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啸灾区巨额捐赠的背后


  
  中国的捐助增加了30倍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灾难在圣诞狂欢的“闭幕式”后袭来。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宣布向受灾国提供价值2163万元人民币的物资和现汇援助。
   而谁也没有想到,灾难导致的死亡人数会成几何级数的攀升。在海啸冲击波开始向全球扩展时,各国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巨灾。
   12月31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受灾国家驻华使节和部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时表示,中国将在以往援助基础上追加5亿元人民币的救灾款,此时,中国捐款总额折合美元达6200万。
   外交部负责有关工作的一位官员说,此次大规模对外援助涉及20多个部门,由于灾难巨大,才决定增加5亿元,决策是中央作出的。
   1月6日,温家宝在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承诺,再提供2000万美元用于多边救援和重建。按照2003年的官方统计数字,中国的捐款额相当于26万多农民的年总收入。
  
  我为苦难的人们做了什么
  
   中国领导人为全体国民做了表率,不仅以个人身份捐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海啸峰会时,也将16吨救援物资带上了专机。还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像这样做的。
   在出席会议时,温总理在发言中说?押“我们愿分担你们失去亲人、朋友、同胞的痛苦与悲伤”,“全体中国人民、本地区各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都将与你们同舟共济、共赴时艰”。
   在民间,出现了类似于“捐款竞赛”、“爱心竞赛”的情形。公众也对应该如何捐款发生了讨论。
   有人问:国内需要帮助的人群也很多,有善心为什么不可以先帮助自己人呢?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1月6日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针对此类问题做了公开回应,“部分公众将这次援助受灾国体现的同情心与国内赈灾情况相比较,这不是国内绝大多数公众的情绪”,“他们没有把这个事情简单地看作是他国的事情,而是真正地把它看作是自己家里的事情。”
   绝大部分民众支持政府和民间捐助。有代表性的理由是这样的:
   其一,爱心胜一切。中华民族是个素有仁爱之心的伟大民族。有这样一段名言?押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岛屿,而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永远不要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
   其二,爱国家、爱同胞的道理。中国在崛起,周边国家正在瞧你的行动。突如其来的海啸之灾,正是中国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何况我们有众多的华裔同胞生活在东南亚,我们的捐赠,正是化解冤冤相报的良药。
   其三,为自己的道理。很多国内的旅游业者因为这场海啸而有失业之忧。所以说,受灾的不仅仅是某个毫不相干的国家,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
  
  走向责任政府和公民社会
  
   应该说,此次援助充分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体制性优势。截至1月6日下午2时,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华慈善总会已经收到捐款和捐款承诺7509万元人民币。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刘先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此次慈善活动具体的接收捐赠单位是中国红十字总会和民政部代管的中国慈善总会。
   “慈善总会在地方没有分会,只有慈善协会?穴或者慈善会?雪,地方机构要将有关捐款情况报给本级民政部门,每天下午3点之前,后者要报给民政部,第二天早晨10点之前,我们报给国务院。各地红十字会是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分会,所以它们要向总会报告,总会再把有关捐赠情况报给民政部。”
   “这次公众的捐款热情非常高,和以前的援外相比,可以说是空前的,慈善总会和红十字总会的财务监督管理非常严格。我们有热线电话,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们。”
   也有人对进一步搞好捐款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很多政府机构一样,北京市某区财政局的尹先生所在的单位也接到上级的一个通知,号召大家为此次海啸捐款。而他本已准备自发捐款。
   尹先生说,在国外,这一类工作,一般都是由慈善组织通过慈善人员和志愿者来做,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这不仅仅是一个捐款的问题,还可能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等很多“热点问题”。
   “政府越是管得事无巨细,人们就越会对行政产生依赖,自己的能力就会越低,越低就越依赖政府。而政府就有可能觉得可以利用权力去做一切事情,但这是不可能的。”他说。
   2005年初,中国人的表现值得骄傲,但是如何让这次“骄傲”所整合的价值成为建立公民社会的基础,是今后中国社会治理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意味着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以及负责任的社会中介组织、负责任的大国国民。

推荐访问:灾区 海啸 捐赠 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