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广东对资改造过程中的社会心理


  【摘 要】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创造出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改造形式。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均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利益攸关的重要群体,他们在改造中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心态。总体而言,资本家出于自身和家庭的种种考虑,最终由动摇、不满到接受、配合;工人阶级由不习惯,不适应到完全支持和拥护党的改造政策。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不仅对党和政府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意义重大。
  【关键词】广东;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社会心理
  【中图分类号】D232;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7)03-0027-07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的重头戏,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的决定性的一步。在此过程中,各社会阶层所呈现出的复杂社会心理,值得研究。本文以广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以下简称“资改”)过程中,资本家、工人的社会心理表现为视角①,揭示政权更迭、社会巨变对其心理历程造成的深刻影响,以助于从一个侧面来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广东地处中国南部,与港澳毗邻,是中国南大门,水陆交通方便,华侨众多。广东又是全国创办近代工业最早的省份之一,解放初,“广东私人资本势力雄厚,情况复杂,商业比重大;工业虽有相当基础,但规模与设备较差;交通运输事业中私营保持相当力量。”②广东一个突出情况,就是私营工商业在地方经济上所占比重约为百分之六十到七十,这些工商业里,华侨资本所占数目也不少。③广东工商业较集中,尤以省会广州为最,另多集中于汕头、佛山、江门、潮州、湛江、韶关、石岐、北海等地。从事工商业的人较多,劳资阶级构成复杂,阶级诉求带有鲜明地方特色。上述特点,使广东劳资阶级在资改中的心理表征在全国既有一定代表性,又有自身独特性。
  一、资本家的心理表现
  在资改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被视为被消灭的阶级,面对多变的政策,心态最为复杂。短短几年内,民族资产阶级就接受了中共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的进步分子和大多数人在接受改造方面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从而推动了这一进程;但也有资本家表现出与历史发展趋势不一致的消极心理。
  (一)积极心理
  一是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积极协助改造。在各地各行业,不乏一大批真心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爱国工商业者,如航运业大户刘荣光等;地方有王源兴(广州)、区寿康(江门)、张创业(东莞)、蔡挺生(湛江),等等。他们表示:“我把企业交给了国家,得到的却是金钱所买不到的”①。广东是著名侨乡,许多华侨从支援新中国建设出发,踊跃回国投资办企业,甚至回国定居。如菲律宾华侨黄长水,不仅把海外大部分资金调回国内投资,还毅然回国,接受中共的领导,参加工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著名的旅美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经过实地考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于1952年至1955年间连续撰文,赞叹祖国的建设成就,并呼吁广东私营工商业:“只要接受国营经济的领导,规规矩矩的、老老实实的搞生产、做买卖,民族资本家是有利可得的,不必像以往那样去偷偷摸摸,作奸犯科,自绝于人民。”②印尼华侨黄洁,本着“在新中国做个民族资本家,总比在异邦当个‘南洋伯’为佳”③的心态,不仅率先回国投资,还多次赴香港,向港商介绍新中国的成就和侨务政策,吸引投资,争取外汇。这些富有声望人士,在舆论上或行动上“现身说法”,以此说明“红色资本家”可以跟共产党人合作得很好,对帮助中国共产党做好广大私营工商业的思想工作,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华侨投资兴办的主要是公私合营企业,他们对公私合营的形式普遍是认可的,对“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也深表赞同,觉得有政府领导作保障,能够保本也可以获利,从而安心经营。当时广东主要的侨资企业如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侨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华侨投资公司等,为支援抗美援朝、促进广东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很多贡献。
  二是顺应形势,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及参观调查活动,认真学习政策,协助政府做好资改各项工作,搞好经济改组、人事安排及企业改革,提高技术、发展生产、降低成本等。在资改中,资本家的不同阶层都有一致的心愿,即认为放弃剥削后,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摘掉资产阶级帽子,加入工人阶级行列。他们在改造中也努力表现自己,如湛江在1956年的清产核资中,一些工商业者有“宁低勿高”的思想,低估房价和产价,以表示自己“思想通”;在合营高潮时,一些资本家还自动增资,把个人的黄金首饰、私人公债、生活用的房屋以至现款都拿来合营。④反映出资本家希望摘掉资本家帽子、试图加入工人阶级行列的真实心态,是当时资本家“阶级消灭,个人愉快”普遍心理期待的集中体现。
  三是对政策逐步了解和接受后,由衷发出赞叹。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广东省在调整公私关系和照顾私商工商业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帮助私营工商业解决困难,给予适当帮助和照顾,使一些即将倒闭的厂获得新生,私营厂商为之折服,对人民政府有了新的认识,有的说:“人民政府好,真正是为我们做事呢!”⑤私商得到照顾,有利可图,对政府产生好感和好评,为对资改造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在资改过程中,一批工商界领袖人物以身作则,积极贯彻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对团结、教育各地各行业工商业者投身“公私合营”,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如1956年1月22日,著名华侨邓文钊针对当时一些人对“限制、改造”不理解、有恐惧,在《南方日报》发表题为《全省工商业者积极行动起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文章,他以本人投资“华企”并担任企业的领导职务为例,耐心说服大家解除思想顾虑,号召广东工商界“采取诚恳的、主动的、积极的态度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在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到来之际,不少地方的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三年多的利用、限制、改造,不少行业已改善了经营管理、降低开支、创造条件、争取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上来。此时,一般工商业者思想上已不感突然,尤其是工商界中一些代表人物,对社会主义改造是早有体会的,在高潮中积极带动全行业,主动申请合营。

推荐访问:社会心理 广东 过程中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