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的思想指南与行动纲领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以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为引领,从坚定不移地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等五个方面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指南;行动纲领
  【作 者】凌经球,广西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赵静,中共广西区委党校网络培训部主任、副教授。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8)02-0001-007
  一、引 言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工作,1989年1月在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时就指出:“民族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做好民族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1993年6月14日到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看望畲族群众时说:“民族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保证,意义十分重要。” [1 ]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的新贡献、新发展,并对新时代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做了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 ]15,27,47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深化与提升,内涵深刻,思想深邃,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思想博大精深,内涵极其丰富。笔者认为,其精神实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 [3 ]285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 ]285的“顶层设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艰辛探索,我们党找到了一条合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必然结果”,体现出“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必然要求”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 ]25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2 ]25。实践证明,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就能够得到切实保障,民族地区的经济就能够加快发展,社会就更加和諧稳定,民族凝聚力就得到不断增强。由是观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题中之义,也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 [3 ]300的必然选择。
  (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4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在5000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汇聚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学者李臻认为:“所谓‘命运共同体’,是指建立在共同的历史渊源、共同的现实利益以及共同的未来愿景之上的,强调在互相交往和影响之中经历和分担共同的命运,呈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状态的共同体。” [5 ]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中华民族,在结构上具有鲜明的“多元一体”特征。费孝通曾指出,中华民族是指中国疆域内所有的中国人,“它所包括的五十六个民族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 [6]。在民族意识上,是全体中国人“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情感和道义” [7 ],同时也是平等互信的民族关系意识、凝聚共同利益的经济交往意识和包容互鉴的文化交融意识。由此看来,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既是文化共同体,也是政治共同体。徐杰舜等认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中,各民族之间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坎坎坷坷,但最终走向多元一体,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起作用。” [8 ]94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属性,包括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因此,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之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强化各族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强化各民族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强化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强化各族人民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强化各族人民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推荐访问:纲领 新时代 开创 工作新局面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