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比较及指标构建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cjk/ncjk201820/ncjk20182045-1-l.jpg
  [摘 要]由于民政事業单位性质和业务范围不同,完全照搬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并不能很好地指导民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因此,本文借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首先对民政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再结合民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构建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F810.6[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民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服务的监管者,其内部控制的建设有效性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益性机构庞大且内部管理粗放,工作效率低下,造成民政部下属的民政事业单位的违法违纪案件越来也多,贪污社会公益资金等案件时有发生,已成为民政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国家深化政府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推进,要进一步提高民政事业的单位服务水平,要完善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需要构建一个关于民政事业单位良好评价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评价机制来完善民政事业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2 现有的评价模式比较
  依据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评价模式:目标导向模式,要素导向模式,整合导向模式。
  2.1 目标导向评价模式
  该模式首先是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这样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也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或者能够实现其目标。该种模式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能反映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也能从多个角度反映内部控制的水平(唐大鹏,吉津海,支博,2015)。其次,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最后采用内部控制导向模式,能够获取信息,评价成本比较低。但是缺点在于以量化指标去评价灵活性差,每个企业的特点不同,不能适用于所有企业。
  2.2 要素导向模式的评价
  该种模式主要以企业内部的要素为特征,且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都是是以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以及对控制的监督等五个基本要素为核心,并且陈汉伟(2010)以五要素为对象,制定了一套142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该模式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以要素作为评价依据更具有科学性,而且唐大鹏(2015)认为五要素作为内部控制的评价模式,更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其次,该模式符合现有规定,容易被执行单位接受。但是由于需要内部控制人员的主观判断,可靠性差。
  2.3 整合导向模式的评价
  整合模式是结合目标模式和要素模式的优势,为内部控制的评价理论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尝试将不同模式整合,包括池国华(2009),吴秋生和杨瑞平(2011),马方和冯建梅(2012)等。该模式与目标模式和要素模式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效果,但是指标的量化和设计是一个难点。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有的内部控制的模式比较发现,整合的导向模式既有目标导向模式的披露监管的作用,也有要素导向模式自我检查和自我完善的作用,因此更适用于对民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考核和评价。
  3 民政事业单位内部评价模式存在的缺陷
  现有的文献资料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只有少数理论研究也是借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来展开,由于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的资料数据较难以收集,因此结合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以及案例研究都几乎没有。基于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从单位整体层面和业务层面,以内部控制目标为导向的基本框架。尽管没有一种模式能够解决所有的民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但是赵小刚(2016)对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进行研究,这为我们开展对基本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进行研究提供了借鉴。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发现,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存在以下缺点。
  首先,现有民政事业单位评价模式都是借鉴行政事业单位模式来进行研究,而该种模式都是采用静态的评价模式,对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以及循环性没有考虑。
  其次,指标设置上也是借鉴行政事业单位的指标设置,主要集中在经济活动合法和规定、财务的真实和完整性等目标上,这些指标并没有结合民政事业单位本身的特点去考核,特别是对于民政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以及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这个两个方面上缺乏量化的指标,而由于近年来,民政事业单位贪污、挪用公益资金的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保护资金安全,舞弊腐败的目标上的考核尤为重要。
  最后,评价体系主要是定性指标,由于定量数据难以获得,因此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量研究少,更没有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以及评价机制。
  4 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构建评价指数先把指标分层
  结合赵小刚(2016)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动态循环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从三个方面设计,其中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36个。
  4.2 民政事业单位评价指标的改进
  与行政事业单位相比,民政事业单位有其自身的不同,因此如果完全照搬行政事业单位的评价指标以及给予各个指标赋予同样权重的分值,必然不利于对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因此,针对民政事业单位业务性质和内容,对以下几个指标赋予的分值较高,主要是具体层面的几个部分,尤其关注以下岗位的评价,第一是领导责任和决策机制,领导分管责任明确和决策的科学民主是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能够成功的关键,不少民政事业单位决策机制不民主、科学,造成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摆设,得不到具体的执行。第二是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我国政府单位对财政的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力度较差,由于对民政事业单位的监管薄弱,不少单位预算编制不合理,有的甚至没有预算编制,因此要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提高执行的力度。第三是公众满意度赋予高的评价分值,民政事业单位更侧重于社会公众服务,社会公众对民政事业单位的满意度一直不高,在于民政事业单位忽视了公众对其的评价,因此,让社会公众给予这个指标去打分,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民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提高民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4.3 自我评价
  民政事业单位先根据标准自我评价打分,然后再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平均分,得出综合评价得分,各个民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民政事业单位本身的工作特点和范围,增加或者删除有关指标,不断优化并完善指标评价的体系,提高评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4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该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能够立足于本单位的自身情况,但又要有主次之分。通过将不同单位内部控制的打分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各自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同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去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出有统一标准有能结合本单位实际的制度,优化内部控制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 研究结论
  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其自身发展,以及提高公众的满意度都有重要意义,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的评价体系是提高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执行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不同的评价模式进行比较,结合民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范围,从三个方面,即评价指标设置、评价指标的衡量以及评价方法的改进对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最后构建具体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唐大鹏,吉津海,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会计研究,2015(01).
  [2] 赵小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全面动态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6(09).
  [3] 修敏清.探究加强民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9).

推荐访问:民政 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 构建 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