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政治化与选择性传播能力建设


  摘 要: 媒介政治化是现今各国普遍存在的客观进程,是指在各国政治过程和公共生活中,大众媒介和政治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其实际运行既受各种政治因素制约和影响,也日趋高度地介入政治过程,并对各种政治问题产生重要影响的媒介形态和媒介过程。选择性传播是媒介政治化的现实形态。媒介政治化的实质在于,在特定政治因素影响下,以实现特定政治功能为目标进行的媒介选择性传播,构成了一个媒介信息选择和政治规则生成的政治过程。在理性认识媒介政治化进程的基础上,探求加强媒介选择性传播能力建设的可行路径,不仅有利于推进大众媒介自身的良性发展,而且有利于发掘媒介政治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民主潜力。
  关键词: 媒介政治化;选择性传播;政治过程;议程设置;舆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5-0092-08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众传播的媒介环境及其功能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政治化已成为各国政治过程和公共生活中的客观形态。媒介传播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不仅提供给人们特定的政治信息,同时也以其自身的政治立场,提供或影响人们看待政治问题的基本视角。媒介政治化的情形下,重视和加强大众媒介的选择性传播能力建设,对于大众媒介自身以及民主政治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媒介政治化是现今各国普遍存在的客观进程,是指在各国政治过程和公共生活中,大众媒介和政治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其实际运行既受各种政治因素制约和影响,也日趋高度地介入政治过程,并对各种政治问题产生重要影响的媒介形态和媒介过程。目前,世界各国的媒介政治化的趋势均在逐步强化,并且,媒介政治化与政治媒介化是一种同步深入和相互强化的过程。大众媒介所具有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媒介必然要向政治化发展。对于任何大众媒介而言,除了以非政治方式传播信息和告知新闻外,还必然地以特定的政治方式(有时可能是潜在的方式)进行政治传播。
  伴随着大众媒介的深入发展,媒介日益从多个方面介入了现代政治生活,政治传播已然超越了单纯的信息和符号传递,逐渐成为关于公共事件、政府决策等的公共讨论过程。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业从政党报刊时期逐渐向商业报刊时期过渡,新闻传播媒介逐渐成为社会中一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西方社会开始将新闻媒介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政体的第四部门”,[1]认为新闻媒体拥有“第四种权力”。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媒介政治化的客观演进。现代民主政治中,一方面,各国政府和政党都越来越重视对大众媒介的控制和利用,将其作为实现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大众媒介广泛反映社会利益诉求,制造和影响公共舆论,日益成为监督政府和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如果说人们还在继续争论媒体中政治传播效果究竟如何的话,却没有任何人质疑媒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化。”[2]
  现代政治过程中,媒介政治化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媒介受制于政治。媒介受政府①规制,同时受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二是媒介影响和服务于政治。媒介为特定政府、政治服务,同时代表普通民众,反映其政治诉求。大众传播是政府规制下的传播,且受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现代政治生活中,任何政府都必然要对媒介进行规制和管理。“每个国家都允诺本国人民享有表达思想的自由,然而各国都要管控自己的媒体,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正如它管控一切社会机构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体制都必然要对媒介进行调控和管制”。 [3]在现实政治中,不受政治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传播是不存在的。虽然,“在理想的公共领域内,传播不仅不受政府约束,而且能够通过其促进协商、建立共识”,但“这种理想模式从来没有实现过,而且也似乎永远不可能实现。”[4]
  在媒介政治化的趋势下,人们通常容易忽视、甚至否认媒介服务社会民众的公共属性。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尚未普遍认识到社会力量对于媒介发展的根本性制约作用。例如,认为“媒介的经营发展主要受制于两种力量:政治力量和资本力量,媒介的生存状态取决于这两股力量的博弈过程”。[5]诚然,媒介的发展必然地会受到诸多政治因素和资本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同时,以受众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对于媒介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一旦媒介完全地或大规模地失去受众群体,其自身也就同时失去了对于政治和资本的吸引力和价值,从而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过度偏向服务于政府而失去公共性的媒介,即便短期内仍能得到政府财政支持,但长期来看,必然会因失去受众群体而同时失去政治功能和生存基础。因而,大众媒介传播通过服务受众,反映其政治诉求,获得受众信赖和支持,是其发挥政治功能和追求经济利益的前提条件。
  当前,在媒介政治化的情况下,媒介日益成为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并对政治的多个方面产生着显著的影响。科学认识媒介政治化这一客观进程,积极研究提升本国媒介选择性传播能力的可行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6]在媒介传播能力建设中,政治选择的能力是其核心的方面。
  二、选择性传播是媒介政治化的现实形态
  从实践层面考察,媒介政治化具体体现为大众媒介的选择性传播过程。选择性传播是当前各国大众媒介的共同运作形态。在媒介政治化的条件下,大众媒介的选择性传播具有了超越商业逐利的特定政治蕴含,其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大众媒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选择性传播的两个基本维度
  大众媒介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政府的政治代言人,也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大众媒介的这一双重属性,决定了其选择性传播必然包括着服务政府和服务民众两个基本维度。媒介政治化条件下,各国媒介对于公共事件的新闻选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政治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体现出或是服务政府、或是服务社会民众的政治立场。
  一方面,作为政府代言人,媒介常常会充当政治宣传的工具,其信息选择表现出服务政治的倾向性。媒介要传播来自政治体系内部的、政府需要其进行传递的政治信息,例如政治纲领、政府决策、政策解释等,从而,媒介成为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在所有的新闻体系中,新闻媒介都是掌握政治和经济权力者的代言人”。[7]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度敏感性、高度争议性的政治事件,媒介在进行信息选择之前,通常会先行召集机构高层会议进行讨论,做出新闻题材的传播选择。毛泽东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谈话》中指出,“有的消息,我们就不是快登慢登的问题,而是干脆不登。”[8]

推荐访问:媒介 能力建设 化与 性传播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