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汇编2020

 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汇编 5 5 篇

  【篇一】

 xx 同志,女,1996 年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农业厅,现任厅环保站副站长,研究员,一直从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经组织多年培养,该同志已经成长为 xx 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业务带头人,承担了我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环保系列新业务的初期规划策划与实践探索工作,为推动 xx 省乃至全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顶层设计,完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规划政策体系。起草了《xx 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xx 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xx 生态经济带生态农业发展规划(2014-2025)》、《xx 省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2018 年印发)等法规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参与了农业部《全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工作方案、秸秆全量化利用技术导则等材料编制或论证,为完善 xx 乃至全国农业生态保护顶层设计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开拓创新,推进农业生态保护与治理试点工作。在安陆实施了国家第一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实地评估给予高度评价,被誉为全国农业面源治理的“xx 安陆模式”。三年来,累计争取国家资金 3。1 亿元,在 10个县实施了此类项目,资金量和项目个数居全国第一。2017 年 6 月份,国家在 xx 召开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场培训推进会;通过建言献策,促使国家启动了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并帮助 xx 市 xx 区设计争取了我省第一个国家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负责起草了《xx 省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省级方案》,并作为主答辩人,争取 2017 年度国家级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指标 5 个,项目个数与资金量居全国第一。2017 年 2 月,农业部在 xx 召开了全国第一个生态循环农业现场培训班,xx在培训班上交流授课;坚持多年开展珍稀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组织建设 29 个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点,居全国第一;针对我省水生态环境问题,创新探索推进水花生、水葫芦等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技术,已沿 xx 七大流域,在 xx、汉川、英山等地建

 成 5 个水葫芦象甲越冬保育基地,在 xx、荆门等地建成 15 个水花生叶甲生物防治基地,构建了我省水生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体系,服务面积达到 100 多万亩;创新开展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创新探索了生物膜降解试验示范工作。

 三是技术协作,构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技术体系。联合 xx 经济学院,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xx 库区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研究项目》;争取国家农科院协同创新科研示范项目“xx 库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落户 xx;争取了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科院区划所两个国家科研团队的第一、第二批农业面源监测评估与治理的重点研发项目落户 xx;在 xx、xx 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探索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争取了省技术监督局支持,起草《xx 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技术导则》和《xx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导则》等四个省级地方标准,获得农业生态治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利技术 6 项,初步构建了全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技术体系,为进一步指导推动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 xx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四是积极引智,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起草申报了全球环境基金GEF《xx 省 xx 库区农业土著品种基因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已获得财政部和GEF 总部初审批复立项;承担了农业部“948”“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治理技术引进项目”,安排 1 人次赴美国学习考察;与农业部总站和世界银行合作,完成了《xx 流域农业污染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谋划世行贷款项目支持 xx 农业环境污染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拓展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资金渠道,引进国际先进环境保护理念、管理制度、技术措施和设施设备等。

 五是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在岗位。该同志品德优秀,善于团结同志,热爱本职工作,以出色的工作能力、执着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人生理想、践行岗位职责,一直承担了厅科技入户农业环保专家咨询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认识自己、真诚对待他人,在与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打交道中,总是心怀善良、乐于助人,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xx 同志曾多次获得农业部、省农业厅给予的先进称号和奖励,2010 年被评聘为农业推广研究员,是当年全省农业系统最年轻的研究员,年度考核群众评议年年都

 是优秀,2012 年、2013、2014 年连续三年在厅副处级干部考核为优秀,记三等功一次;曾获得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 1 次,二等奖 1 次,三等奖 3 次,农业部总站专项科研二等奖 1 次;作为主要起草人,负责制定了 4 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和多项地方标准,并获得专利技术 6 项。

 【篇二】

 xx,女,1979 年 10 月出生,2011 年 3 月参加工作,2015 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现任 xx 县妇女联合会兼职副主席、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xx 县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享有“女粮王”美誉。2017 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2018 年分别当选为 xx 市妇女五大执委、xx 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和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

 不忘初心——走基层访妇情,汇聚巾帼智慧 “毕代表,谢谢你给政府提建议为我家修了这一口井、添了一个垃圾桶,解决了我们家的实际难处,安全隐患减少了,生活也更方便了。” 这是 xx 省人大代表 xx 精准扶贫的日常,却也是 xx 付出真情、收获温暖的日子。

