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

第一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 cla>< cla>< cla>< cla>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 cla>< cla>< cla>< cla> < cla>< cla>< cla>< cla>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一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 cla>< cla>< cla>< cla>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 cla>< cla>< cla>< cla>1日起施行,< cla>< cla>< cla>< cla>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 cla>< cla>< cla>< cla>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 cla>< cla>< cla>< cla>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 cla>< cla>< cla>< cla>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 cla>< cla>< cla>< cla>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 cla>< cla>< cla>< cla>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 cla>< cla>< cla>< cla>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 cla>< cla>< cla>< cla>试行< cla>< cla>< cla>< cla>》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 cla>< cla>< cla>< cla>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 cla>< cla>< cla>< cla>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 cla>< cla>< cla>< cla>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 cla>< cla>< cla>< cla>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 cla>< cla>< cla>< cla>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
< cla>< cla>< cla>< cla>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 cla>< cla>< cla>< cla>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cla>< cla>< cla>< cla>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 cla>< cla>< cla>< cla>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la>< cla>< cla>< cla>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cla>< cla>< cla>< cla>教育惩戒< cla>< cla>< cla>< cla>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 cla>< cla>< cla>< cla>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cla>< cla>< cla>< cla>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 cla>< cla>< cla>< cla>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 cla>< cla>< cla>< cla>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cla>< cla>< cla>< cla>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cla>< cla>< cla>< cla>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cla>< cla>< cla>< cla>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 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 cla>< cla>< cla>< cla>”< cla>< cla>< cla>< cla>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 cla>< cla>< cla>< cla>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cla>< cla>< cla>< cla> < cla>< cla>< cla>< cla>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
< cla>< cla>< cla>< cla>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 cla>< cla>< cla>< cla>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cla>< cla>< cla>< cla> 另外对学生的惩戒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 cla>< cla>< cla>< cla>我们的古人说过“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 cla>< cla>< cla>< cla>。这也应该是我们惩戒学生的准< cla>< cla>< cla>< cla>则。对学生惩戒尽量单独进行,惩戒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使其知错能改。如果在公开场合对学生实施惩戒,< cla>< cla>< cla>< cla>会使学生失去颜面,容易造成师生敌对、冲突,或者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 cla>< cla>< cla>< cla>,越来越难管。< cla>< cla>< cla>< cla>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 cla>< cla>< cla>< cla>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 cla>< cla>< cla>< cla>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 cla>< cla>< cla>< cla>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 cla>< cla>< cla>< cla>提升教师< cla>< cla>< cla>< cla>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 cla>< cla>< cla>< cla>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cla>< cla>< cla>< cla>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 cla>< cla>< cla>< cla>”< cla>< cla>< cla>< cla>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 cla>< cla>< cla>< cla>还有一句< cla>< cla>< cla>< cla>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
< cla>< cla>< cla>< cla>< cla>< cla>< cla>< cla>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吧< cla>< cla>< cla>< cla>!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二< cla>< cla>< cla>< cla> 教育惩戒,施之有度< cla>< cla>< cla>< cla> 班级迟到现象可谓是一个最常见的班级问题,< cla>< cla>< cla>< cla>如何能够遏制住这一现象,想必无数个班级想了无数个办法。< cla>< cla>< cla>< cla>而某班的班主任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规定:无正当理由迟到需要罚站,< cla>< cla>< cla>< cla>且以迟到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罚站的时间。< cla>< cla>< cla>< cla> < cla>< cla>< cla>< cla>这一做法看似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迟到,但这没有针对问题,且弊大于利。< cla>< cla>< cla>< cla> 学生的心里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cla>< cla>< cla>< cla>而在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规定里,< cla>< cla>< cla>< cla>一分钟可能换来十分钟的心里摧残。作家三毛在上学时就受到老师严重的惩罚,< cla>< cla>< cla>< cla>导致心里受到< cla>< cla>< cla>< cla>摧残从而患上心理疾病,从疾病走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 cla>< cla>< cla>< cla>那些在罚站的过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cla>< cla>< cla>< cla> 行动要以结果的成效为目的。在罚站的这个惩罚中,< cla>< cla>< cla>< cla>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作用。虽然是罚站了,< cla>< cla>< cla>< cla>但学生不会意识到迟到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只会机械地认为迟到就应该罚站,< cla>< cla>< cla>< cla>这样不仅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迟到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确观念
< cla>< cla>< cla>< cla>< cla>< cla>< cla>< cla>的形成。周而复始,学生是因为惧怕罚站而不迟到,但依旧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cla>< cla>< cla>< cla>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cla>< cla>< cla>< cla>在古时有教书先生戒尺惩戒,挥鞭教育。当学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规矩的行为时,< cla>< cla>< cla>< cla>适当的惩罚是可行的。在中央颁属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惩戒”< cla>< cla>< cla>< cla>一词,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cla>< cla>< cla>< cla>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惩戒”的轻重标注是什么?< cla>< cla>< cla>< cla>什么样的惩戒才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cla>< cla>< cla>< cla>这些都需要教育机构、学校、班级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多深入思考的。< cla>< cla>< cla>< cla> 教育就是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cla>< cla>< cla>< cla>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la>< cla>< cla>< cla>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 cla>< cla>< cla>< cla>虽然路程曲< cla>< cla>< cla>< cla>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cla>< cla>< cla>< cla>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三< cla>< cla>< cla>< cla> 教不离惩< cla>< cla>< cla>< cla> 近期以来,班级内迟到的现象屡禁不止。< cla>< cla>< cla>< cla>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上执行“无正当理由迟到,< cla>< cla>< cla>< cla>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的措施。我认为将其作为班规执行,< cla>< cla>< cla>< cla>是可行的。


