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贡献


  1950年10月8日,美帝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和愤怒抗议,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同日,中共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松江(1954年8月1日与黑龙江省合并)、黑龙江两省人民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他们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踊跃参军参战,以实际行动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积极参军参战,抢占胜战先机
  
  抗美援朝战争具有规模大(敌人投入了大量的飞机、舰艇),陆军机械化程度高,诸兵种协同作战等特点。这场战争双方投入的兵力较多,消耗伤亡也较大。因此,需要源源不断的兵员和物资给养支援前线。
  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1950年11月1日,中共松江、黑龙江两省省委分别发布《关于扩兵工作的指示》,要求积极完成扩兵1.3万名的任务。两省人民积极响应号召,掀起了志愿赴朝作战的热潮。大批青年工人、农民和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和军事干部学校。两省都超额完成了扩兵任务,松江省达到1.7万名,黑龙江省达到1.9万名。同时,为了保证前线需要,两省还先后组织担架队,松江省组织了两批共3013付担架,黑龙江省组织了三批共2500付担架。此外,还动员民工111806人修机场,赴朝兵站、战地医院干部1634人,汽车司机300人支援前线。1951年3月,中共松江、黑龙江两省省委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再次做出扩兵决定。扩兵工作中,广大党、团员带头报名,发挥模范作用,一个月时间即完成了扩兵任务。松江省约4000名新兵奔赴前线,黑龙江省近5000名新兵入朝参战。两省赴朝参战的志愿军战士政治觉悟高,战斗表现好,其中涌现出一大批战斗英雄。著名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两名“活烈士”井玉琢和李玉安,即是黑龙江省优秀志愿军战士的杰出代表。
  除此之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自愿报名参军参战。松江省组织了大批的大车、汽车、马匹支援战争,同时大批的司机、技工、医生、学生、武工队干部等志愿去前方服务。哈尔滨医科大学3000多名教职员工组成白求恩青年医疗队;省立助产医院和哈尔滨市护士学校370余人组成“南丁格尔救护队”自愿参加抗美援朝;哈尔滨市790余名司机志愿报名赴朝参战;哈尔滨市还成立了为前线培养司机的汽车驾驶学校,分批为前线输送驾驶员,他们与全国其他城市派出的汽车驾驶员一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顶着敌机的狂轰滥炸,铸就了“摧不毁、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广大农民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民工队;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组成的战勤服务队,纷纷奔赴前线。参战人员在战场上表现出英勇的忘我精神,不怕危险,在高山峻岭上,在冰天雪地中,为祖国为和平勇建功勋。民工和各种战勤人员,在朝鲜与志愿军一起克服困难。他们吃着炒面,爬冰卧雪抢救伤员;冒着生命危险抱走定时炸弹,按时顺利完成运输任务。他们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还以国际主义的精神救护和安慰朝鲜人民。他们的英雄行动,赢得了朝鲜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赴朝服务的铁路员工和汽车司机,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一道,为建设钢铁运输线,保证作战物资的运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开展劳动竞赛,打造强劲后勤力量
  
  根据中共中央“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中共松江、黑龙江两省省委以做好支援战争的动员工作为中心,将和平时期的经济
  自愿赴朝服务的汽车司机待命出发建设转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时生产。与前方战场相配合,后片各界人民群众开展了热火朝天的支前活动。各行各业都把努力发展生产、做好本职工作、支援前线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两省人民热烈地开展了爱国增产节约竞赛运动,一方面为国家积累财富进行经济建设,同时也以最大的财力、物力支援了叶国人民志愿军。松江省在后方生产战线上的工人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工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全省职丁在丁业生产中提出“工厂就是战场,工具就是武器”的口号,国营工业在1951年的生产总值超过了1950年生产总值50%,增产节约成果远远超过了预定任务,私营工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也进一步得到发展。黑龙江省的许多工厂也开展了爱国主义的劳动竞赛,超额完成了工业生产任务。齐齐哈尔市8个国营工厂完成任务超过原计划11%,地方工业23个工厂也超过原定任务的13.8%;马恒昌小组积极学习推广运用高速切削技术,采用多刀多刃及按指示图表进行有节奏生产,给国家创造了价值6200吨粮食的财富;铁路工厂康学福小组创造了27种胎型,效率提高了214倍。
  在农业战线上,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增产节约的号召,普遍开展了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农民们提出以“加强合作互助组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接受新耕作法,扩大产田面积、多生产、多打粮”的实际行动来支援志愿军。1951年,松江省农民已有近90%参加了各种生产合作互助组织,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需要,小型互助组逐渐发展成为大型组,而且试办了6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两个集体农庄。黑龙江省农民提出了“要人出人,要粮出粮”的口号,开展爱同增产竞赛运动。全省有3.3万个互助组订立了爱国丰产计划,参加竞赛的小组达到2.8万个。1952年,全省农业产量超过了原定生产477万吨粮食的任务,达到了500万吨,这是黑龙江省历史上的最高产量。通过爱国丰产竞赛运动,不仅激发了两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改进了农业技术,创造了丰产经验,涌现出了一大批丰产互助组和个体户,使黑龙江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
  在开展增产节约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和爱国丰产运动的同时,两省的机关、团体和学校也积极行动起来,工作与学习都出现了新的面貌。此外,国营商业与合作社及私营商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三、积极响应三大号召。推进战争走向胜利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捐献飞机大炮、订立爱国公约、做好优属抚恤工作的“三大号召”,在此号召下,中共松江、黑龙江两省省委提出“更多增加生产,推行爱国公约,展开捐献活动,做好优抚工作,大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争取抗美援朝早日胜利”的口号。松江、黑龙江两省人民纷纷响应号召,在两省抗美援朝分会的发动组织下,踊跃捐献,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
  
  1 开展捐献活动
  两省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

推荐访问:抗美援朝 黑龙江 贡献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