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仪》课堂教学与考试模式改革设计


  摘要:交际礼仪是高校的一门通识课程,对于学生礼仪教养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很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交际礼仪在课堂教学和考试模式上均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墨守成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习效果等问题。本文就课堂教学与考试模式改革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优化交际礼仪课程。
  关键词:交际礼仪;课堂教学;考试模式
  礼仪是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是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礼仪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知书达礼、以礼待人应当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素养。因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礼仪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等方式,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交际礼仪》的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目前对《交际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与考试模式的研究的契合度不够,基本上是彼此独立的,所以,对课程这两方面进行的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社交礼仪》课程目前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是纯理论教学或者案例教学,礼仪课程对学生而言能很容易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并且由于大部分知识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都是平时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想把知识内化为自我的言行习惯,却有一定的难度。实际上,枯燥无味的授课手段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授课方法和实际需求的割裂也难免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失去兴趣,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环境满堂灌授课,不与学生进行成功的教学沟通,重视“教”忽视“学”,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授课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应根据授课对象、授课专业采用新颖适宜的教学方法,努力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力求知行合一、学做合一。
  1.2 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实践不足
  《社交礼仪》课程具有应用性强、实操性强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但由于很多学校把其列为一门公选课或者是考查课,重视度不够。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交际礼仪》课程实操性的特点,但是受多种因素的限制,目前这类课程仍然是以课堂授课为主,以教师作为传授主体,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纯理论的授课方式,缺乏与实操环节的有机结合,在讲解实际技能点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操作次数和时长由于受课堂环境的限制少之又少,学生只是简单的理解记忆,甚至水过地皮干,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内心,物化为行动,运用到现实场景中,更谈不上个人礼仪修养的提升。课堂教学和实际场景的结合度不够,学生很难有人戏感,学生即使对理论知识较为熟悉,但也不能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精髓。在真正的礼仪现实中,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力较弱,二者明显脱节,达不到开设礼仪课程的目的。
  2 《交际礼仪》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课程考核是对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个检验,为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为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为教学成效分析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课程的考核模式要根据课程的性质进行深入探讨,和教学模式要有一致性和协调性,既要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让学生对课程有较深入的认识。目前《交际礼仪》现有的考试模式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测试,没把实践技能列入考核的范畴。由于考试多采用试卷的形式,虽然题型也比较丰富,最终也会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来加权最后的期末成绩,但笔试的形式仍然会让学生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意义、特征等枯燥的知识点的阶段,这无法测试出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礼仪素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也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好好背诵就能过关的心理,更加形成课程的学习可有可无的思维,养成学习过程无所谓的态度。所以,要对传统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以期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匹配。
  3 《交际礼仪》课堂教学与考试模式改革探讨
  通过对《交际礼仪》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的改革探索,以及在笔者教学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将和礼仪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知礼用礼,做到内外兼修。
  3.1 课程教学设计
  3.1.1 故事学习法教学
  礼仪知识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非常繁琐零碎。通过故事学习,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把礼仪的学习置于有意义的故事情境中,更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故事学习法与早期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该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传授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或者重要途径,更强调学习者应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或借助于其他学习工具,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根本宗旨在于强调学生的中心性,要求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样一来,零碎繁琐的礼仪知识在学习起来也会变得更加系统性、轻松和有效。通过最通俗的故事引出实用的礼仪知识,由故事本身渗透出的教育价值及礼仪理念,引导学习者去联想、去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
  参考教材和实际情况,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或者适当的增减,做到课堂讲授内容与现实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与应变性。同时,可以把授课内容采用图文类普及读物的形式编成文本进行礼仪常识普及。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将课程的每一部分搜集筛选出10个左右礼仪故事,內容将涵盖相应礼仪的核心知识点,每一个礼仪故事还拟配选相应插图,力争做到图文并茂。每一个故事后面还会根据故事反映的内容,提出1-3个思考问题,针对思考问题提供小故事大智慧的启示与思考,增加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参与度。
  3.1.2 项目驱动法教学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交际 礼仪 模式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