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贡献


  [摘 要]周恩来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大致要经过两个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要“靠自己摸索经验”,“创造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还要有个人所有制作为补充。这些重要思想理论观点,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方法和途径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等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关键词]周恩来社会主义理论贡献
  [中图分类号]D2-0;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08)02-0004-06
  
  新中国成立后的26年里,周恩来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不懈的艰辛探索,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本文拟从三个方面研究周恩来同志在探索中的重要理论贡献。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的重要理论贡献
  
  周恩来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深刻的认识,他曾将“革命”和“建设”进行了比较:“不能说建设比革命容易,当然革命成功是艰难的,但现在建设就更艰难。”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和穷国,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都落后,“我们的知识这么有限,我们对于建设、对于科学的经验这么少”。因此,他在1952年6月30日曾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它走向工业国家化、农业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的主张,经过多次酝酿和讨论,195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定从新中国成立开始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两大任务,并把这一相当长的时期称为过渡时期。两年后,由于社会主义改造进展很快,以致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周恩来不同意这一看法,在1956年2月6日召开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的讲话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过渡时期要完成两个过渡:“一个过渡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过渡已经从1953年开始,“将在三年内基本上可以完成”。再一个过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过渡和第一个过渡同时开始,它的完成时间,“可以有两种设想:一种是工业化可以提早完成;另一种是在规模和速度上能够扩大和加快,但不等于提前完成工业化。”他估计,这个过渡“可能还需要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也就是15年。如果这两个过渡完成了,是不是就建成社会主义了呢?不是。因为“要建成社会主义就要消灭剥削和贫困,照列宁说的还要消灭愚昧,还要有文化的高潮等”。因此,周恩来明确指出:“现在国家只是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如果把上述观点归纳起来,可以清楚地看出周恩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的初步设想是:从1953年开始,大约要经过接近20年时间完成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化这两个过渡,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要完成消灭剥削、贫困和愚昧等任务,这个任务更艰巨,需要的时间更长。显然,这是周恩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理论的萌芽,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周恩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的理论逐渐丰富和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社会主义建设第一阶段的过渡任务有新的认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在1956年就基本上完成了,这比周恩来设想的快。三大改造的任务虽然基本上完成了,而且中国已经转人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周恩来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思考还在继续。几年后,他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出了新的看法:“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设想得太容易一点,以为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我们的社会不是属于全民所有制就是属于集体所有制,好象社会主义改造很快就能完成”,实际上,“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虽然解决了,但不等于社会主义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生产关系更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问题。社会改造应该包括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改造,他还特别指出:“上层建筑不可能那样快地完整地改造好,……社会主义改造要随着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才能相应地完成”。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周恩来也有新的概括,他在1954年9月第一次代表中共中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四个现代化,后来,他把四个现代化重新概括为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并突出强调:“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对社会主义建设第一阶段的过渡时间有新的估计。周恩来认为,这个过渡时期的任务相当艰巨,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他重新估计了过渡时期的时间:“如果说我们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几十年的时间,那么,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就得花更长时间,然后才能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前进。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比较长期的想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
  第三,对社会主义建设第一阶段可分成许多小阶段的设想。1960年2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关于领导干部要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的建议,与李富春、陶铸等组成读书小组,认真阅读和讨论《教科书》。他在讨论中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问题:在“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还是分两个阶段比较好。我们现在是第一阶段,其中又可分许多小阶段”。“前一阶段长一点,后一阶段就可能快一点”。1961年,周恩来针对有人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只需要4年多的观点,重申自己的看法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是个相当长的时期,有人却估计只要四年零八十天。从一九四九年算起就是十三年。我看几个十三年也不止,也许更长,现在不好‘算命’”。直到晚年,周恩来仍然认为这一阶段的第二个过渡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还相当漫长。1975年1月,他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要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任务;8月,重病在身的周恩来继续强调说:“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不是容易走的,中国现正在这条道路上前进,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发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四,明确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是共产主义。虽然周恩来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是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实现共产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他强调:“从社会制度来说,我们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在全世界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世界的前途,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他还指出:“我们将来的前途是共产主义社会,从我们入党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抱有这个理想。过去这只是一个模糊的理想,现在它还是一个理想,但是具体了一些,现在有了实现它的可能,但它还是遥远的。”周恩来还对共产主义做了具体的设想: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

推荐访问:周恩来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贡献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