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义观念”的乌托邦想像与“原创文化”智识性理念逻辑的深度迷茫


  摘 要: 世界主义是当今全球知识界所推崇的一种新的思想观念。世界主义的思维逻辑表明,区别“我们”和“他人”不再以人种为条件,不再预先规定绝对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区别的思维模式(选择原则)正在为包容性区别的思维模式(肯定原则)所取代。以世界主义的视野反思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其焦点当是中华民族从生存本位立场思考世界和自身命运时,对一种新的“文化—价值理念型”的叩问、追寻和理性创构,对一种新的生存实践定位坐标以及导向、规制方式的寻索。世界主义思维下中国原创文化的实践过程,则是“现代性存在模式”的解蔽过程,新的共在、共生价值观的澄明过程——文化真我的自主呈现、本性复归的过程。其思维逻辑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用整体人格向世界说话。
  关键词: 世界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原创文化; 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 D5;G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283(2008)04-0033-09
  收稿日期: 2008-02-18
  基金项目: 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教科技司2005)
  作者简介: 袁祖社(1963—),男,陕西兴平人,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如“全球化”的概念一样,“世界主义”同样历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理论主张,人们对此褒贬、毁誉不一。何谓“世界主义”?当代德国著名思想家乌尔里希•贝克在《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一书中是这样理解和规定的:“……世界主义视角是将对文化不同的他人的尊重与每一个个人的生存乐趣结合在一起的。换言之,世界主义是一种继历史地衰退的民族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之后出现的又一伟大思想,这种思想也许能使人类活过21世纪,而不倒退到野蛮时代,将这种不可跑变为可能。”[1]3“即将产生的伟大思想可能是自我批判的世界主义,除非它不能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理解欧洲现代化的古老传统。”[1]287不仅如此,“世界主义的想象代表着人类本身及其利益”[1]4。当然,乌尔里希•贝克如在“世界主义”问题上是审慎的,该书第一章《以世界主义为着眼点的新批判理论》和最后一章(第八章)的标题《写给正在到来的世界主义时代的简短悼词》,充分说明贝克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如果说,贝克的立场基本上是肯定性的,那么,以赛亚•柏林的否定性立场则更坚决得多。早在1991年,柏林在接受意大利一位杂志主编的采访时说到:“我和赫尔得一样,认为世界主义是空洞的。人们若不属于某个文化,是无从发展起来的。”“一旦生活方式的多元性被认可了,不能融合的各种不同观点也就能够彼此尊重。要用高压手段把异己成分都扫除,恐怕没那么容易。”[2]
  在中国文化的变迁历程中,以世界主义的视野反思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直面临着立场选择和定位问题上的诸多迷茫。思考和指陈世界主义观念下中国原创文化问题,本文立足的是对中国原创文化的“现代性境遇”及其反思性突破的内在逻辑及其演进机理,取的是生存论哲学的分析向度和价值论人学的研究进路。因为,按照有的中国学者的观点,中国现代文化的麻烦在于,“‘原创性’中似乎还要包含着本土‘原生性’即‘本土性’。说穿了,对抗西方文化的‘殖民’,继‘军事殖民’、‘经济殖民’之后,据说‘文化殖民’成了当前世界的主要形式”[3]。有必要说明的是,由于作者的学力、学养所限,本文所做的,充其量只是一些必要的前提性问题的甄别和澄明工作,不拟过多地论及操作层面的中国原创文化的实践问题(目标虽很难预期,过程亦曲折艰难无比,但依然按照文化自身的逻辑,持续地前行着)。既如此,那么,在世界主义的思考范式和叙事框架下审视“原创文化”的诸多问题,就必然面临着一种新的两难处境和尴尬。
  由此所引出的进一步的问题是,对中国原创文化的发展和文化原创的中国式实践而言,“世界主义”究竟是一种新的激活性场景——民族文化自我创造和自我提升的契机,抑或是一种新的限制性条件?涉及本论题的核心是:世界主义视野究竟为中国原创文化提供了哪些足以使这一文化获得新的生命活力的因素?世界主义视野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主创新是一种新的视野、一种新的历史范型,还是一种限制?
  对此的应对思路,还是得回到康德式的追问:世界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原创文化意欲何为?何以可能?由是可知,我们思考的焦点,当是中国原创文化赖以建立的基本话语范型即“知识型”和“理念型”的问题,因为所谓“知识型”和“理念型”的主要工作,“是确定特定文化的性质及其在世界中的角色——即为文化获得定义提供基本话语规范”[4]。
  
  一、 对“现代性意识形态假设”的反思与批判立场:中国“原创文化”对“世界主义”下人类生存的窘境问题的艰难应对
  
  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可以肯定地说,源远流长的世界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业已并正在成为一种影响、指导中国原创文化焕发新的生命活力的思维框架以及合法性建构的理念依据。当然,世界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文化现象,裹挟着经济、政治、传统、民族等多种因素和力量的角力,对此,中国原创文化从一开始就必须保有高度的理性觉知。
  世界文化的传播历程与演进逻辑表明,近代以来,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各种原创文化形态,几乎无一例外地持续遭遇着以普遍性逻辑横行于世的现代化实践以及“现代性文化”的强大冲击,从而陷入多方面的深刻危机。“现代化过程在两个方面同时发挥其影响力:一方面,它破坏了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为适应现实生活而不得不有所改变,尽管这种改变是被迫的、不情愿的。另一方面,它使人们对后天获得的自我身份认同产生怀疑。在变革的年代里,人们突然感到无所适从,因为现代化破坏了生命的世界性原始背景,人们失去了原有的生活依托,今天的世界已变得不再可信了,同样,民族的文化价值和有效性也受到质疑。而这将导致一场非常严重的危机,并孕育着巨大的危险。”[5]66
  面临现代性的挤压与冲击,原创文化必须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已经不是“何以可能”的抽象追问,而是转换为一个更为严峻、更为紧迫的生存权的问题:凭什么坚守自己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以什么为原则和评判标准:生存方式的原创?价值观念的原创?等等。显然,在一个以“经济强权、军事霸权以及文化殖民权”为核心的狭隘的民族利益本位的世界中,文化的原创面临着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复杂得多的一系列难题和困境。威尔•金里卡坦言:“世界主义所认定的形式,一般说来,为特定社会实体或群体之特定理想所制约,代表着这一实体或群体的反应。”在金里卡看来,世界主义是反对地方城市、地方阶级和地方宗教团体的结果。但在当今世界,世界主义总是在与民族主义的对比中得到肯定。[6]218-219
  金里卡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触及到了世界主义的实质和真实面相。它启发我们:世界主义无论在好的或者坏的意义上,都构成了21世纪人类“文化性生存”必然遭遇的新的宿命性场景。世界主义时代的“原创文化”,只能是沿着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文化原创”的逻辑辩证前行,此乃本论题的真义所在。
  那么,何为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文化原创”逻辑?
  我们认为,原创文化是新世纪,对从人类生存本位立场思考世界和自身命运所需要的新的思维典范——换言之,一种新的“文化—价值理念型”的叩问、追寻和理性创构。用乌尔里希•贝克的话说:“只有到了有决心和能力用他人的排他性眼光观察一个被现代化束缚了的世界,使之在文化层面上觉醒并成为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在这个彻底被分裂的世界上才可能有安全。达成这个意义上的世界主义共识,弘扬承认他人渗透着种族的、民族的和宗教传统的、在交往中复苏的精神,在‘9•11’事件以后不再是一种道德败坏的幼稚的文字魔术,而是一个生存问题,……”[1]3

推荐访问:乌托邦 世界主义 深度 逻辑 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