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及对策探析


  摘要: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促使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在某些层面助长了某些与教育根本目的相悖现象出现。在幼儿教育阶段中,出现一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与幼儿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也不利于幼儿的正常成长。本文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总结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并针对这些危害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危害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186-02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幼儿园没有完全按照幼儿阶段教育方式,而是将幼儿当作小学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办法实施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表现在教育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管理等各方面,甚至完全借用了小学教育管理活动的一整套制度,在日常互动安排上“小学化”,学习环境营造“小学化”,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小学化”,评价幼儿方式方法“小学化”。这其中的根源,主要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家长都期望孩子在更早的教学阶段就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很多幼教机构为了迎合家长这一心理,在幼儿教育中过分加入了本应由小学教育完成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知识水平层面看,会使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领先于同龄儿童,但在更广的领域看来,会对该年龄段儿童的正常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影响幼儿生长发育。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使教学过程更接近小学教学,完全按照小学作息时间安排幼儿作息,幼儿需要长时间坐在座位上。这不仅会阻碍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完成骨骼及身体各部分的正常生长,还会使学生因久坐而产生注意力分散、学习积极性下降等现象,这一现象长时间发展会使学生对于小学学习生活缺乏期待,不利于学生完成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2)抑制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目前很多幼儿园进行的“小学化”教育内容基本涉及小学学习的全部内容,如拼音、字词、英语、数学等内容,某些幼儿园学习的内容甚至已经涉及至小学三、四年级,这就会使这些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因知识学习的重复对课堂学习过程失去兴趣,还会导致其错过对某些新知识的学习,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其对于小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3)阻碍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在较为自由的环境中可以自主地与他人进行有效互动,从而提升其社交能力。而“小学化”教学,则将学生的社会交往时间大量挤占,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讲解,无法与其他人形成有效交流。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培养的幼儿普遍社交主动性较差,且缺乏与他人交流的必需技巧。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是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阶段,而教育好幼儿的根本就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正常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教师不能为了让幼儿在同龄人之间有较大的竞争力就让幼儿学习一些小学才会接触到的知识,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期间,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只有让幼儿的天性得到解放才能发掘出幼儿自身的特点并且对其进行更好的教育,在幼儿园期间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对幼儿的生活习惯的教育并且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幼儿享受应有的童年,这样对幼儿的发展才能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2)转变家长教育理念。目前我国很多3~6岁儿童生活的家庭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家长会因为学生掌握一定数学运算能力、背诵大量的古诗词而感到满意,而对于这些儿童仍无法自主吃饭、穿衣服、帮助家长做家务等现象往往置之不理,认为成长即可解决这些问题。这种重文化知识学习、轻生存技能的教育理念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幼儿教育的重点不应是将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文化知识提前学习,而应将教育重点放在学生生活能力培养及个性塑造上。这就需要家长掌握这一年龄段正确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的学习,一方面由幼儿园完成,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座谈会、建立“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使家长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正确教育观念。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也应将对幼儿教育的关注重点转移到幼儿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上,相关媒体可以通过制作培养幼儿生活技能的相关节目,使家长与幼儿共同进行学习,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实现与家长的良性互动。
  (3)提升幼教团队能力专业性。目前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现象的另一个成因是很多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加入了小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通过游戏及活动对学生基本技能及行为规范的培养。因此,提高幼儿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性也成为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有效途径。首先,在教师选拔阶段,选拔人员应摒弃考查教师文化课程教育能力的理念,将考核重点放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能力上,要力求选拔活动组织能力强、活动组织意义突出及与幼儿互动能力强的教师加入幼教队伍。同时,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教师游戏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优秀幼儿园走访、专业人士来园培训等形式,使教师的幼教理念及水平符合教育特点,真正使幼儿教育回归到在游戏中学技能、在活动中学道理的正确方向。
  (4)优化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关系。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另一重要成因是小學教育重要性的逐渐提高,使得家长期望孩子在入学前即掌握一定的小学知识,从而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占据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共同努力。首先,幼儿园应明确自身教学目的,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如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力、行为规范、生活自理能力,这些能力将会直接决定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能力高低。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使幼儿教育真正实现与小学教育知识体系的脱离、学习方法的衔接。同时,小学教育部门也应积极贯彻禁止进行小学入学测试这一规定,使学生公平合理地享受义务教育资源,有效遏制幼儿园“小学预科班”这一教育形式的产生。此外还应不断消除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避免择校现象给家长及儿童带来的沉重负担。
  三、结语
  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启蒙教育,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开发幼儿智力为主,其所能接受的知识仅仅是周围生活环境中涉及的基本技能。幼儿园的一切教育都应该围绕幼儿的启蒙教育进行,按照幼儿的身心特征安排启蒙教育内容。而现实社会中的幼儿园教育往往或多或少都有些“小学化”的倾向,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即使有再好的学校教学环境、再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再好的幼儿教师,如果没有正规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宝贵的幼儿阶段的受教育时机。国家应该进一步出台相应的幼儿教育办法,规范幼儿园教学活动,推广幼儿教育知识普及宣传,让家长理解、支持、监督幼儿园教育工作,才能不断完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在欢乐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研究[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9).
  [2]王仲仪.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J].科学中国人,2015(9).
  [3]孙金霞.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J].学苑教育,2018(3).
  [4]李康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原因、错误、危害与解决办法[J].基础教育参,2015(11).
  [5]]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
  责任编辑:景辰

推荐访问:探析 幼儿教育 对策 危害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