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步前行的中国政治文明


  多年之后,当我们回望2009年,一定会被中国奇异的表情震动。
  这一年,我们记住了一些原本陌生的名字:邓玉嬌、唐福珍、张海超、王帅……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个痛楚的故事。从这痛楚中,我们又分明感受到个人的勇气和担当;
  这一年,我们熟悉了很多古怪的名词:躲猫猫、70码、被就业、楼脆脆、钓鱼执法、开胸验肺……每个名词后面,都带着民众的困惑。在这困惑中,我们又真切体会到公共精神的成长与力量;
  这一年,整个社会经历了很多风雨:新疆“7·5”事件、石首事件、通钢事件……这些事件既让我们难以释怀,也引领着每个人同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一起陷入沉思;
  这一年,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改变:官员开始了网络问政;城乡选举“同票同权”立法启动;政府首度明确了纳税人权利;引来众怒的拆迁法有望废除;温家宝总理12月27日,直接对新华社记者发表坦诚谈话,就过去一年国家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把真实情况向人民讲清楚
  凡此种种,我们既可以清晰地看到民众的关注和期望,也可以看到政府变化的着力点: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时迅捷,对责任方的认定和处理落实到个人,对民意的理解和尊重可圈可点……所有这一切表明,中国的政治文明正在碎步前行,越来越多的官员和民众已在趋近对野蛮、暴力、高压的权力意识的超越,愿意把平等、协商、合作,当作构建未来政治秩序的目标——而这,已经成为凝聚所有中国人走进2010年代的力量。
  这种政治文明的碎步前行,其实就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落实的具体体现,也是还政于本的开始,它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非常重要且富有深义。
  几年前,执政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所谓和谐,就意味着不是只有一种颜色,一个声音。和谐社会是利益多元时代的特有名词,是对多种声音、多重利益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和界定。它至少应该包含三重境界:最低的境界是相容、共存。不能一听到不同意见、不同声音,就视为“敌对势力捣乱”、“亡我之心不死”;不能一看到矛盾、纷争,就认为必须“你死我活”、“遏制在萌芽状态”。在现代社会,利益纷争是常态,由此产生的不同立场、观点也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境下,没有宽厚和容忍,就没有和谐可言。第二重境界是协调。在相互容忍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协商、谈判、妥协、退让等柔性方式化解矛盾和冲突,而不是一味地趋向激烈或斗争。最高境界是同心协力,即形成合力。只有经过充分的协商与调和后,不同利益、不同声音之间,才能充分磨合,求同存异,形成“1+1>2”的共同体合力一这应该是任何社会成员,无论领导者还是民众都向往的政治境界。
  而2009年的重重事件、种种变化,演绎的正是和谐社会小步渐进的印记: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国家领导人,无论地方还是中央,都在寻求一种和时代契合的方式与步调,以图共生共进。用历史主义的眼光看2009年的中国社会,不难发现,时代的变局已经开始,政治文明的脚步已然渐行渐近。
  当此之时,各方面首先要做好的是政治宽容。早在上个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诤朋章士钊先生就提出过“为政有本”,“本在何?日在有容。何谓有容?日不好同恶异。”这里的有容,就是指执政者要有包容和宽容之心,不要好同恶异,要主动培育一种和而不同、和而共进的社会状态。因为只有有了政治宽容,才能让不同群体的诉求声音发出来,上达执政者及社会各界;才能激发民众对公共事务的热情,使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从无序到有序、从消极到积极,并有助于形成权力间的制衡,更易达成各种社会利益问的均衡,造就构建和谐社会理想境界的基石和前提。
  鉴于目前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因多种利益诉求导致的矛盾冲突不断,各种问题又环环相扣、盘根错节,多数有识之士一般主张,2010年中国政治文明的脚步,依然应该坚持碎步前行。任何杯弓蛇影、知难而退,或不计利害成本、大刀阔斧式的极端主张,都有失政治家的远见和实用。碎步前行也是前行。至于碎步的频率是否真正符合国情,效果是否理想、明显,可以留待时间去检验。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坚持走下去,碎步前行也会成就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国家,荣耀这片公平、正义、理性的土地,这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更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

推荐访问:碎步 中国 前行 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