种颜色词在不同民族中的联想与使用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毕竟各民族都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文化、体现自己的价值的。因此,了解并掌握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背景、历史地理背景以及传统风俗,对促进文化交流和英汉双语翻译研究有一定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的逐步深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到国外去学习、交流、旅游、办企业等等,这都需要学习外国文化。仅有一些英语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习跨文化知识、学习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语言的教学中应该渗透文化信息,既保持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真正内涵,促进跨文化交流,使语言的学习更具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汉英语言文化对比.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 林纪诚,俞青海. 语言与文化综论 《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 束定芳.语言・文化・外语教学 《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陈丽华.汉英颜色词汇中的跨文化现象.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4.

推荐访问:浅析 英汉 词汇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