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中的“海归”


  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中,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的“海归”人们比较熟悉一些。而开国中将、少将里的“海归”相对不为人熟知。177名中将是开国将帅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10位各类“海归”人员。他们是:刘少文、常乾坤、郭化若、唐延杰、庄田、赛福鼎·艾则孜、贺诚、钟赤兵、刘道生、方强。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岁月里,他们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大革命时期的留苏人员
  大革命时期,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中共派往苏联大量留学人员。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党和国家及军队的重要领导人。在这些留学人员中,有两人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们是:刘少文、常乾坤。
  刘少文(1905年-1987年),原名刘国章,河南信阳人。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由中共党组织选送至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2月,任苏共代表团翻译,到武汉出席中共五大。1928年夏,担任中共中央翻译科科长,兼管与兄弟党驻上海代表的联络工作。1934年初赴中央苏区,后任中革军委秘书、苏区中央局秘书、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等职。
  抗战时期,刘少文担任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秘书长,积极团结各界爱国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后调往中共南方局工作,任中共南方局交通处处长、组织部主任秘书、情报部部长。抗战胜利后,负责参与保卫来重庆进行国共谈判的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安全。1946年5月后任中共南京局上海工委副书记、中共上海局委员,负责党的情报工作。他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统战、策反工作;创办党的经济机构,筹集经费;领导中共在上海的中央地下档案库工作,使建党以来许多珍贵的党内文献得以完整地保存。1948年6月,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继续从事统战和情报工作,为争取民主人士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做了大量工作。
  建国初期,刘少文任华东纺织工业部部长,组织领导了上海和华东地区的轻纺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3月起任中央军委联络部副部长、代部长、情报部部长等职。后任总参谋部第二部(情报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在军队情报部门任职期间,他参与制定并贯彻执行中共和军队情报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是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者和组织者。
  常乾坤(1904年-1973年),山西垣曲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赴苏联入红军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苏联红军独立航空队领航员。1933年入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抗战爆发后回国,历任迪化(今乌鲁木齐)新兵营航空理论教员、抗大第三分校大队长、军委俄文学校编辑处处长、军委总参谋部高级参谋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常乾坤参与筹建人民军队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并先后担任副校长、校长。在短短的3年多里,航校培养出了100多名飞行员和400多名各类航空技术人员,造就了王海、刘玉堤、张积慧等空军著名飞行员,成为人民空军的摇篮。1949年3月,任中央军委航空局长,这是解放军第一个全国性的航空管理机构,是人民空军的雏形。
  建国后,常乾坤继续投身人民空军建设,历任空军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部长,并曾兼任过空军学院副院长、空军工程学院院长和政治委员、空军军事科研部部长等职。他为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十年内战时期的流苏人员
  大革命失败后,各地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中央决定派一些革命干部到苏联学习。开国中将郭化若、唐延杰、庄田就是其中的代表。而赛福鼎·艾则孜的个人留苏学习则是这一时期的特殊情况。
  郭化若(1904年-1995年),又名郭俊英,福建福州人。1925年秋郭化若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成绩优秀,蒋介石曾两度手令,命其充任秘书,郭化若托词婉拒。1927年冬被派赴苏联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回国,曾任红四军、红一军团参谋处长,红一方面军代理参谋长,红军总前委秘书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郭化若先后任中央军委编译处处长、军委第一局局长。期间担任毛泽东的军事秘书。1941年词任抗大第三分校校长兼军委第四局局长,后任延安中央党校军事教育处处长、延安炮兵学校校长。在此期间,他从事军事理论和军事教育法的研究,被公认为人民军队中研究《孙子兵法》最有威望的专家。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郭化若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对于郭化若,毛泽东评价:“古有孙子,今有郭子。”周恩来曾说:“他是我们共产党毛泽东同志的军事高参……他在我国军事理论界的地位和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学的地位相当。”
  唐延杰(1909年-1988年),湖南长沙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队。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人东方大学附设军事班学习。1929年回国后在长沙一度被捕入狱。后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红二十八军参谋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唐延杰历任八路军总部作战处处长、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团长、军区参谋长等职,协助聂荣臻司令员为创建、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先后任北岳军区、冀晋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第六十六军军长。第二十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北军区参谋长等职。
  建国后,唐延杰历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平津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军事学院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庄田(1907年-1992年),海南万宁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赴苏联莫斯科,入红军步兵学校中国班学习。1931年11月回国,先后任红一军团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40年9月被派回琼崖,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副总队长,协助冯白驹领导开辟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建设。1947年冬,奉派到中共桂滇边工委工作,参与组建佳滇边纵队任司令员,率部开辟桂滇黔解放区。1949年1月任桂滇黔纵队司令员,所属部队发展为8个支队,共3万余人,为西南地区的解放做了大量的配合工作。

推荐访问:开国 中将 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