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花开“田园”间


  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是半山区,素有“春兰故里”之称,早在2500多年前,越王勾践在此植兰,发展至今成为名闻遐迩的“花木之乡”,如此丰富的地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沃土。漓渚镇中心小学提出以“田园文化、尝试教育”为教育文化主题,正是从农村学校的特点出发,走一条充满生态的“绿色发展之道”。因为教育的美好追求是为儿童发展提供最好的空气、土壤、环境,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田园文化”之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本质,触动我们思索:课堂教学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是找到适合每个儿童的教学,是调动儿童的学习内驱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尝试,教师只是儿童自主尝试的引领人和指导者。基于这些认识,漓渚镇中心小学以“尝试·探究”为核心理念的“尝试教学”因势而生。
  清香传得天心在——对尝试教学的不懈探寻
  漓渚镇中心小学对“尝试·探究”课堂模式的研究,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学校曾是全国语文尝试教育发祥地,一度在省内外小有名气。早在1984年春,漓渚镇中心小学在全国首创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语文教学尝试法系列实验》。在特级教师周一贯(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倡导下,为突破以“满堂灌”“注入式”为特征的陈腐教法的束缚,把邱学华先生的数学尝试教学法移植到了语文学科中来,从而开始了“语文尝试法教学系列实验”的教改课题研究与实践。1985年8月,《教学月刊·小学版》刊载了学校《语文尝试法教学系列实验》一组5位教师的文章,当时已总结出识字、阅读、作文教学运用尝试法的16种模式。同年11月,三省十三市、县的150名代表,参加了漓渚镇中心小学举行的“语文尝试教学汇报会”,在省内外引起极大的关注。
  “尝试教学”是基于儿童身心成长节律与学习的原生状态,而开展的新的开拓与建构,重在尊重与激发儿童内在的生命天性。它重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勇于探究,这正是农村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所在。“尝试探究”课堂既继承了漓渚镇中心小学的尝试教学传统,又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课改理念。为此,学校继往开来,提出以“尝试精神”推进学校课改,并与花木之乡相呼应的“田园教育”,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方略,在传承的基础上力求跨越。
  “尝试·探究”课堂模式是以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模式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尝试、合作探究为基本方式,“先练后讲”“先学后导”“以学为主”,把课堂变成“学堂”,把课本变成“学本”, 培养学生在充分的尝试中敢于尝试、善于尝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着二十余年“语文尝试教育”的体验,学校曾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尝试教学的理论体系。而今把“尝试·探究”定位学校的办学特色,首先着眼于开展“语文尝试教育”实验20年的成果提炼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校编撰了《尝试探究资料汇编》,每个教师人手一册,利用周六组织全镇教师集中讨论,领悟其丰富的内涵。与此同时,结合学校 “阅读经典名著,做智慧达人”的活动,组织教师先后阅读了《尝试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尝试教学设计》《尝试教学论》等有关尝试教学专著。同时,两次组织教师赴上海参加全国尝试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参加研修的教师有幸领略到了尝试教育的本色所在,他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专家及400多位致力于尝试教育的骨干教师,一起揣摩教法,一起研究学生,一起展望未来。返校后,写出了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感悟文章,部分教师还在教研组活动中作了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探索、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教师们初步领会了“尝试·探索”教学模式的真谛,真如孙江勇老师在反思中所写:“把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留给学生,学生能做的尽量由他自己做,学生一时做不了的老师才出手相帮。尝试教学说简单也简单,就是老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在挣扎中成长!”
  当课堂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意味着不再是在教学方法或技术上作些小修小补,而必须有结构性的改革。这种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保障就是要在课堂的基本结构形态上动刀。我们确定的“基本式”是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实行“以学为主”;变传统的“先讲后用(运用)”为“先用后讲”,实行“以用为主”。一切先让学生大胆尝试,尔后才是教师的相机诱导。“变通式”是因学科、教材、学生之异,作灵活变通智慧应对,更多的在于教师的实践创造。但万变不离其宗,都要体现“基本式”的精神。
  2013年底,学校举行“尝试·探究”课堂改革现场会,全国尝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邱学华先生亲临指导,对两堂数学研究课给予精彩点评,对学校数学学科“尝试·探究”课堂模式“两抓”(抓尝试自学,抓练习达标)“三看”(看参与面,看练习面,看开口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尝试探究课不仅仅在语文、数学中安家落户,还渗透到科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其他学科。例如英语学科高段读写课型教学模式:问题自读—研讨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尝试性写作;又如科学学科“尝试·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一看(观察),二问(质疑),三猜(推理),四动(实验),五说(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后,教师们对“尝试 探究”课堂有了实践体验,课题组汇集了《邱学华尝试教育报告集》,下发给每位教师自学,并撰写心得体会,为课题后期的深入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特级教师、尝试教育理事会副会长周一贯先生多次来校实地听课、诊课,为“尝试·探究”课堂模式的改革推进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学校自编刊物《兰渚山》已编辑两期,汇集展示了两年来的探索和收获,突显“尝试·探究”课堂改革成果。
  折得疏梅香满袖——对教师成长的多元催化
  “田园文化,尝试教学”的实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提倡,要付诸在实践中实现,就必须在教师中开展多元研修,强化指导。为此,学校采用了以下一些可行的策略。
  每月一次主题研训——“名师引领”。“名师工作室”以学校名优教师领衔,组织青年骨干参加,打破原有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组织形态,自愿结合组合成的攻坚团队。通过团队内教师的磨课研课、课堂观察、教学反思、合作论文、论坛研讨等丰富的专业引领方式,促进青年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互助提高,目前已形成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四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围绕“尝试·探究”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一月一次主题研训。如“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尝试作文”研讨,“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尝试作业研讨,“英语名师工作室”的“对话教学在尝试课堂中的运用”,“科学名师工作室”的“我与兰花同成长”撰写科学小论文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富有创意又有实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推荐访问:花开 田园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