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个必由之路”心得体会【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五个必由之路”心得体会【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五个必由之路”心得体会【精选推荐】

“五个必由之路”心得体会5篇

“五个必由之路”心得体会篇1

大型政论片《必由之路》心得体会参考

近几日,观看了央视大型政论片《必由之路》,该片以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主题,全景式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其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建设者、参与者、受益者”“风雨无阻兴国路,绚丽多彩东方潮”“为时代的巨变点赞,为奋进的国加油”,透过影像,人们回望共同走过的奋斗道路,感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国奇迹。观看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随着观看的深入,仿佛跟随影片穿越了40年的历程,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如今,伴随着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电话、手机、网络、高速、高铁走进了千家万户,“一带一路”、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不出家门就知天下事,走出家门就是国门。新事物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都是过去想也想不到的,改革40年让人们激动不已的还是我国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着实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改革开放整整四十年的时间,四十年的风云变化,四十年的砥砺前行,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开辟了世界独有的道路,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变生活的命运上不断的奋进,回顾这四十

年,太多的经历和感慨,有伤有泪,同样也有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骄傲,未来依然在路上,来时的路已经远去,未来的路还需不断的前进,不断的进取,通过国家的政策和自身的不断努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属于民族的成就。

我们的人民在这40年来的勤劳是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伟大改革的背景下,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充实着自己,获得了幸福感。记得之前一个问答,问的是你幸福吗?好多人都说我很幸福,是的啊。看了纪录片必由之路,我才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普通人的幸福是和国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啊,正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啊。

改革开放是当代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华民族复兴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国命运的关键,是当代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改革是国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回首过去,我们才知道已经走出多远。华民族的复兴、

国梦的实现使人类在“做梦”、“寻梦”、“追梦”的征途上正在从空想、梦想走向现实、变为现实。

我们这些年的小康建设,脱贫攻坚,这条必由之路已经初见成效,接下来的两个100年的目标能不能实现是要靠这条必由之路的。这是最最关键的一招,让我们拭目以待!

森工办事处红旗社区陈晓雪

“五个必由之路”心得体会篇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心得体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心得体会一: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已有500年时间,从这个很长历史过程来考察,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
  社会主义500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XX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从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这本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此后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有德国农民战争领袖闵采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英国掘地派运动领袖温斯坦莱、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其中最重要的是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基础,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的共同局限是唯心史观,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
  第二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如何付诸实践,是后来人的使命。
  第三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胜利后,究竟如何搞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列宁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针对1918年下半年到1921年春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露出的问题,列宁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深刻调整。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不尊重经济规律等,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困境,苏联和东欧国家也想进行一些调整,但在西方等各种势力强大攻势下,这种调整偏离了正确方向,终于导致1989年东欧国家先后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重大曲折。
  第五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是第二个在一个大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实践中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历程中遭到严重挫折。尽管探索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六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进行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出响亮的号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过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搞清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间正道。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会一成不变,而是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XX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指出:“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如果说社会主义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程,是一部气势恢宏、跌宕起伏的交响乐,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部交响乐的华彩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要由人民来裁判。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XX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同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
  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三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轰然倒下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所以,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5.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任何科学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同时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根到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是把这些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要加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更好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研究,认真宣传阐释党的思想理论,更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的起点。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干部群众思想上的疙瘩。比如,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就需要重点回答。再比如,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需要重点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要在研究重大问题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这些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和潜力。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6.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庄严宣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还非常有限。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深化发展,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和实践中,找到了、坚持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必须顺应世界大势。“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90多年来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在前进征途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心得体会二: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攸关党的生命和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些重要论述,以其厚重的历史感、鲜明的原则性、生动的发展性、缜密的体系性和深沉的人民性,具有极其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
  厚重的历史感
  《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道路问题的阐发,目光如炬,鉴往知来,具有厚重的历史感。
  一是理清世界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及其演进,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迄今已有30余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90余年长期奋斗的历史基础;而为了更为精准地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应进一步放宽历史的视界,回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500年长时段。习总书记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划分为六个时间段,亦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以及“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人民选择性,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和历史的呈现。
  二是理清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是理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明确两者是不容割裂、对立乃至相互否定的。“灭人之国,必先乱其史。”习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现实的政治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绝不能动摇。
  鲜明的原则性
  回溯历史是为了洞悉现实和开拓未来。社会主义五百年,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犹如一部气势恢宏、跌宕起伏的交响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恰似这部交响乐的华彩乐章。习总书记关于道路问题的论述,具有钢铁一般坚定的原则性。这一原则性突出体现在对于社会主义的坚守。“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从历史看,一国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该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国运不绝如缕之际,各色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均未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唯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拯救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
  从现实看,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要由人民来裁判。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向未来看,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社会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性,要求我们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在错综复杂、波诡云谲的国内国际道路问题纷争中,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之势,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我们看准了、认定了的人间正道。
  生动的发展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人间正道,是“经”与“权”、“常”与“变”的辩证统一。我们正在进行的,乃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亦处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价值,但真理之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的灵魂。
  首先,既要念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共产党人的“真经”,又要练好运用其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这一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不断推进科学理论和制度的中国化、本土化,进而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中,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突出体现在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要注重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开干部群众思想上的疙瘩。不搞无谓争论,但须敢于碰硬,不做乡愿。“凡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这就要在研究重大问题上下真功夫、硬功夫、深功夫,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再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修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必修课”。应当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缜密的体系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三位一体;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又各具内在的体系性。这种缜密的体系性,构成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其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这套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有益成果,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同时,这套制度不会一成不变,而是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深沉的人民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有生命力,我们党建立以来之所以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的道路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因为我们的道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人民首创精神,就是因为我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党,能够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自信乃至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正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那么,当代中国最大的“仁”,即“人心所向”是什么?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最大的“义”,即“得仁之路”又是什么?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忘初心,求其放心,才能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人间正道。让我们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道路问题的重要论述,依仁蹈义,舍命不渝!
  
