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红火蚁是外来入侵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农业部要求重点防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今年 5 月初发现红火蚁已入侵我市,为切实保障红火蚁发生区域能够得到迅速、及时、高效、有序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红火蚁的危害,有效控制红火蚁的发生和扩散,确保我市农林业生产安全、人畜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生态安全,根据《*省防控红火蚁应急预案》《*市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市红火蚁防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为指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的要求,采用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切实做好红火蚁的普查、防控和灭杀工作,维护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以控制红火蚁的发生、蔓延,保障我市农林业生产、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认真落实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的原则,构建红火蚁长效防控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防控力度,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工作原则

 (一)属地实施,部门联动。红火蚁防控工作以乡镇街道属地管理为主,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条块结合,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明确责任,健全机制,落实措施,全面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

 (二)全面监控,突出重点。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红火蚁防工作,防止红火蚁扩大蔓延。做好对居民小区、学校、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堤围、旱作农田和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等红火蚁敏感地带的全面监控工作。每年抓住红火蚁繁殖高峰期进行扑杀,提高防控效果。

 (三)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未发现红火蚁的地区要加强防范,实施检疫,严防疫情传入。已发现红火蚁的地区要及时开展扑杀防控,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永安市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治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负责全市红火蚁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部署、监督、检查工作。市指挥部成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街道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农业局。为确保红火蚁防控工作有效开展,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相应成立红火蚁防控工作领导机构,根

 据职责要求制定本部门和所辖范围红火蚁防控工作具体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二)明确工作职责, 落实工作责任。

 市农业局:承担市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统筹和协调全市红火蚁防控工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做好疫情的监测、预报,筹备紧急防疫物质,督导防控措施落实。具体负责农田、果园红火蚁的监测、预报和疫情控制、扑灭的技术指导。

 市林业局:具体负责林地、荒山、园林、花卉红火蚁的监测、预报和疫情控制、扑灭的技术指导;利用林业站,组织做好疫情发生区内园林苗木、花卉调运的检疫工作。

 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城市公园与公共绿地的红火蚁调查、防控工作;负责对园林管理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调入苗木、花卉、草皮等可能携带红火蚁的植物活动的督导,禁止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

 市房产管理局:负责做好物业管理小区的红火蚁疫情的调查、防控督促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和三明市公路局永安分局:负责所辖道路、车站、服务区的红火蚁疫情调查、防控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运输监管,防止红火蚁在本市内流动;保障红火蚁防治的药品、器械等物资紧急运送。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对红火蚁疫区内植物及其产品产易市场的监管。

 市文体广电出版局:负责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报道和相关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

 市卫计局:负责组织医务人员做好预防红火蚁蜇咬宣传和被红火蚁叮咬人员的治疗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落实红火蚁防控经费,对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协助跟踪督查资金的使用。

 市效能办:负责监督检查全市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履职情况,对工作中的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属地红火蚁疫情监测上报和防控工作。制订红火蚁防控工作方案及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防控规划和重大疫情应急预案,做好防控应急物资的贮备等工作。

 本方案未列出的其它有关部门应根据《永安市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职责要求和红火蚁疫情程度,组织做好相关工作。

 (三)普及防控知识,提高防控技术。

 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广泛开展红火蚁防控技术宣传培训活动,充分利用会议、各种宣传媒介,通过发放资料、张贴挂图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培训,帮助他们了解、

 掌握红火蚁的识别与防控技术,普及防控知识,提高防疫意识。市农业局、林业局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专职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培训和依托绿化管护、环卫、公路养护、护林员、村级农技员等各类现有人力资源,充实基层监测、防控队伍,提高科学防控和群防群控水平。

 (四)加大普查力度,摸清基本情况。

 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组建红火蚁专业普查队伍,依照职责管辖在全市范围开展红火蚁普查。重点调查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田埂、堤坝、道路、果园、苗圃、花卉基地、房屋墙角、近年来新种植草坪、绿化林带、堆肥场、学校、公园等场所,通过走访群众、实地观察、图片对照等。发现红火蚁蚁丘应立即使用红火蚁“云采集”手机软件进行定位,并拍摄照片发送至普查系统汇集数据。对不确定的疑似红火蚁要收集样本,在 24 小时内送到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鉴定。要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开展群防群控,不留死角。调查监测中,一旦发现红火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疫情信息。