 在乡亲们眼里,xx 是个极温和的人,待人谦逊,为人真诚,喜欢和她们聊家常唠嗑,也总是拿着个小本子,仔细询问她们的家庭状况以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乡亲们常常私下里说这个女同志可真是不简单,能开着许多男同志都不会的收割机,还能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是个能扛大梁的咧。

 xx 走访的时候,常有乡亲打趣道:“毕代表,你去开会时,别只想着您的日子好过,就把我们的苦楚忘记哒,您还是要把我们几个的苦楚向上面领导反映反映哈咧。”每每听到此处,xx 便认真地点头,记下每家每户的困难,并鼓励大家享受了党的好政策,更要勤奋劳作,长此以往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有需要 xx 提供帮助的,也有拒绝 xx 帮助的。“我不需要另外再资助了,你让我在你的合作社上班补贴家用,还在农田耕作上每亩优惠了一百多,这么一笔钱不少了,我有手有脚可以干活,我再接受你的捐款,就真是不晓得感恩了。”xx 听到此处百感交集,内心却是十分欣喜,扶贫扶志,说的大概就是他了。

 探寻初心——话改革赞成就,聚焦巾帼使命

 xx 常说,自己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妇联,感谢群众,也感谢丈夫;也常说她是搭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农村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省会,再从省会走到北京的,每一步都不容易,都值得在脑海里倒腾几遍。

 回归家乡逐梦教育。xx 出生在 xx 县黄歇口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务农人员,从小便深知生活的不易和农业耕种的艰难,常常想着长大了一定要摆脱父母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拥有一份轻松的职业。因为知道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更喜欢孩子,于是中专毕业后,xx 回到黄歇口镇黄潭村中心小学当一名代课教师。虽然收入不高,但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xx 感到十分满足和幸福,精心备课,教书育人,乐此不疲地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情定农民与农结缘。几年后 xx 结识了现在的丈夫夏卫华——本村本组的一个普通农民。成家后,由于 xx 不会做农活,夫妻俩经常为家中的几亩地犯愁(那时的农村都是妇女们互相换工,因为 xx 不会插秧,所以没人愿意和他们家换工),夫妻感情也受到影响。那个时候的她做梦都梦着自己会插秧。

 2009 年,丈夫和几名农机手组建了黄歇口镇第一家合作社——xx 县兴华农机专业合作社。丈夫务农,xx 育人,他们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付诸于各自的岗位,那段时间倒还相安无事。在寒暑假和平时的一些节假日,xx 挤时间帮着丈夫打理合作社,一来二去,渐渐熟悉了农民的需求和困难,学会了和农民打交道,了解了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对 xx 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开插秧机。用 xx 的话说:“我再也不用因为不会插秧求人了”。

 乡村教师华丽转身。2010 年 1 月,xx 代替丈夫参加“xx 省首届农民机械专业合作社培训班”学习。二十多天的培训,让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她第一次认识到随着农业改革深入农村,原始农业的潜在危机和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逐渐显露。经过培训,xx 开始对农业神之向往,对未来满心期待,对事业心潮澎湃,当即便下定决心要当农民,当新型农民。回家后,她未和丈夫商量便向学校领导呈交了辞职书,尽管同事都劝说和挽留她,学生也对她依依不舍,但这都无法动摇她要引领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发家致富,建设美丽家园的决心。

 践行初心——助脱贫共致富,贡献巾帼力量

 xx 作为一名普通农业劳动者,从 2012 年动员合作社兴建育秧大棚,到 2017 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这一切的顺理成章与她的创业意识和实干精神分不开。

 大刀阔斧改革,坚持机械化作业。投身农业后摆在 xx 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劳动力低下,种粮成本高。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行机械化。说干就干,xx 开始大胆尝试双季稻从机耕机整到田间管理,再到粮食烘干存储的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样节省劳动力的大好事在推广过程中却屡屡碰壁。经过调查,xx 发现:xx 作为全国种粮大县,遍地都是种田的“老把式”,乡亲们都觉得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种田方法才最有用,没有人相信她这个洋不洋土不土的妇道人家。她知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道理,要想说服他们,只有勇当先锋。于是,xx 鼓足干劲,凭着那股不服输的气势流转了村里 300 多亩低洼田,跟着丈夫下田,耕整、插秧、管水、管田、开插秧机等,什么农活都做。在夫妻俩的带动下,很多农户表现出浓浓的求知欲,接着就心悦诚服,反过来称她为“老把式”了。

