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一致性和多样性在统一战线中的关系,探索了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历史经验,概括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中如何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启示:必须把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作为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着力点;必须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支撑;把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作为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载体。
  【关键词】 统一战线;一致性;多样性;历史经验;启示
  统一战线作为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要做好统战工作,必须始终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热诚的工作找到全社会最大公约数。
  一、一致性和多样性在统一战线中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事物的共性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即一致性,而事物的个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即多样性。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统一战线就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矛盾关系在政治领域里的反映。
  1、一致性和多样性并存是统一战线建立和巩固的客观依据
  统一战线的工作就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团结不同的人致力于实现共同目标。其中不同的人构成统一战线多样性的一面。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的力量之源和客观基础,统一战线团结包容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统一战线作用的大小、力量的强弱。因为有一致性,统一战线才能团结为利益共同体。
  2、一致性和多样性相互作用是实现统一战线任务的必要条件
  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就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通过党的核心领导,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将各方面多样性的力量团结、凝聚起来。统一战线基本任务就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所谓凝聚人心就是增强统一战线成员在政治方向上的一致性;所谓汇聚力量就是实现最大限度的团结联合。
  二、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历史经验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始终面对的现实问题。一定意义上说,党的统一战线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整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可以根据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需要,提出符合民众意愿、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从而唤起民众与执政党并肩奋战的信心,这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的领导艺术。
  1、在与时俱进的历史使命中认识和准确定位一致性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由于统战工作的实质就是凝聚人心,因此,只有让人们形成共识,才能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如,土地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从民主联合战线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些都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1]通过对各阶级状况的分析,毛泽东找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一致性,即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从而获得自身的独立和解放。因此,在中共的号召下建立了工农联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要求,适时地确定了共同的政治目标,即驱逐侵华日寇,实现中国的国家独立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这一政治目标,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组成了联合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的具有丰富多样性的抗日联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总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团结了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以及各界爱国人士的力量,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新生政权的巩固。
  2、在世情、国情的变化中动态分析和准确把握多样性
  在正确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之前必须首先明确界定工作对象,即要对多样性的性质进行准确分析和合理把握,以此来制定自己的行为准则。纵观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建立的统一战线,对社会各阶层的多样性的把握和分析是基础性的工作。例如,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中共准确分析和把握各阶级抗日的态度,明确提出了:“民族资产阶级在亡国灭种的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甚至连大资产阶级营垒也有分化的可能”。“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应当是下层的,而且应当是包括上层的。”[2]对于富农的政策,从过去“加紧反对富农”的策略转变到“对于富农的土地和财产,除封建剥削部分外,均不没收”;对于工商业政策,“要用比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在双方有利的条件下,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保护一切对反日反卖国贼运动有利益的工商业。”[3]通过对多样性性质的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不断完善与创新制度,用一致性包容主导多样性
  伴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世情、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有效的制度机制,合理解决了政治生活领域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秩序的稳定性与政治参与的多样性要求的最合理的制度设计,保持和维护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亲密关系,真正实现了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目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单一制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做到了维护国家集中统一与照顾民族地区差异的统一,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安排。民族區域自治的实行,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一国两制”的基本制度,是在爱国主义的一致性前提下,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体与港澳台多样性的制度模式相结合,解决了国家统一问题。“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澳人治澳,高度自治”这就是对香港、澳门“本土”实际情况的最好照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了党政领导的一致性与社会自治主体的多样性的有效结合,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推荐访问:性关系 正确处理 启示 经验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