 (五)加强检疫监管,控制疫情 扩散。

 未发现红火蚁的地区要加强防范,要教育引导辖区内有关企业和种植专业户不从疫区调入绿化苗木、草皮和动物粪便肥料等物品,市农业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街道要共同抓好对以上物品调入的检疫监管,严防疫情传入。

 已发现红火蚁的地区,应采取措施集中进行封锁,按照《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的要求及时控制和扑灭红火蚁,做到发现一片处理一片,防止疫情扩散蔓延。集中扑杀后还要派人做好监测和跟踪防治工作,及时查漏补缺,并向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定期报送防治进度。要强化植物检疫执法检查,避免人为调运植物传播红火蚁。

 (六)落实经费 投入,确保工作开展。

 红火蚁防控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入侵防控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各乡镇街道、有关单位每年要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用于红火蚁预防、控制和扑杀工作,为做好红火蚁防控提供有效保障。市农业局根据防控目标及实际防控需要编报市级资金预算和经费使用计划,由市财政部门核拨。市财政、审计等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七)完善工作制度,强化督查指导。

 防控指挥部定期召开全市红火蚁防控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红火蚁防控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实行疫情周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控。各乡镇街道要建立 3-5 个疫情固定监测点,密切监测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并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统计,每周四统一报送到市农业局植保站。市农业局、林业局是负责红火蚁防控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加强对全市红火蚁防控工作的督促检查和信息报送工作。加强平时检查,深入基层一

 线及时指导、落实防控责任。市效能办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情况督查,对监测不到位、隐瞒不报、防控措施和资金不到位、没有专款专用、防控不力、红火蚁发生面积蔓延扩散的,按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附件:1. 红火蚁疫情调查监测技术方案

 2.

 红火蚁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附件 1:

 红火蚁疫情调查监测技术方案

 一、鉴别特征

 1、形态特征。红火蚁小型工蚁(工蚁):体长 2.5~4.0mm;头、胸、触角及各足均棕红色,腹部常棕褐色,腹节间色略淡,腹部第 2、3 节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圆形的淡色斑纹。前胸背板前端隆起,前、中胸背板的节间缝不明显;中、后胸背板的节间缝则明显,胸腹连接处有两个结节,第 1 结节呈扁锥状,第 2 结节呈圆锥状。腹部卵圆形,可见 4 节,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触角 10 节,鞭节端部两节膨大呈棒状。唇基明显,两侧各有齿 1 个,内缘中央具三角形小齿 1 个,齿基部上方着生刚毛 1 根。

 大型工蚁(兵蚁):体长 6~7mm;形态与小型工蚁相似,体桔红色,腹部背板色略深,上颚发达,黑褐色,体表略有光泽,体毛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

 2、蚁巢特征。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的高 10~30cm,直径 30~50cm 的蚁丘。新形成的蚁巢则在 4~9 个月后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蚁巢表面土壤颗粒细碎、均匀。当蚁巢受到惊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

 3、危害特征。红火蚁主要以螯针叮刺和口器咬伤危害植物、动物、人体。人体被其叮蜇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可能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8~24 小时后叮刺处可能化脓形成脓疱。

 二、调查与监测

 1、访问调查。向当地居民询问有关红火蚁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危害情况,分析红火蚁传播扩散情况及其来源。每个村(社区)询问调查 30 人以上。对询问过程发现的红火蚁可疑存在地区,进行深入重点调查。

 2、实地调查

 (1)调查地域。重点调查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田埂、靠近水源的地方、堤坝、路边、村道、草坪、绿地以及房屋墙角、庭院附近的垃圾堆、公园、学校等场所。

 (2)调查方法。每个村(社区)每类型调查地块不少于 10 个,每点调查面积大于 50 ㎡,调查点要有代表性,覆盖整个村(社区)。观察有无蚁丘或沙堆状的蚁巢,记录蚁丘或蚁巢的发生区域、发生范围、发生密度及其直径和高度。调查者应作好自我保护,如发现可疑蚁巢,不要用手直接去触碰蚁巢,可戴上乳胶手套,穿上塑胶长筒靴,用小树枝或棍子轻触蚁巢表面,观察蚂蚁是否迅速出巢和表现出很强的攻击行为。