 提升优质服务,发展规模农业。通过打造“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水稻全产业链服务。目前已建成工厂化育秧连栋温室 1500 ㎡、塑料大棚 16000 ㎡、办公场所 1430 ㎡,维修车间、机具停放场 1380 ㎡;设有农机服务、农民培训等服务部 6 个;发展社员 145 人,年服务面积 2.3 万亩。2017 年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实现粮油作物从机械播种到粮食烘干全程机械化服务。通过规模经营,合作农户每年实现节本增效 300 多万元,粮食增产减耗 75 万公斤。66 岁的农民夏循武是黄歇口镇王河村二组人,他说:“我们王河村一组、二组几十个种粮户的 600 多亩田,已经全部委托合作社进行育秧、机插和托管,不敢想象,没有合作社几百亩田还哪么种得下去”。

 持续优化模式,发展可持续农业。合作社首先突出绿色生态理念,建设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化模式后每亩对比种植单季中稻增产粮食 300 公斤以上,增收 600 元以上。其次打造农业品牌,以市场为导向,与长江大学作物富硒研究专家邢丹英教授合作,开发富硒水稻种植,并注册“楚华”“内荆河”两个商标,通过基地订单生产,年为农民烘干稻谷 700 万公斤,自主加工销售大米 10 万公斤,带动农民增收 150 万元。最后突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入社农户 145 户及家庭农场、

 种粮大户 400 余户,实行农资价格优惠直供、粮食收储二次返利,合作社因此每年增加收入 40 万元,带动合作社社员人均增加收入 1 万元。

 实现初心——助力乡村振兴,建功巾帼先行 xx 同时还是 xx 县妇联的兼职副主席,她始终坚持用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引领妇女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调整种植模式,规避市场风险。2017 年,面对粮价下调,市场疲软,农民对种植方式和种类开始茫然。xx 一方面向群众传授种植管理技术,引导调整种植模式,另一方面与镇村妇联联合宣传如何购买谷种等知识,引导群众规避市场风险。在她的带领下镇内 148 户农民,其中包括 12 个精准扶贫户和 17 个留守妇女,订单回收210 万斤,为她们增加经济收入 31 万元。

 对接帮扶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采取产业帮扶、种植帮扶、技能帮扶、就业帮扶、公益帮扶等方式,年投入资金 15 万元,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贫困对象余水生,妻子后天性精神障碍,合作社从 2014 年起就按年薪 2.5 万元安排作为固定农工;周传红,后天性耳聋,合作社以 120 元/天并包生活费纳入季节性农工;贫困户曾国国、夏秋林、王盛琼等,合作社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和农机服务。担任县妇联兼职副主席后,xx 更加热心帮助贫困妇女。新闸村农民小章家庭贫困,xx 主动与之联系,安排他到合作社开农机,解决了小章一家的生活来源。在收购小章家的粮食时,以高于市场价格 0.15 元的标准来收购。看到贫困对象一个劲地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妇联,xx 暗暗下决心,要将党和政府、各级妇联给予她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妇女群众,帮助她们脱贫致富。

 开展巾帼技能培训,引领妇女群众奔赴小康。无偿提供资和培训场所,配合 xx县妇联开展“楚凤起航”巾帼脱贫技能培训班,让大量留守妇女不离家便能实现灵活就业,既缓解了无业妇女就业难的问题,又传承了传统的楚绣文化。