  

“五个必由之路”心得体会篇3

必由之路观后感心得体会9篇

篇一

必由之路就是我们必须要去走的道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啊。有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成果,我们势必会更加坚定自己的内心,坚持这样的一条道路,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发展。

看完《必由之路》我知道我们要追逐梦想,沿着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矢志前行。改革开放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大梦想”,也承载着每个中国人的“小梦想”。梦想照亮前方路,梦想激励脚下行。我们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向着既定的目标,沿着正确的路径,让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成就更加美好的生活,成就强国复兴的梦想。

篇二

看了《必由之路》后,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我们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任人欺凌的落后国家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相信祖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篇三

这部影片以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主题,全景式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以风云激荡的感人故事,铺陈出一部国家民族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是由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看完本片,我心潮澎湃,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更要不忘初心,心怀理想。始终与党同心,与国家同命运。只有我们青年有了理想,国家才会有更大复兴与希望!

篇四

这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谱写了国家和民族的壮丽篇章。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要坚持拥护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一百年不动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五

我一直知道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但是看了这部片子才真切感受到,改革路途的前进曲折性。我也真实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助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篇六

改革开放40年,计划经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惠及到了每一个家庭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高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这部政论专题片的播出,必将进一步增强人们在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决心。

篇七

观看完《必由之路》记录片,感觉岁月如梭,数不清的第一次,雕刻出崭新的社会肌理,彰显了大国荣耀与勇气。对于一些人来说,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记忆并未走远,新的生活已然扑面而来。吃穿住行物质极大丰富、品质极大提高。改革开放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普通大众对改革的感受是生动而具体的,每个人经历过改革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篇八

我国四十年的改革之路,一路风雨走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痛和磨难。作为中国人,尤其是经过千难万险与中国改革并肩前行的人们,更是懂得“一定要珍惜、一定要总结、一定要明白、一定要继续”的道理。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
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习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文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间正道。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

篇九

《必由之路》第二集历史之约展现了中国人民如何在一次次摸索中,从命运谷底奋力崛起,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五个必由之路”心得体会篇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心得体会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国家的理想与追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正经历空前的社会巨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多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了人们美好生活的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科学路径,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今天,继续“中国梦”的“圆梦”之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唯一正确的途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梦,不是某个中国人的梦想,而是能代表中国国家精神的最具代表性的中流砥柱之社会群体的梦想。中国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时,全面实现现代化,作为一名公民,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努力就有广阔的空间。

十八大报告说得好: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每个党员同志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为自己祖国美好的的明天而奋斗。这样我们自己就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深深的连在一起。自己所做的努力,不仅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是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轰轰烈烈的事迹不会经常有,但是平凡之中见伟大,自己要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是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党,我想这才是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共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五个必由之路”心得体会篇5

“五个必须”心得体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xx总书记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为把讲规矩落到实处,他强调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必须做到“五个必须”: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对党是不是忠诚,这“五个必须”是重要的考验、根本的检验。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当前,有些党员干部感到政治上要求松点紧点“无所谓”,自由主义严重,随意传播“小道消息”。这种做法是极其有害的,是不能允许的。历史经验证明,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事业危害至巨。所以,我们必须坚决维护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在听号令、守规矩上做表率、当先锋。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五湖四海、同心同德,反对山头主义、团团伙伙,一直是我们党和军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一些地方、某些层面,却出现了“小圈子”滋生、以人画线的潜规则。在有的单位,入了“伙”、成了“圈里人”,就能进入提拔使用的“快车道”;置身“圈”外,则被视为“异类”,那就什么“好事”也轮不到。正是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帮派团伙,造成了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塌方式腐败”、“系统性腐败”,为害之烈、影响之坏,莫此为甚。故而我们当刮骨疗毒,坚决铲除这一政治痼疾。
组织纪律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那种“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为

显示个人办事果断、魄力超常而撇开组织程序我行我素、独断专行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在向纵深发展,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并接受组织的调查核实,自觉接受教育和监督。
入了党,就意味着要多尽一份义务,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每名共产党员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地位,都首先是党的人,都要自觉地把个人置于党的组织之中和领导之下。那种“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对党的决定阳奉阴违、另搞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两面派”作风,应当毫不迟疑地坚决彻底地加以扫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齐家”更是带有基础性和前提性。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却是“能带千军万马,却管不好数口之家”,更有个别人与家属子女、身边人串通一气、疯狂敛财。从xx到xx、xx,这一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从自身严起,从家庭严起,从身边人严起,时刻警惕来自各方面的“围猎”,才能在反腐倡廉中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
的适宜水温是60℃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态、液__态和__气_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
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
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
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__,最低气温是-2℃__,一天的温差为_7℃__,平均气温是__1.25℃。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米,直径10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490℃,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
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
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
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__。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霜、露、白气.露、雾、白气.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
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
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
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
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成水蒸气;
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
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
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汽化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C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推荐访问:必由之路 心得体会 ldquo 五个必由之路心得体会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