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统战工作,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执政党的政治文化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社会文化是影响海内外同胞关系的文化因素。在文化统战工作实践中,应将中华文化和海外统战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纽带作用,以文化认同推进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文化统战;文化认同;海内外同胞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02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和两岸统一的进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它是我们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建立共识和互信的最有利因素。增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对于我们保持民族特性,维护海内外同胞的大团结、大联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影响海内外同胞关系的文化因素
  (一)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家、族、宗、国,人际关系,重伦理,重亲情[1]103。“爱国主义情感、中华一统观念、群体至上意识、自强不息精神、人伦和谐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优秀的“和合”文化传统,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价值取向[2]。
  (二)执政党的政治文化
  作为执政党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执政党的国家统一观与侨务观对于海内外同胞关系影响最为直接。中国共产党以“一国两制”理论为核心的国家统一观,既照顾了台湾同胞、港澳同胞的具体利益,也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侨务问题上,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也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侨务观。其既考虑到了海外华侨华人与所居住国的关系,也考虑到了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的联系;既考虑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具体利益,也考虑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三)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社会文化
  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观念形态与价值取向等方面既沿袭和保留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又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着自身独有的文化特性。比如,台湾居民使用的文字始终是汉字,并将繁体字作为其通行的字体。当然,与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台湾也有一些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如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等。由于多元混合文化在香港和澳门的和谐共存,形成了香港和澳门同胞独特的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西方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海外华侨华人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融合了他国文化中的有益成分,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侨华人文化。这些都体现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兼容并蓄、宽容并济。
  二、开展文化统战工作,推动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
  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所具有的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使我们在文化统战工作实践中,应将中华文化和海外统战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纽带作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一)以文化认同推进台湾同胞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1.传承历史和地理文化的渊源性,推进台湾同胞对一个国家的认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民俗文化传统。在台湾,无论是节日习俗、喜庆婚丧、饮食习惯等方面“处处表现闽粤风尚,事事彰显中华色彩”。台湾的民俗之所以与祖国大陆基本相同,主要是因为台湾的现有人口中绝大部分是从大陆渡海过去的。因此,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传统价值观念、语言文字、民俗风情、民间信仰,已成为两岸同胞无法割舍的血缘情感,也成为互相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2.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进台湾同胞对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主题的认同。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明确指出:“‘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部法律将国家的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维护了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和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对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坚决反对文化台独。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国家统一重要的思想基础。通过中华文化为载体,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进一步融合,构造更为坚固的两岸文化纽带关系。据有关资料显示,经两岸最高行政当局批准的两岸最早的文化交流是1982年4月8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七十年后的回顾国际讨论会”[3]。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两岸知识界和民众及海外华人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两岸行政当局的首肯,并且开创了两岸文化交流的先河。近些年,大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频繁广泛,经过两岸的共同努力,在教育文化方面的交流更是进一步增强了台湾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
  (二)以文化认同推进港澳同胞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1.通过“一国两制”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实践,推进港澳同胞对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认同。“一国两制”经过二十多年由政治构想到外交策略和政策、由理论到法律制度、由宪法制度到具体法制、由法制到法治的艰辛历程,不仅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香港、澳门与内地,特区与中央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也包含了两种不同法治文化的相互融合、借鉴和吸收。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港澳社会各界的认同。这除了“一国两制”自身的政治影响之外,还蕴含了丰厚的中华文化精神:追求统一、渴望和平、“和而不同”。
  2.增强对国旗、国歌和国徽的认同,推进港澳同胞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荣誉感和凝聚力。对祖国国旗、国徽和国歌的认识、理解、尊重和爱护,是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做到的。这种深刻意义和独特内涵的文化符号使祖国内地同胞和港澳同胞无论身在何处都是情系心连,有着实现祖国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荣誉感。回归后,香港立法会通过议案,要求政府规定所有政府建筑物和大学、中学、小学,须在国庆、“七一”和元旦日悬挂国旗,并规定全体师生须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以推动爱国教育。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形式,推进港澳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港澳地区进一步加强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比如,港澳文化部门和团体与内地的一些文化部门联合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内地一些知名的艺术团体不断到港澳地区演出。香港和澳门每年都会组织大批的学生来内地学习中文、普通话和中华传统文化,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华民族的人伦亲情和祖国山川河流的秀丽,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个文化认同的过程就是港澳台同胞融入祖国怀抱以及互相融合在一起的思想基础,是人心真正回归的内在标志。
  (三)以文化认同推进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1.弘扬民族精神核心价值,推进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运用中华文化开展海外统战工作时,首先应该高度重视海外侨胞长期在海外生活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属性,并将他们作为信赖的群体加以保护。即使华人在政治认同上转向了国籍国,树立了国家意识,但与保存文化根源,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相冲突。他们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种族与民族文化的认同。海外华人华侨这种既具有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又能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独特文化,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华人社会,也影响了海外华人华侨所在国(地)。
  2.利用乡土文化的传承性,推进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故土的认同。文化统战工作应从保护的原则出发,还原乡土文化的本位立场并因势利导。将乡土文化所显示出来的特有属性与海内外同胞联谊问题中更广泛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事项相联系,去发现其价值体现。此外,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从乡土文化最能体现本土文化特征的战略高度出发,在资金投放、政策倾斜、社会参与、市场介入等方面,做出有力的指导和推动。比如,在技术操作层面上,充分发挥和利用制度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整体优势,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将富有活力的乡土文化整合到海外文化统战工作实践中去。
  3.通过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推进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海外侨胞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促使我们在实践中,应将中华传统文化和海外统战工作相结合,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比如,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学院的作用,来进一步推动华文教育在海外的传播,组织文化社团赴海外文化交流。通过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交流和培训,使更多的海内外同胞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更贴近他们的精神需求,提高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层次和实效。
  展望新世纪新阶段的国内国际形势,统一战线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就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工作而言,我们应以“中华文化”为载体,运用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知识培育力、观念创新力、精神凝聚力、经济推动力、制度革新力和社会调控力,增进祖国大陆同胞与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的文化认同感,将我们同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心凝聚在一起,并汇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使我们的文化统战工作广泛而持久并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李宗桂.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2]王琳.中华传统文化与和谐侨社建设[J].侨务工作研究,2007.
  [3]娄杰.中华文化与祖国统一[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海内外 同胞 和谐发展 统战工作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