 开展巾帼宣讲,团结带领妇女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作为妇女代表和人大代表,xx 从来不曾忘记自己的承诺,走基层访妇情,为妇女群众发声。同时,还围绕党的十九大、中国妇女十二大、xx 妇女十二大精神开展宣讲,增强妇联干部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带领广大妇女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经常有农民问她,握粉笔和开插秧机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她总是笑着回答:当然不一样,手感不一样。只有她自己知道,其实收获都是一样的。xx 在讲述她的经历时说:我不后悔当初做下的决定,因为两个都是我发自内心喜爱的事业,它们的确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播种希望。前者是播种育人的希望,后者是播种丰收的希望。

 xx 植根农村 18 年如一日,先后在教师、合作社工作,勤劳肯干,无私奉献,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群众为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贡献了巾帼力量。正如她所说:“我本来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当上代表之后就更加爱管闲事了,甚至还管得理直气壮了。”如今的 xx,深感使命特殊、责任重大。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行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时代女性的责任担当,清晰而坚定。——后记 【篇三】

 xx,女,中共党员,高级讲师,现年六十岁。该同志秉持一颗爱心,集大山之坚韧与执着、大海之深情与包容,克服家庭重重困难,常年奔波在大爱无疆第一线,自觉投身于公益事业。

 主要事迹:一是积极做好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服务工作,积极做好边远山区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扶贫重扶智,扶智贵扶心,给边远山区捐资助学四万多元,捐赠衣物六百余套,组织志愿者到五峰,长阳,兴山,远安,秭归为留守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免费培训二百六十四场,还把“公益木兰”“儿童五防课程”等活动送到 xx来凤、宣恩、建始等地,参与听课和访谈的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其他人士达数千人,活动所到之处备受赞誉。特别值得赞赏的是该同志根据亲身经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撰写出版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深受广大读者尤其是边远山区留守儿童及家长一致好评。

 二是集爱心、恒心、责任心于一身,深入学校、街道、社区和边远山区,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受常人不能受之累、顶压力尽心竭力做好女童安全保护工作,率先在 xx 省创立了女童安全保护基地,并出版 xx 省首部女生自护教材《女童安全保护

 知识与技能》一书,同时组建并培训女童保护教师 200 余人。在 xx、xx、神农架三地广泛开展女童保护工作,受益女童三万余人。xx 电视台对此作了专门采访并在生活频道《xx 纵横》栏目周末黄金时段播出,同步在 xx 省电视台官方网站“xx 网”“火凤网”播出。这部带有 xx 电视台台标的成片一经播出,社会反响极佳。

 三是在 xx 市开展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中,及时主动伸出关爱之手,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专场免费研学旅行,仅仅不到一年时间里,受惠于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学生人数达 200 余人。点军区妇联等部门对其授予“公益助学,大爱无疆”的锦旗以资鼓励;特别是借研学之东风与相关部门配合,让女童安全保护的课程免费走进研学实践课堂,让城市尤其是来自边远山区的孩子们能享受优质免费的女童安全教育资源。

 四是开展教育扶贫,利用节假日留守儿童父母返乡时间,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仅 2018 年就开展了千名移民妇女电商创业培训班三期、100 人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100 多人,育婴师培训 200 余人。帮助干名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家乡创业和就业,使近干名留守儿童脱离留守,实现由父母来履行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扶贫扶智扶志扶心之汗水、泪水不仅洒遍 xx 市的秭归、长阳、远安等山区县的沟沟坎坎,也唱响 xx 周边山山水水,诸如 xx 房县、神农架林区、xx 等地。2018 年十二月中下旬,大雪纷飞的神农架,她还跋涉在林区为留守儿童、失独家庭送去温暖。

 五是充分发挥各学校专业老师或者志愿者的作用,与二十八所学校建立了常年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联盟,与班主任签定帮扶留守儿童协议,做到年初有工作目标与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与展望,对工作负责的专职教师或者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还积极呼吁各方力量加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力度,拓宽帮扶融资渠道、广交朋友挖崛帮扶有效途径,定期对所在单位边远山区护蕾脱困的财务进行审计,做到依法依规进行社会公益项目服务,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布各种帮扶账目,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专款专用,用到实处、用到刀刃上、用到受益人心上。

 六是承担 xx 市西陵区“独聚爱心”失独家庭关爱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把关

 注失独家庭冷暖变成自觉行为,通过逐户走访、定期不定期开展失独家庭成员集会、互助等心贴心活动化解失独人员内心深层矛盾、促其调整心态、走出阴影,帮其撑起一片天,重新融入社会。如今"刘妈妈"“刘大姐”“刘妹妹”“刘嫂”已是大家给她关爱失独家庭工作的最好肯定。