< cla>< cla>< cla>< cla> 罚站十分钟,且是在教室内罚站,< cla>< cla>< cla>< cla>并不影响同学们自身的学< cla>< cla>< cla>< cla>习,相反还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 cla>< cla>< cla>< cla>质。再者,许多学校也实行站立早读,可见其可取之处。此外,于2019年7< cla>< cla>< cla>< cla>月,中共中央还明确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在不损< cla>< cla>< cla>< cla>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可设一定的惩戒。因此,该建议作为班级的规定是应被赞同的。< cla>< cla>< cla>< cla> 这不仅是班级中,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缺乏规则意识,< cla>< cla>< cla>< cla>并且大< cla>< cla>< cla>< cla>多承受能力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国自古便有“严师出高徒”< cla>< cla>< cla>< cla>的谚语。虽然过于片面,但这句谚语也有其可取之处。在教育中设置一定程度的惩罚是有必要的。< cla>< cla>< cla>< cla>一定程度的惩罚,不仅能帮助学生改正不当行为,< cla>< cla>< cla>< cla>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cla>< cla>< cla>< cla> 不仅仅是学校中的教育离不开惩罚,社会上,< cla>< cla>< cla>< cla>生活中的教育< cla>< cla>< cla>< cla>同样离不开惩罚。自古以来,教与罚便是难以分离的。古时有先< cla>< cla>< cla>< cla>生可以惩罚,如今也有教师可以惩罚。例如,学开车,师傅再三教导,你却仍然一窍不通。他便会呵斥你,这种“呵斥”< cla>< cla>< cla>< cla>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惩罚。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太多了。< cla>< cla>< cla>< cla> 但是,是只要惩罚就能教好吗?惩罚是不是越重越好呢?< cla>< cla>< cla>< cla>很明显都不是。惩罚是辅助教育的一种手段。< cla>< cla>< cla>< cla>用惩罚来激发学习者的潜力,改正其不良行为。但并非越重的惩罚就越好。惩罚不是为
< cla>< cla>< cla>< cla>了惩罚而惩罚。因此,惩罚应是适当的。< cla>< cla>< cla>< cla>适当的惩罚能帮助教育,可是过重的惩罚会害了别人。< cla>< cla>< cla>< cla> 正如教育惩戒为代表的教育方式,在培养规则意识,< cla>< cla>< cla>< cla>锻炼承< cla>< cla>< cla>< cla>担责任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价< cla>< cla>< cla>< cla>值和功能。也正因如此,在教育过程中设置一定程度的惩罚,至< cla>< cla>< cla>< cla>今依然广泛存在于社会教育中。因此,教育离不开惩罚,有惩罚的教育更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cla>< cla>< cla>< cla>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四< cla>< cla>< cla>< cla> 适当惩罚正学风< cla>< cla>< cla>< cla> 班级迟到现象总是屡禁不止,老师不得已采取“< cla>< cla>< cla>< cla>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在教室内罚站十分钟”< cla>< cla>< cla>< cla>的措施。我认为,这种适当的惩罚是正确且应当的。< cla>< cla>< cla>< cla> 教育惩戒指教师依据一定规范,< cla>< cla>< cla>< cla>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cla>< cla>< cla>< cla>老师将迟到的学生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形式惩罚学生,< cla>< cla>< cla>< cla>这并没有违反教育惩戒的标< cla>< cla>< cla>< cla>准:其一,罚站不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旨在制止学生的迟< cla>< cla>< cla>< cla>到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其二,在教室中罚站是在不损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之下,使学生的羞耻心受到一定冲击,< cla>< cla>< cla>< cla>会使学生迫于羞耻而改正自己错误。正所谓“不知耻,无以正”,就是如此。


