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山西大寻访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xsz/xxsz201106/xxsz20110619-1-l.jpg
  本刊记者:春泥特约记者:樊志萍
  小记者:张艺源杨景茹张佳悦李紫珺刘子睿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些什么呢?了解党的光荣历史,传颂革命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继承党的理想信仰、光荣传统、优良作风、高尚情操,坚定创造美好未来生活的信心,更加热爱党和祖国。而这也正是太原市东岗小学参与山西省少工委“红领巾心向党”系列活动,开展“红色山西大寻访”实践活动的真正目的。
  少先队员们走进现场,走出校园,搜集、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搜索,收获了不少的成果。
  
  太原解放纪念馆、牛驼寨烈士陵园位于太原市东山的牛驼寨。这片土地当年曾是解放太原的主战场之一。牛驼寨地势陡峭,沟壑纵横。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攻守太原的军事要塞,有“太原门户”之称。在解放太原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力举攻克牛驼寨等东山四大要塞。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太原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推翻了阎锡山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罪恶统治。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启迪后人,褒扬攻打东山四个要塞争夺战牺牲的烈士,一九五九年,中共太原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牛驼寨修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建成之后经过四次大的扩建修葺又于一九八八年决定在牛驼寨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太原解放纪念馆。这项工程于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四日破土动工,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太原解放四十周年之际竣工落成。
  一进大门就是纪念碑区。巨大的形似钥匙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解放太原纪念碑”七个镏金大字,这是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碑的高度是49.424米,寓意着太原解放的日子——1949年4月24日,与钥匙形的纪念碑一起象征太原获得解放,从此通往幸福之门。
  纪念馆的展区展出了428张历史照片和120多件实物,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太原战役的全过程,历史地再现了太原解放的雄伟画卷和战斗史实。
  在烈士陵园区里,一片苍松翠柏,这里排列着1896座烈士墓,安放着当年攻打牛驼寨等四大要塞时英勇牺牲的烈士遗骨。战士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了解了这些历史后,队员们在中队会上纷纷发言:要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为建设美
  丽的太原城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一中队:太原解放纪念馆、牛驼寨烈士陵园
  太原解放纪念馆是太原历史的见证,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六一中队的少先队员们进行了资料搜集: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在那里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教育。十月革命后,高君宇和邓中夏、黄日葵、许德珩等同学,经常聚集在李大钊那里,共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法和道路。
  五四运动时,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的高君宇,是这一反帝爱国运动中的主要骨干。5月4日那天,他同爱国学生冲入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赵家楼曹宅。当运动遭到反动军阀镇压时,他置生命危险于不顾,毅然担任了北京大学驻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代表,领导爱国学生继续斗争。为了进一步唤醒民众,高君宇于1919年10月加入了邓中夏主持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并很快成为该团的主要骨干和领导成员。他和邓中夏等人一起,先在城市组织讲演,后又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工厂讲演。
  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高君宇是首批成员之一,成为山西省的第一个共产党人。
  不久,高君宇又被派到山西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经过他的耐心细致工作,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5月1日成立。
  高君宇于1922年7月党的“二大”上当选中央委员,担任党报《向导》的编辑。第二年在党的“三大”上担任了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受北京党组织的指派,到山西筹建党组织和筹划山西地区国共合作等事宜。1924年年初,他又同李大钊、毛泽东等一起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曾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
  广州商团叛乱时,高君宇的指挥车曾被叛军子弹击穿,他裹伤再战,协助孙中山迅速平定了商团叛乱。1924年10月,他随孙中山北上。
  高君宇本来就有肺病,经常咯血,在广州的紧张战斗生活,使他的身体更加孱弱。随孙中山北上一路劳顿,病情愈加沉重。他在北京住院后,仍一心想着党的事业。病情稍有好转,就一再要求出院,抱病出席了1925年1月在上海开幕的中共“四大”和3月的国民会议。就在这时,他突患急性阑尾炎,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年仅29岁。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高君宇如是说。为了争取自由,他选择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为了争取解放,他用那可歌可泣的故事,完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让队员们懂得了尊严的内核是不灭的信念。
  
  半个多世纪前的三晋大地上,无数优秀的山西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许多海外的中华儿女踊跃参加。六二中队的少先队员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
  印尼归国华侨李林就是其中一个光辉代表。她作为一名抗日队伍中罕见的跃马持双枪的女指挥员,把满腔热血都抛洒在晋北战场上。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幼年随养父母侨居印尼爪哇。14岁时,李林毅然回国求学,她先后在福建集美中学、浙江杭州中学学习,1935年春转到上海爱国女中就读。一年半后,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
  1940年4月下旬,敌人调集8000余人,对雁北实施新的“扫荡”,李林随第十一专署机关、群众团体、后勤部门和干训班等上千非战斗人员行动。4月26日,大队人员在西平台村被敌包围,村中又只剩下政卫连、骑兵排这一点战斗部队。在危急时刻,李林向地委武装部长提出,自己率骑兵排向东冲,掩护机关向南突围。李林一马当先冲在前面,身体几乎直立马上,双手左右开枪,很快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敌人被李林的骑兵打昏了头,误以为李林是突围主力,慌忙调转兵力向东面增援,我部大队人马趁机向南冲出了包围。但是起诱敌作用的骑兵排冲出不远,便遭前堵后追,经反复冲杀,李林等人被日军的机枪压在一个沟下。她率剩下的同志击毙了敌人的两名机枪手,跃马奋力冲出沟口。就在冲到村后的羚羊山时,不幸战马中弹,李林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这时她身边两名战士相继牺牲,自己右腿中弹,胸部也受了伤,但依然战斗不止,仍用驳壳枪和小手枪左右开弓射击,毙伤敌人数名,以致敌人只好对她远射,不敢近前。最后,李林从腰间抽出了一支小巧的八音手枪,镇定地扫了一眼:手枪里仅有一颗子弹。这时,李林感到腹部一阵剧痛袭来,那是三个月的胎儿在动。她下意识地用手抚摸了一下疼痛的腹部,用左手扶着土圪塄,咬紧牙关,猛地站立起来,将手枪对准自己的喉部,从容地扣动了扳机……年仅24岁的李林壮烈殉国。
  高君宇、左权、刘胡兰……通过资料搜集汇总,队员们了解到,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有许许多多像李林这样的革命先辈流血牺牲,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寻访活动还在继续,了解历史越多,队员们的感受越深,感动越多。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90年的奋斗,用流血牺牲换来的。

推荐访问:山西 寻访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