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教育 [化学实验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动手的能力。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 创新教育 培养兴趣 创新性心理素质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就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优效措施,让学生多想、多看,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产生创新欲望。化学学科特有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教师可以用集声、色、味、光、态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镁的燃烧、铁丝在纯氧中燃烧、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一种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才能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如理论联系实际,讲解沙尘暴的起因、危害及如何预防;制冷剂生产和使用以及氟氯烃气体对臭氧层的破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塑料薄膜导致的白色污染;侯德榜制碱法、结晶体胰岛素的合成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
  
  二、做好演示实验,教给学生方法和策略
  
  演示实验都是授课时表演示范的实验,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注意对演示实验进行创意设计和应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想象力。设计时要充分重视思路教学,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运用的同时要注意创造技法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计谋和策略。
  
  三、随堂实验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随堂实验即边讲边实验,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课堂上把教师讲授和操作实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为讲授新知识提供感性认识。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亲自实验比看教师演示效果好。这时学生由旁观者转为当事者,其心情激动、态度积极,处于主动学习中,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活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变通性、预见性,提高了评价能力。
  
  四、创新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创新性心理素质是个人特点,它对创造性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推动、维持、定向作用。法国化学家巴拉尔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使他首先发现溴元素,令大化学家李比希懊恼不已;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畏劳苦发现元素镭;波义耳不放弃偶然发现了酸碱指示剂;莫瓦桑勇于献身收集到氟气等事实,说明创造过程既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由此可见在具有创造性人的身上具有以下特征:不受利己主义干扰;不畏压力、不怕犯错、果断敢为的精神;强烈的好奇心和事业心;高度自信心和意志坚强等。
  
  五、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还要求学生能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设计性的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它实验不可代替的。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关于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内容,分析反应原理、条件和特点,然后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所设计的装置不能与课本的完全相同,但可以相似。任务布置后,先让他们独立思考一段时间,然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优缺点,选出可行的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对于较好的方案给予表扬,对于较差的也要从中找出某方面的优点给予肯定,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创造积极性,积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六、增加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也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挖掘素材,帮助学生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例如;在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圆底烧瓶中盛有浓盐酸和足量的碳酸钠固体,我们看到在烧瓶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将所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开始一段时间内未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将生成的气体用少量水洗后,再通入新换的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但很快又变澄清,浑浊现象为何又消失呢?面对这些疑问,学生的思路受到了阻碍。我及时提出了几个问题:浓盐酸有什么物理性质?通入到石灰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纯净吗?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在我的引导和反问下,学生们积极发言,得出了正确答案。通过增加这个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求学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想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师一定要高瞻远瞩、面向未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和方法,注意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新环境,用自身的创新精神去点燃学生们创新、进取的火花。

推荐访问:化学实验 实施 创新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