 七是自费参加 xx 好父母公益巡讲活动。她挤时间深入厂矿、社区、街道、学校、村镇田间地头用亲身经历向所需要的受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倡导德行天下、诚信为本、以德树人、优秀家风传承等等,化小我为大我、化死水为活水、化矛盾于无形、化育人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大限度地动员普通百姓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

 近几年,xx 先后获得 xx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优秀共产党员、xx 市职业教育师德标兵、xx 市三八红旗手、xx 省儿童公益项目优秀志愿者等光荣称号。大爱无痕,xx 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女童自我保护、关心失独家庭的事业,永远在路上。

 【篇四】

 xx,女,1987 年 6 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2013 年起在 xx 师范学院旅游与管理系担任专职辅导员,同时担任旅游与管理系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并负责系学生会及系新媒体中心运营工作。

 她文文弱弱,一个瘦小的女孩儿,却是媒体眼中的“卧底”辅导员,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其经历入选由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主办的首届全国巾帼好网民,并作为全国 5 名代表之一,做客人民网;她自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开设了面向学生“温暖相随、陪伴成长”的个人公众号,成为女生眼中温暖同行的“毛毛姐”;她善于思考,在工作中摸索网络传播之道,是同事眼中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的网红教师。她就是“全国巾帼好网民”、“中国文明网特约评论员”、“xx 市文明市民”、“xx 市三八红旗手”、首届“xx 市好网民”、xx 省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xx 师范学院旅游与管理系辅导员 xx。

 1、意外“走红”——媒体眼中的“卧底”辅导员 “初看 xx,你怎么都不会把她跟“卧底”联系在一起,因为她长相柔柔弱弱,

 文静甜美。但就是她——一名年仅 32 岁的 xx 师范学院的辅导员,却为了帮助陷入不良网贷的学生,在 2016 年,潜伏到与不良网贷有关的系列 QQ 群长达半年时间,并拍摄公开课,勇揭不良网贷陷阱的套路与黑幕。”《中国妇女报》记者周文在人物专访《xx:“卧底”校园贷的女教师》中这样写道。

 2017 年上半年,一个学生经常旷课,引起了 xx 的注意。原来这位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借了 3000 元网贷,经过一段时间的利滚利,却滚成了 3 万元。放贷人天天打电话催着要钱,学生迫于精神压力,不敢上课。

 为了帮助这位学生,xx 跟学生家长取得了联系,并制定了还款原则:只还法律允许范围内的部分。但随后 xx 的手机就被“轰炸”了:一天接到四五十个陌生来电,一小时收到 100 多条短信,内容全是催款者的咒骂…… 但她并没有胆怯,经过与网络平台的协商和处理,绝大部分网络平台都只还了本金和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利息,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学生的权益。

 通过这次经历,xx 决定,要把学生陷入不良网贷背后的原因和不良网贷的套路搞清楚。于是她从贴吧、论坛查起,匿名加入了形形色色的网贷群、催收群中。长达半年的时间里,xx 逐渐梳理出一整套的不良网贷套路。

 在学校的帮助下,她录制了公开课视频《今天,是时候揭开不良网贷的套路》,放到了各大视频网站上,她又与学校学工处老师合作,联手制作了一部《5 分钟带你看懂校园不良借贷》动画短片,发表了系列抵制不良网贷的网文。

 《今天,是时候揭开不良网贷的套路》的公开课上传至腾讯视频后,点击量达到 8 万多人次,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2017 年 12 月 11 日,《新华每日电讯》每日焦点栏目刊发题为《“卧底”揭秘不良校园贷,鄂一高校辅导员成网红》的通讯,被腾讯网等商媒首页重点推荐,引发法制、金融、教育等数类百家媒体和新媒体海量转载,当日关键字“辅导员卧底不良网贷群”百度搜索排名进入前三位。12 月 12 日,《新京报》对话栏目整版刊发了《教师做卧底,整理校园贷套路警示学生》的报道,制作的配套视频在新浪微博搜索中排名靠前。“双 12”期间,xx 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央媒采访,同时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微信公号头条推荐。中央电视台《新闻人物·新闻周刊》人物栏目随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多家媒体对她高度关注,使她一度走红网络,被称为“卧底校园贷的美女教师”。

