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内容与载体研究


  摘 要: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专业的社会交流与服务活动则是互动的基础。民政管理专业要以专业教师为主体成立专业团队,以行业专家为依托成立社会团体,以专业学生为辅助成立志愿组织,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政策咨询与建议服务、科研开发与应用服务、教育拓展服务和专业资源服务。
  关键词: 民政管理专业 社会服务 内容 载体
  民政管理专业作为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和民政人才的主要渠道,承担我国民政事业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的重任。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和引导社会发展是民政管理专业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职能。民政工作本身涉及面广,既有为普通百姓特别是困难对象、优抚对象服务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救灾、社区建设、优抚安置、专项社会事务等服务,又有面向地方和社会组织的区划地名管理、民间组织管理服务,这就要求民政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自身能够提供的服务内容要和民政业务的社会服务特征相一致。
  一、民政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方向与内容
  依托行业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政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要紧密依靠民政行业,培养民政行业需要的人才,开展行业需要的服务活动。
  1.学习和解读政策制度,为行业提供智力支持、政策建议与专业咨询服务。
  民政管理专业的教师掌握行业最新的动态是自身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应当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民政部、各省市民政厅(局)制定的政策文件进行及时学习,甚至要加强对个别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吃准、吃透文件精髓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后,可以结合地方实际和专业发展需要开展相应的服务活动。
  (1)提供智力支持。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各级地方民政部门在制订规划、解决工作中遇见的具体难题,都有向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时。专业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对行业政策的钻研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如规划的撰写、专项调查研究等。
  (2)进行政策建议。民政政策法规的制定需要集思广益,离不开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民政管理专业的师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参与,如某项政策法规制定时发送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每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的课题进行选题推荐、积极主动承担行业的标准制定、某项决策的建议等。
  (3)开展专业咨询。充分发挥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民生、政府参谋等领域的作用,开展项目策划和公益性社会咨询服务。总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对行业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见的难题进行共同思考、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二是为社会人员提供民政行业服务信息服务,如给想选读民政管理专业的家长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答疑、主动为社会大众宣传或解答民政新政策等;三是开展公益性服务活动。如以社会工作为主的社会服务机构通过深入社区,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小分队、社区服务小分队、企业员工职业心理咨询服务小组等,积极参与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组建社会灾害心理小组,在遇到社会自然灾害时,积极投入国家抢险救援工作,为灾后社会稳定和受灾群众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心理干预。
  2.科技开发与应用服务。
  根据专业特色和校企合作领域及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社会技术服务。第一,技术基础研究。将现代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移植到相关应用领域,实现技术创新。如与相关医院、康复中心联合开发现代具有远程监控和通信功能的医疗、康复仪器等。
  第二,技术改良。到企业寻求直接的需求,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设备、技术资源和市场需求信息,整合校内人力和物质资源,跨学科专业进行联合攻关,改良企业技术和工艺。如民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计算机人员联合开发设计和更新民政应用系统,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优抚安置系统等。
  第三,新技术推广。利用学校技术中心向社会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如现代康复技术新设备、新治疗方案等。
  第四,开展基础技术理论研究服务,如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创新、对国内外先进做法的归纳与总结、承接民政项目调查研究、推广先进经验、进行具体项目实验等。
  3.教育拓展服务(继续教育服务)。
  《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民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民政系统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4万人,同时,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50万人、养老护理员600万人、灾害信息员75万人。完成一轮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鉴定,实现全员持证上岗。这既给我国民政事业带来了福音,又给与民政相关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带来了机遇。开展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成为民政管理专业教师的必修课。这些继续教育服务主要包括:民政系统基层干部培训、街道社区干部培训、婚姻登记员培训、殡葬行业技术工人培训、社会救助人员培训、福利彩票营销员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灾害信息员职业资格培训、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知识培训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
  4.专业资源服务。
  专业服务总结起来就是两大类,走出去和请进来。在民政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物质设施、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本身可以作为社会服务的筹码和依托。一则可以把服务对象请进来,利用专业的实习实训设备与场所开展示范交流和场景演示,让设施设备最大化利用、效益最大化;二则可以互派人员进行交流锻炼,相互体验岗位职责和满足专业需求;三是在行业与学校的交往中,专业教师可以了解最新行业动态,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提供给行业,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二、民政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载体建设
  开展社会服务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但都必须根据不同的行为特征、服务能力分类开展。大卫·麦克里兰认为,能力具备多维内涵,“有通用能力、可转移能力和独特能力之分”。民政管理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同样蕴含上述三种能力成分:有些能力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是任何一个主体从事社会服务活动时所需要的、共通的能力成分结构;有些能力原本彰显于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但具有可迁移性,能用于社会服务工作;还有些能力则是高校教师参与高水平社会服务工作所独有的素质要求。根据这种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服务队伍。

推荐访问:民政 载体 社会服务 内容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