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梯度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摘    要: 现行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是教师大班讲授—学生练习—教师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自身条件差异,往往将知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一刀切”,导致学生差距加大或缺乏学习兴趣,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机制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设定梯度教学目标及相对应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期实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梯度教学    艺术设计
  高职教育是培养能力型的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造型、色彩、视觉图形等表现技巧的训练,强调学以致用。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剧增和注册入学等政策导向,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个体差异增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等参差不齐。因此,传统“一视同仁”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高职院校教育需求。如何使本专业的每位学生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合理搭建知识结构、适应市场需要、符合就业要求,成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面对的首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知识背景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招生数量的扩张,注册入学形式应运而生,导致高职院校同专业同班学生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性、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接受力、知识结构的构建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例如部分中职就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早已学过本专业课程,如素描、色彩、色彩构成、字体设计等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基本仍然是基础教材,教材内容大致相同,这些具有专业基础的学生仍然要随大部分零基础学生一起重修这些专业基础,导致此类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同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自我满足,影响之后的学习进步。另一些无基础的学生,本身存在高考失利、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将他们同有基础学生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点评,加速他们的厌学情绪,导致他们无法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同绝大多数专业一样都具有时代特征性,它的发展需要紧跟设计市场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相对而言,高校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高学历人员,他们的企业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一些。重视实际的设计师往往相对学历较低,无法进行职称评定和理论研究,因而无法进入教学行列。这样就导致高校课堂无法与市场进行对接。学生学习更多的是理论化的、停滞不前的训练,而并不是紧跟时代、符合市场发展的设计实践。
  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弊端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大量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但是由于学生普遍因为高考失利等原因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因此学习兴趣不高,无法积极自主地提问与实践。教师往往利用学生实践时间进行工作,忽视对学生进行时时辅导,积极鼓励。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仅仅通过课堂上教师有限时间的讲解,而忽视了课后多渠道信息的获取。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性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植根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教学成果的鉴定应该取决于学校所传授的知识与实践内容是否满足市场需求。目前高职教育的目的性及成果的实践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学生原有不均等的学习更加明显,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梯度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1.梯度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模式
  梯度教学是指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原有的教学目标适当降低和拔高,做到多个个体,几个目标,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避免传统的多个个体,一个目标,一刀切的教学理念,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自信、体验成功、获得知识”。
  通常我们将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標设为中间梯度B,在梯度B的基础上增加知识难度和要求,即增加一个梯度得到目标称为梯度A,在梯度B的基础上降低知识难度和要求即减少一个梯度得到目标称为梯度C。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理解知识能力水平等情况,综合评价得到a(优等生)、b(中等生)、c(较差生)三类学生。当abc三类学生实际对应的ABC梯度目标时,教师需要给予鼓励及表扬,通常情况下,能达到梯度B目标要求才算符合教学大纲目标,才能给予学生及格,通过梯度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学习动力,从而使得大多数同学能够达到梯度B,而基础较好的a类学生也不能够沾沾自喜,满足知识现状,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做到人人进步,人人学有所成。
  2.梯度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即要求根据学生各自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曾经提出“掌握学习”的教育理论,此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目标水平,重点在于如何树立学习动机及教师引导。与之类似的理论有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所有学生都存在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种发展水平,如何提升他们的潜在水平,从而达到目标要求是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梯度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自身条件,为他们设立不同的阶段目标,在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上逐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践的训练中完成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从“拔苗助长”到“循序渐进”,“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教学目标。
  将学生分为三类群体能够使得个体性的单一思维过渡到群体性的整合思维,能够形成生生互动;小组互相讨论学习的学习模式能够避免因能力、基础不同而变成单一学生的个人秀。整合思维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丰富,并且能够使得每位学生参与组内研讨,自身的能力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高。
  3.艺术设计专业梯度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本专业相关就业市场的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电脑制作类,就职要求是具有熟练操作电脑设计软件的能力及相关的印刷知识;二是设计创意类,要求就职者具有创意思维和设计操作能力。因此,在毕业时如何让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学有所获,达到大专学历水平并取得相关的职业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评估方式,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推荐访问:梯度 浅析 高职 现状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