 “看了短片,我才真正明白不良借贷的危害,也明白了借贷将会给自己生活留下怎样的隐患。”一位外校的学生在看过动画短片后在 xx 师范学院微信公众号留言道,如果不是听了讲座,他很有可能会去联系某个校园贷进行借款。

 2018 年 12 月 14 日,新华网评论频道对 xx 的事迹进行了点评,认为人民教师变身“使徒行者”,这样的良苦用心感动学生,她这么做就是为了一个目的:珍爱生命,远离校园贷。

 然而, “卧底”的身份一旦被揭开,不可避免要遭到网贷和催收人员的言辞威胁。媒体报道后,xx 的个人信息和照片一度传入各个网贷、催收群、贴吧中,也受到过群里的清理,接到过相关威胁定位骚扰的电话和短信,媒体记者曾经问过她:“加入这些网贷、催收群,做成公开课视频,揭露黑幕,不怕报复吗?”面对家人的担心,和同事、朋友、学生的提醒,xx 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怕!邪不压正!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爱与责任!面对不良网贷,辅导员就是要弄清、讲清危害和套路,最大限度地教育引导学生,保护学生的利益。” 在网络意外“走红”之前,xx 在 xx 师范学院已经是校园中的名人“毛毛姐”。她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运用思政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去解答成长成才的困惑,赢得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在她的办公室,经常有不相识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径自来找她谈心谈话,答疑解惑。

 2016 年,一位失恋的女生找到她,哭诉不再信任爱情,对世界充满失望。xx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等基本观点,和这个女生一起探索了爱情是否永恒的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立场、态度导向融入到日常生活小事当中,化解了学生的心结。

 “老师,我觉得你讲得很好,你可以写下来,写在网上,让更多的同学看到!”也正是在这个学生的启发下,xx 创建了 123 下课啦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平台坚持“温暖相随,陪伴成长”的原则,利用放学下课后的碎片化时间,以一个知心姐姐的身份,解答学生青春岁月的成长困惑,与学生在成长路上温暖同行。

 除了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了贴近学生实际的 9 万多字原创网文外,她

 还针对部分 90 后学生理想信念有待加强的情况,撰写了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日报、中国文明网、搜狐教育、高校辅导员在线、高校辅导员联盟、xx 高校思政网、红笔网评等媒体网站。《让爱国情怀成为国庆主流》、《“将改革进行到底”,青年当有为》、《“两会”释放的制度魅力让世界瞩目》、《新时代的中国,正在给予你最好的掌声》等文章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本领的青年。《写给女生:做自己的女王》《银河系实用分手指南》《525:当我真正爱自己》《情人节,一起聊聊爱情》等深受女生喜爱。

 由于懂学生之所想,写学生之所需,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xx 的《我很想知道一个学生为什么借这么多钱》一文荣获优秀网文三等奖。

 同时,作为 xx 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十九大精神“校园巡讲”和“网络巡礼”巡讲团成员之一,2017 年 11 月,xx 作为学生身边的老师,无话不说的知心姐姐,从感受新时代、圆梦新时代、拥抱新时代三个方面出发,悟身边事、讲身边人,鼓舞学子们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跳出青春美丽的舞曲。

 辛苦的灌溉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特别是女孩子们经常以她在网上的笔名亲切地称呼她为“毛毛姐”。作为新媒体中心指导教师,她从无到有,组建了新媒体中心运营团队,搭建了系微信公众平台、系微博、系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平台,网络覆盖面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更重要的是,她的温暖陪伴和倾心付出得到了一种其他一切物质都无法替代的财富——学生的信任与敬爱。

 3、爱与责任——同事眼中的网红女老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xx 能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背后,是她对学生深切的热爱与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爱与责任,不仅成就了学生的成长,也让 xx 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虽然辅导员的工作非常忙碌,晚上也通常安排了给学生上课的课程,但是有这样的想法之后,她还是开始利用自己仅有的一些课余时间学习小视频、动画以及多个网络平台、舆情数据等在网络中的应用。时间有”三八法则“,八个小时正常学习、工作,八个小时休息,还有八个小时,用来构思、整理、创作。从网贷、催收