 3、诱饵诱集监测。每个村(社区)各类型地块诱饵放置点不少于 5 个。将火腿肠等诱饵放在蚂蚁适生区域的荫蔽处,最好放置在有蚂蚁活动的地方。每点面积 50 ㎡以上,放 5 个监测瓶,间距 5m 以上,随机放置,如发现可疑蚂蚁则结合对周围蚁巢以及蚂蚁行为特征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采集蚂蚁样本进行鉴定。

 三、调查人员的要求

 要求调查人员为专职植检员或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红火蚁的形态学、生物学特性、行为特点、蚁丘特征、危害症状以及红火蚁的调查监测方法和手段等。

 四、样本采集与寄送

 在调查中如发现可疑蚂蚁,将可疑蚂蚁用70%酒精浸泡,标明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先将每点采集的蚂蚁用酒精浸泡,然后集中于一个标本瓶中,采集可疑蚂蚁标本数

 量 20 头以上。将样本派员送至市县(区)植物检疫站,并确保运送过程中样本的安全。

 五、调查结果处理

 调查监测中,一旦发现红火蚁,严格实行逐级上报制度,每月向市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有关调查监测情况。

  附件 2:

 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1 防控目标

 有效降低发生区红火蚁种群密度,扑灭新传入、小范围的疫情点,不发生恶性伤害人畜事件,不出现恶性扩散蔓延。

 2 防控策略

 以科学监测为基础,坚持防控与阻截并重,在发生区根据红火蚁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毒饵法、灌巢法、灭巢法等防控方法,降低种群密度,压低扩散虫源。同时,采取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传播。

 3 防控措施

 防治方法包括毒饵法、药液灌巢法和触杀性颗粒剂、粉剂灭巢法,常用的化学药剂*剂型包括毒饵剂、液剂、颗粒剂和粉剂。

 3.1 加强监测

 在红火蚁发生区和扩散高风险区科学进行监测布局,以面上踏查和点上诱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2 检疫措施

 3.2.1 严格控制发生区内可能携带红火蚁的苗木、草皮、肥料等物品的调出,对确需调出的物品进行化学药剂处理。

 3.2.2 药剂处理方法

 发生区种苗、花卉、草坪(皮)、栽培介质等物品调出前均必须经过触杀作用强的药剂(如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药液的浸渍或灌注处理。浸渍或灌注时,其栽培土壤或栽培介质均须完全湿润;如果是盆栽,也可以均匀施放毒死蜱颗粒剂、氰戊菊酯颗粒剂、二嗪磷颗粒剂等于栽培介质内(药剂有效成份约占栽培介质之 0.001~0.0025%),施用完后洒水须彻底浇透。

 在垃圾、肥料、土壤等物品调出前施放毒死蜱颗粒剂、氰戊菊酯颗粒剂、二嗪磷颗粒剂等药剂于栽培介质内(药剂

 有效成份约占栽培介质之 0.001-0.0025%),施用完搅拌均匀,洒水彻底浇透。

 3.3 毒饵法

 3.3.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红火蚁发生地点。

 3.3.2 毒饵药剂要求

 采用氟蚁腙、氟虫腈、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等具胃毒作用的药剂配置毒饵。要求毒饵的作用效果较缓慢,一般施用饵剂后 2~6 周有较好的防效为佳,达到最终杀死蚁后及其他个体的目的。

 3.3.3 使用方法

 可以对单个蚁巢进行处理或在发生区普遍撒施毒饵,也可以根据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3.3.1 单个蚁巢处理

 对活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分散且诱饵法中工蚁数量较少的发生区进行单个蚁巢处理。在投入饵剂时不要扰动蚁巢,在距蚁巢 10cm~50cm 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根据活蚁巢体积大小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一般直径在 20~40cm 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 20 或大于 40cm 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3.3.3.2 普...

推荐访问:防控 工作实施方案 红火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