第二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学习心得体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有教书先生戒尺惩戒,挥鞭教育。当学生有什么做的超过规矩的行为时,适当的惩罚是可行的。中央颁属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教育惩戒”一词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就是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入手处,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的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很多教师期盼教育惩戒的出台,认为有了教育惩戒,学生会更好管理。但我想说,教育惩戒并不是尚方宝剑,更不是灵丹妙药,它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既然是教育手段,我们在使用时就要注意遵循教育规律原则,要灵活运用,更要重视方式方法和学情。我们在使用教育惩戒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惩戒要目的明确。不是让教师明确,而是让学生、让家长明确,一定要事出有因。
2.惩戒要心态平和。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教育亦然。教师切不可在情绪冲动之下行使惩戒,避免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促使学生引以为戒,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了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为
我们今后行使教育权,管理权指明了方向,更加符合教育的规律,注重我们育人的效果,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今后的教育将有法可依。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教育惩戒规则,更好地使用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好的培养祖国的栋梁人才!

第三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三篇范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三篇范文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
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另外对学生的惩戒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我们的古人说过“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这也应该是我们惩戒学生的准则。对学生惩戒尽量单独进行,惩戒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使其知错能改。如果在公开场合对学生实施惩戒,会使学生失去颜面,容易造成师生敌对、冲突,或者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来越难管。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吧!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2教育惩戒,施之有度
班级迟到现象可谓是一个最常见的班级问题,如何能够遏制住这一现象,想必无数个班级想了无数个办法。而某班的班主任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规定:无正当理由迟到需要罚站,且以迟到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罚站的时间。
这一做法看似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迟到,但这没有针对问题,且弊大于利。
学生的心里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规定里,一分钟可能换来十分钟的心里摧残。作
家三毛在上学时就受到老师严重的惩罚,导致心里受到摧残从而患上心理疾病,从疾病走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那些在罚站的过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动要以结果的成效为目的。在罚站的这个惩罚中,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作用。虽然是罚站了,但学生不会意识到迟到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只会机械地认为迟到就应该罚站,这样不仅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迟到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确观念的形成。周而复始,学生是因为惧怕罚站而不迟到,但依旧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时有教书先生戒尺惩戒,挥鞭教育。当学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规矩的行为时,适当的惩罚是可行的。在中央颁属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惩戒”一词,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惩戒”的轻重标注是什么?什么样的惩戒才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需要教育机构、学校、班级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教不离惩
近期以来,班级内迟到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上执行“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的措施。我认为将其作为班规执行,是可行的。

罚站十分钟,且是在教室内罚站,并不影响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相反还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再者,许多学校也实行站立早读,可见其可取之处。此外,于2019年7月,中共中央还明确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在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可设一定的惩戒。因此,该建议作为班级的规定是应被赞同的。

这不仅是班级中,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缺乏规则意识,并且大多承受能力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国自古便有“严师出高徒”的谚语。虽然过于片面,但这句谚语也有其可取之处。在教育中设置一定程度的惩罚是有必要的。一定程度的惩罚,不仅能帮助学生改正不当行为,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不仅仅是学校中的教育离不开惩罚,社会上,生活中的教育同样离不开惩罚。自古以来,教与罚便是难以分离的。古时有先生可以惩罚,如今也有教师可以惩罚。例如,学开车,师傅再三教导,你却仍然一窍不通。他便会呵斥你,这种“呵斥”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惩罚。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太多了。
但是,是只要惩罚就能教好吗?惩罚是不是越重越好呢?很明显都不是。惩罚是辅助教育的一种手段。用惩罚来激发学习者的潜力,改正其不良行为。但并非越重的惩罚就越好。惩罚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
因此,惩罚应是适当的。适当的惩罚能帮助教育,可是过重的惩罚会害了别人。
正如教育惩戒为代表的教育方式,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也正因如此,在教育过程中设置一定程度的惩罚,至今依然广泛存在于社会教育中。因此,教育离不开惩罚,有惩罚的教育更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推荐访问:惩戒 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