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心理缺陷】注意力缺陷障碍症药物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等闲视之。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1. 学校因素
  当前教育市场化倾向加剧,校际间竞争越演越烈,竞争获胜的法宝往往是升学率。虽然素质教育人人叫好,但应试教育却依然大行其道。原因很简单,现在人们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一个教师工作的优劣的标准还是升学率的高低。于是,无边无际的题海、没完没了的考试、胆颤心惊的排名,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在应试的达摩克利斯剑之下,学生整日惴惴不安,心事重重。也只有少数学生在获得高分时才有那“开心一刻”,更多的学生在漫长的学习中得到的是失败的消极心理体验。加上集体活动少,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一些成绩一般,学习之外的其它能力又得不到表现的学生被鼓励的机会就更少了。于是,厌学、孤独、焦虑、嫉妒等不良心理就像野草一样滋生、蔓延。
  2. 家庭因素
  其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许多家长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保护式教育,即孩子只管学习,其它的一切由父母承包。娇生惯养下成长的孩子必然存在“三缺”:缺吃苦耐劳的精神,缺艰苦奋斗的意志,缺战胜困难的勇气。“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风雨雨。心理脆弱、逃避困难、怕苦怕累是他们的通病,严重者遇事不顺就会产生心理崩溃、行为偏激的恶果。金华一位学生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遭到母亲责备,竟用榔头将其母亲活活打死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其二,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双亲外出、生活贫困等原因,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浇灌,从而产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如某校一学生因家庭贫困,整天沉溺于如何赚大钱的幻想中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导致精神幻想症。
  
  二、改善、调节心理缺陷的方法
  
  1. 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理性认识
  (1)正常的认识能力。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3)优良的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得到。
  以上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2. 通过体育运动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
  (3)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三、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所采取的措施
  
  根据学生所存在的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调节心理缺陷的运动处方:
  (1)孤独、怪癖。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坚持参加这些运动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并热爱集体。
  (2)腼腆、胆怯,容易脸红,怕难为情――多参加游泳、溜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因为这些活动项目能够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跨越障碍,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胆子自然会增大,处事也会变得老练。
  (3)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多参加乒乓球、羽毛球、跨栏、跳高、跳远等体育项目。因为在这些活动项目中,丝毫的徘徊犹豫都将延误良机,从而遭到失败,经常参加这些活动,能帮助学生增强果断的个性。
  (4)遇事急躁、易怒,感情容易冲动――就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及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缓慢、持久的项目,因为这些活动能帮助学生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将得到改善。
  (5)如果你感到自己做事老是担心完不成任务――那就应该事先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体育项目。坚持锻炼一个时期,信心自然能逐步得到增强。
  体育锻炼作为心理纠正的训练内容,不能仅用一般运动训练和娱乐游戏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运动量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三个月为一周期,一般进行两个周期左右。同时要注意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还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当然,以上活动项目要有教师的合理指导为前提。
  
  四、思考与建议
  
  1. 实践证明,通过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够改善调节学生的心理缺陷,这需要教师付出相当大的劳动,指导要具有针对性。
  2. 在师资、场地、器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的体育活动,对心理有缺陷的学生可以特别指导,但又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
  3. 希望通过社会力量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作为学校来讲,应配备专门的教师给予心理指导,再结合合理的体育活动,改善、调节心理缺陷,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推荐访问:缺陷 改善 心理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