 群里整理信息、制作成 PPT 和教学视频,相关资料塞满了六个文件夹;5 分钟的不良网贷教育动画,她和学校的同事整整用了一个月才磨合好;一篇微信平台的文章,大家可能看起来非常快,但是从写,到编辑,到发布,至少需要一两个小时;制作一个网络作品,要随时做好不断修改、死稿,修改、死稿的心理准备。有人曾经问过她,做好一个网络新媒体平台需要多长时间?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每时每刻。这样说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怎样抓住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切问题,来弘扬网络正能量?网络正能量作品怎样能够让大家,让女孩子们愿读、爱读?这些都是在做网络新媒体时每时每刻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辛苦,但是在不断进行网络新媒体探索,弘扬网络正能量的过程中,她也不断能体会到网络带给她的惊喜,比如,在媒体报道卧底校园贷的新闻时时,她自己搭建的微信公众平台总会有很多人会发来提醒注意安全的信息;比如,在教育引导女生要自强自立的网文的过程中,会有女孩儿在文章下面留言,毛毛姐,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贪图享受要不得,努力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在网贷群中,也曾经遇到过还不起贷款,意欲裸贷的女大学生,在将群中倒卖女大学生裸照、视频的消息截图和制作的动画给她看后,她也迅速打消了这个念头。当这些网络正能量得到别人的认同,转发,赞赏,评论时,总有一种虽然疲惫,但又开始慢慢回血的暖意。

 每秒钟都有数以万计的女性朋友们正在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这个世界交流沟通。女性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在互联网的空间里,都是妥妥地占领了半边天。这中间,有来自平凡岗位的你我她,有在网络上做着不平凡事情的你我她……网络名人,树立起一个个优秀的巾帼网民的形象。弘扬网络正能量,抵制网络负能量,从我做起,很有意义,大有作为。xx,就是巾帼好网民的杰出代表,她用自己的勤奋尽力书写了互联网巨幕上属于这个时代的正能量故事。

 【篇五】

 波光粼粼的尹家湖畔,一栋精致别雅的两层小楼,成为湖畔最美丽的一颗明珠,这是 xx 刺绣艺术馆。每到周末或夜色降临,尹家湖公园人潮如织,而 xx 刺绣艺术馆成为大家最喜欢的去处。

 2016 年,《星云之梦》随着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入太空,它的创作者——xx 刺绣大师 xx 也一炮而红,火遍大江南北。荣誉接踵而至,xx 还多次受邀出国访问交流,蜚声海外。

 2018 年,xx 的《异形异色打籽绣脸谱》《双面打籽绣青花瓷》获得 xx 市第二届文艺奖荣誉作品,还获得 xx 杂技金菊奖首届绝技绝活展演金奖。

 作品《星云之梦》遨游太空 天宫二号,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2016 年 10 月 19 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太空之家”的内壁上,挂有一幅色彩绚丽的刺绣作品,这就是 xx 创作的《星云之梦》。

 《星云之梦》绣片面积不足 35 平方厘米,但寓意非凡。作品由红蓝两色为主色调,组成旋转的多彩星云,呈现出“60”字样,就像浩渺无垠的太空,象征中国航天事业 60 年的峥嵘岁月。而旋转的星云,深邃的蓝色系,代表浩瀚太空,寓意着中国航天探索永无止境。

 2016 年 6 月中旬,xx 前往 xx 大学美术学院,参加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绣研修班。

 就在学习期间,xx 与同班另外 19 名同学一起,接到了一个特殊选题,航天部门与文化部门在选拔一幅刺绣饰物,放置在天宫二号。

 xx 和同学们连夜设计刺绣底稿,参与第二天的底稿评选。最终,xx 设计的《星云之梦》成功入选。

 当天宫二号载着《星云之梦》翱翔太空时,xx 开始走红。最近两年,她频频受邀去美国、韩国、新西兰、法国等地交流。

 痴迷刺绣二十年终成大师 xx 的奶奶是阳新白沙有名的刺绣行家,当地谁家嫁姑娘、娶媳妇、生小孩,都会找她帮忙绣嫁妆、婴儿鞋帽、饰品等。耳濡目染之下,xx 从小便跟着奶奶学女红。长大后,xx 在一所农村小学当代课老师,刺绣当成了她的业余爱好。

