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全球化挑战下的民族精神教育


  [摘要]全球化带来了全球范围内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也给民族精神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其特点是对民族原有价值观的削弱。由于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故应该从处理好普世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等方面有效地增强我们的“软实力”。
  [关键词]全球化 民族精神教育
  [作者简介]王永利(1975- ),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硕士,长期从事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3-0134-02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场全新的革命。它所冲击的领域之广、力度之深,带来的社会变迁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不仅突出地表现在经济上,而且带来了政治、文化领域的趋同化与多样化的冲突。乃至有人面对如此急剧的变革忧心忡忡,预言会因为“文明的冲突”而发生所谓文明之间的战争。是否如此,我们不去探讨,但是,全球化使这个星球上的各个民族和文明都或快或慢、或主动或被动地打开了大门,各个文明的价值可以方便快捷地渗入其他文明的内部,对于一个国家赖以凝聚民心的民族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尤其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精神教育有着迫切的意义。
  
  一、民族精神及全球化的影响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具有该民族特色的特定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国家赖以凝聚民心的精神资源,又是民族文化精华的集中表现。首先,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传统性即民族精神都是其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都有其文化之“根”。从大的方面说,几乎每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可以追溯到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容便是当时诸子百家思想的集中体现。其次,民族精神具有动态性,它并不是在一时形成的,而是在其后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不断扬弃而逐步形成的。再者,民族精神具有开放性,中国民族精神的形成也是一个不断吸纳其他民族精神的过程。它以博大的胸怀容纳包括印度佛学在内的各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并由此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包容万物的精神境界。所以,我们今天弘扬民族精神,绝不是为了发古之幽思,而是为了应对挑战、与时俱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目前,关于全球化下价值观念冲突的研究蔚为火热,我们的民族精神面临的挑战实际上也是各个文明价值观念激烈碰撞的反映。我们虽然不能同意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引起文明之间的战争的政治预言,但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的激烈碰撞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今,我们的民族精神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其他文明价值体系的影响,其影响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正的方面来说,全球化可以带来新的有益的成分并不断地融入我们的文化之中,为民族精神赋予新的时代精神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即便会遇到一些波折,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将能够历艰险而弥坚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是,和当年佛教传入中国的情况所不同的是,全球化使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强势文化”的冲击,其负面影响十分突出,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我们民族自身价值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具体的表现有:
  1.青年一代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降低,对于传统的优秀文化知之甚少,而对于西方文化却充满了迷恋和崇拜。他们有关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少得可怜,有调查表明,一些青年学生竟然不知道《还珠格格》是发生在哪个朝代的故事,有些需要通过诸如《戏说乾隆》等电视剧来了解中国历史。相反,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认同正在加强,迷恋美国的大片,喜欢吃洋快餐,过西方节日,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代名词,甚至认为西方人信仰的基督教也比中国的宗教好,并以信仰之为时尚。实际上,这些现象背后透露出来的是民族自信心的丧失,是民族虚无主义在发酵。如果这种文化认同的危机长此下去,将导致青年一代成为“无根的一代”,这不仅反映了青年一代对自己的文化认识的无知,同样表明他们对西方文化认识的肤浅。真正深知西方文化的人,无不对当今西方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而忧心忡忡,对东方文明充满了崇敬,而我们的青年却弃之如敝屣。
  2.对于传统的优良道德缺乏继承。尽管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现实中,却有不少背离爱国主义和传统优良道德的行为。这些行为尤其体现在青少年身上,例如价值观念个人化、功利化,漠视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追求高消费高享受,随意浪费各种资源;逆反心理膨胀,无原则,不理性地藐视师长,挑战权威,等等。这些行为不仅是部分青少年的悲哀,更应引起我们教育界的深刻反思。当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被视为过时的“垃圾”,尊敬师长和孝敬父母被视为缺乏个性、屈服权威而被抛弃,救危扶困的美德被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淹没的时候,我们的传统美德还有多少?
  3.作为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和得力工具,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以上负面影响起到了一个放大的作用。网络这种“数字化生存”模式,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进步,但其通俗化、直观化、虚拟化的特点使它多少具有崇尚平庸、消解崇高的负面功能。因为它和深邃的思想格格不入,而民族精神恰恰是一个民族最深邃思想的表现,那么网络对于这种崇高的消解便十分自然了。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整天泡在网吧里,沉溺于打游戏、聊天的大学生,能够成为“民族的脊梁”。相反,他变成所谓的“新人类”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这些“新人类”关心自己胜过一切。他们对鲁迅、孔子知之甚少,却精通游戏攻略;他们的全部知识构成大约是2000个汉字、3000个英文单词、几十首流行歌曲和一堆文体明星。我们不可能设想这样的“新人类”能够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我们也不可能设想这样的一代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为祖国为人民而奋斗。
  尤其是西方国家借助网络更加方便快捷地实施文化霸权,潜移默化地灌输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这种隐蔽性的灌输对于民族精神的侵袭更大。从丹尼尔·贝尔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到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等,无不在宣扬资本主义获得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全面胜利,这种斗争的终结使西方的价值观念具有终极的价值,因而“顺理成章地成为西方全球化理论的主流”①,这些理论已融入了西方知识精英的意识之中,经过包装演绎而展现在影视、媒体之上,通过对网络绝对的控制源源而来,这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价值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力,对于缺乏阅历的青少年来说,冲击更大。
  
  二、应对挑战,有效增强“软实力”
  
  全球化虽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全球化毕竟是无法阻挡的,我们并不能因噎废食,关闭改革开放的大门。我们只有正视挑战,积极应对,在这场攻防战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软实力”,,才能壮大自己。以下几点对策可以为应对挑战,有效地增强“软实力”提供借鉴:
  1.爱国主义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政治前提。爱国主义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还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政治前提。虽然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已经占据了竞争的主战场,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马上会成为世界公民,事实上,现实中的政治斗争一刻未停。民族国家仍是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的形态,国家利益仍是世界政治的基本动力。西方大国始终坚持对中国进行分化、西化的政治图谋,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天真想法。如为什么有些人均收入超过中国的国家在享受着发展中国家地位,而美国却拼命坚持要中国必须以发达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在世贸的大门外苦苦等待?这恐怕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一切的所谓的平等自由的贸易,都是通过艰苦斗争得来的,一个不通过斗争来维护自己权益的国家,是不可能等到天上掉下来公平的贸易的。可以说,脱离了政治的经济全球化是不能想象的,不是我们要讲政治,而是事实如此。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

推荐访问:全球化 民族精神 挑战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