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经过十七年的实践模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以下简称“民社学院”)秉持“爱心助人,公义务实”的理念,将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实习实训模块,形成了“专业支撑、社团运作、项目驱动、考核激励”的志愿服务制度化体系,先后培养高校志愿者6500余名,累计开展150余万志愿服务小时,有效服务数十万人次。
  【关键词】社团;志愿服务;制度化
  一、志愿服务发展情况
  1、借助实训体系,建立全方位志愿服务制度
  民社学院课程实训体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志愿服务贯穿始终。大一注重认知实践,推行自发性志愿服务;大二注重专业实践,推行指导性志愿服务;大三注重顶岗实践,推行自觉性志愿服务。出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义工制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社团管理办法》、《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实务导师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顶岗实践管理办法》等制度保障了志愿服务的有序、持续发展。
  2、成立专业社团组织,全面开展志愿服务
  社会工作学院先后成立了青年社工协会、人力资源协会、启扉协会、星城志愿者协会、农村社工协会、青少年社工协会、历奇协会、个案及心理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技术应用协会等10个学生社会团体。社团都已经形成自身的组织架构、管理办法以及特定的服务领域与固定的服务地点。
  3、依托专业优势,推行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
  民社学院志愿者具有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专业助人的基础性知识,掌握个案、小组、社区三大社工方法与心理咨询技巧。从2009年起开始探索志愿服务项目化運作,通过与外部基金会、公益组织联系,以项目的形式资助社团发展与志愿服务。
  4、完善激励机制,保障持续性志愿服务热情
  民社学院通过多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与学院素质拓展分、评奖评优及奖学金制度相结合的社团内部晋升与表彰”的机制,激励了志愿者保持持续的服务热情。
  二、志愿服务成效
  1、实现了届届传承,培养了大量公益爱心人士
  志愿服务非一朝一夕,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志愿者传承。如:残疾人服务开展已15年,有1000余位师生志愿者;农村志愿服务始于2002年,有专业教师常年驻扎;灾区志愿服务开展已有6个年头,先后有200余位师生志愿者参与等。不仅如此,许多毕业生走上社会后依旧回馈社会,开展大量的志愿服务工作,有些则已成会公益慈善界的知名人士。
  2、得到了社会认可,专业办学影响力得到提升
  民社学院志愿者服务在学校与社会中得到了积极的认可,先后获得3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残疾人志愿服务被评为2005年度湖南十大公益事件之一、百万助残先进集体称号;农村服务2007年被湖南人民政府授予湖南慈善奖;四川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民族社会工作集体奖”、“全国民族社会工作组织奖”。2016年3月,荣获第四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实习项目奖。
  3、完成了总结提升,形成了志愿服务制度化模式
  经过十多年模索,民社学院在高校志愿者培育与志愿服务发展方面形成了“专业支撑、社团运作、项目驱动、考核激励”的制度化体系,即借助实训体系,建立全方位志愿服务制度;打造社团组织,实行志愿者的分类管理;依托专业优势,推行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依托专业优势,推行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完善激励机制,保障持续性志愿服务热情。
  三、志愿服务发展中的不足
  与2016年建设卓越院校的要求相比,学院在志愿服务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跟不足:
  1、课程还未达到校级或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学院开设《成长小组》、《小组工作》、《个案工作》、《人际沟通》等多门课程,培养和传授了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专业精神、服务技巧。但是这些课程在实务性、系统性方面还没有达到校级或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
  2、对学生志愿服务社团的扶持力度不够。
  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不够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学院10个社团,虽然每年开展一百多次活动,但是由于经费的限制很多有效的服务或后续服务活动不得不终止,影响了服务的效果。二是学生社团缺乏专门的督导老师,每个社团的督导老师均是由学院专业课老师担任,专业教师既有教学任务,还有实习督导责任,更有实务团队需要管理,因此,学生社团的服务活动得不到及时、系统的指导。
  四、工作展望
  1、继续完善学院的志愿服务制度
  学院志愿服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有利于继续推进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目前学院志愿服务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自身的服务制度,并且在其指导下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2、完善服务课程体系,建设精品服务课程
  学院可以增设一些服务评估、服务技巧、服务倦怠方面的课程,将已有的课程朝校级、省级精品课程方向努力。
  3、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与支持
  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经费支持,一是加强与校外基金或服务机构合作获得资金支持;二是向学校申请部分资金。设专门的社团督导老师,全面而系统得指导社团服务。
  【参考文献】
  [1]钟蕾.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与保障体系论析[J].高校辅导员,2011(4)
  [2]赵迎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2)248-249

推荐访问:制度化 志愿服务 高校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