 “我从小很喜欢刺绣,开始是爱好,后来成了我生存的手艺。”xx 说,1990 年下岗后,她为了赚家用。每个周末,她带着十几幅刺绣作品,来到 xx 文化宫门前摆摊,没想到大受欢迎,让她坚持下来。

 2008 年,xx 卖掉了自家的新房,在 xx 开设了 xx 地区首个刺绣工作室——xx 刺绣馆。

 渐渐地,xx 的名气在 xx 地区传开。随着《星云之梦》飞向太空时,xx 的名号传遍全国。

 作品登上太空,既是意外惊喜,但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自从学习刺绣以来,xx每天一针一线,坚持勤绣苦练。常年刺绣,xx 的手指布满伤痕。

 “创作《星云之梦》时,我 5 天用了 2 盒创可贴。”xx 介绍,《星云之梦》使用的是特制的布料和线,比普通布料厚实,规格要求也十分严格。

 那段时间,每天清晨 6 点多就起来绣,一直忙到次日凌晨 2 点多。刺绣时,xx经常将手指刺破。为了赶时间,xx 用创可贴贴住伤口,继续刺绣。

 成了远近闻名的刺绣大师,有人劝 xx 可以歇歇了,但她仍然勤绣不辍。虽然没人监督,但她每天穿针引线,教徒授课,工作到凌晨 2 点。

 取各家所长创出独家针法 常年刺绣,xx 渴望创新,突破传统汉绣。

 2003 年,xx 只身来到 xx 拜师学艺,但不断碰壁,一些民间艺人拒绝授艺。xx想了个办法,借买底稿和绢、线为由,站在一旁“偷学”。2005 年,她又先后两次到湖南,学习湘绣技法。

 看的越多,学的越多,xx 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她在汉绣基础上,兼收苏绣与湘绣精华,融入西式、古典和现代的元素,创造“双面打籽绣”“巢针绣”“双面盘金绣”和“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4 种独有绣法。

 刺绣时虽然有底稿,但是在颜色搭配、明暗对比方面很需要技巧。为了摸索新绣法,xx 日思夜想,不断尝试。终于在 7 个月后,成功创造出“双面打籽绣”。“绣了又拆,拆了又绣,非常痛苦。”xx 介绍,这种绣法立体感强,有浮雕的感觉,效果与传统作品大不一样。

 xx 说,其实刺绣跟作画一样,笔随意走,针随心走。二十多年来,xx 的手艺越发纯熟,作品屡屡获奖。

 2009 年,xx 的作品《青花瓷》获得“七夕女工”铜奖;2010 年,作品《戏猫》获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2012 年,作品《双面打籽绣》获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

 而她本人,先后被评为 xx 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xx 民间工艺美术家、xx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xx 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希望做大产业弘扬技艺 现在,刺绣已成了xx一家人生活的全部——xx和女儿彭肖肖负责生产刺绣作品;丈夫彭国强负责装裱;女婿张涵负责销售和开拓市场;正在上大学的儿子,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也将回到刺绣馆,从事刺绣设计工作。

 当古老的技艺遇上互联网,传统刺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只要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刺绣还是很有市场的!”xx 的女儿彭肖肖介绍,除了接受订单,他们还经营自己的电商平台。目前有摆件、礼服、扇子等一系列产品,有近 100 个品种。去年起,刺绣馆推出保健枕,绣上精美的图案,在市场上大卖。而 xx 接到的刺绣订单,更是供不应求。

 “订单要加班加点赶工,有些订单实在没人手、没时间,只能放弃。”xx 介绍,大的刺绣作品工期长,订户要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预定。目前,刺绣馆里有 20 多个手艺娴熟的绣娘,但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去年起,刺绣馆和妇联等单位合作,在各个乡镇开班授课,培养绣娘,让更多人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xx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既能将刺绣产业做大做强,又能将刺绣手艺传承发扬。

 “幸亏有 xx 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我们才能在尹家湖畔建刺绣馆。”xx 表示,由于刺绣馆面积较小,她想将刺绣馆打造成艺术展览馆,供市民参观和文化艺术交流。

 如今,她新建一个刺绣基地,她希望基地能聚集全 xx 的绣娘,形成一条集刺绣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将刺绣产业做大做强,成为 xx 的一张名片。

推荐访问:先进事迹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