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六十年(四)——旅日台胞爱国奋斗的足迹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ais/tais201405/tais20140544-1-l.jpg
  从上世纪50年初至60年代中期,总数4000余人的旅日华侨、留学生先后回到祖国大陆参加建设,他们中很多都是台湾省籍同胞。回到祖国大陆的60余年间,他们为建设强大祖国默默无闻、尽心尽力,如今这些旅日台胞很多都已离世。他们的后代子女也继承了父辈们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己力。他们中有的从事新闻工作,有的担任高校教学,还有些利用语言优势为中日两国友好交往贡献心力。
  继承父辈爱国爱乡的一家人——杨春松和他的七个子女
  杨春松是台湾革命的先行者,1899年出生于台湾桃园县。1926年,他在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隔年被派回台湾从事农民运动,不久后加入甫成立的台湾共产党。他是台湾农民运动出色的主要干部,被捕3次,在1928年底的全岛大会任议长,并被选为台湾农民组合中央委员会委员长。不久被捕入狱,保释后他潜回上海,积极从事上海反帝同盟抗日活动。1932年,由于叛徒出卖,杨春松在上海被捕并被押送回台入狱,1938年刑满出狱后离开台湾,打算从日本转道去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战争。但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警察对其严加监视,无法脱身,杨春松未能如愿返回中国,只能留在日本见机行事。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然而不到一年,蒋介石在美国支持和援助下发动内战。杨春松立即在日组织了“台湾同乡会”、“东京华侨联合会”(后来改名为“东京华侨总会”)。为建设民主新台湾,他于1946年冬在东京成立了台胞的进步组织“建新会”。并出面与日本政府交涉,遣送在日战俘及劳工回国等事宜,从而协助中国劳工和战俘返回祖国。为了把中国大陆的形势准确及时地传递给旅日爱国华侨、留学生和日本人民,杨春松开始着手创建中国通讯社,于1947年年中正式宣告成立。按照中共中央与日共中央的协议,1947年6月在他的组织下成立了日共华侨、留日学生支部,并领导支部大力开展启蒙、组织工作,同时成立了“民主中国研究会”。 1948年10月在他的组织下还成立了进步的日本“华侨民主促进会”,并于1950年2月发展成为“留日华侨民主促进会”。其间,他往返日本、朝鲜和中国大陆之间,从事日共中央与中共中央的联络等工作。同时,为把转入地下的德田球一等日共领导人和党员干部多人护送到中国,做出很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杨春松在旅日华侨、台胞中积极推动爱国团结工作,遭到台湾当局、日警、美国当局的追捕。1950年回到祖国大陆后,他积极投入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之中,先后在华侨事务委员会、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等单位工作,在周总理和廖承志的领导下,分管接待和安排旅日归侨的工作;开辟中日民间外交、从事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1952年,他出席了在民主德国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1955年以记者身份随周恩来总理参加在印尼万隆举行的第一次亚非会议,1957年又出席了在埃及开罗举行的亚非人民团结大会。1962年,为革命事业一生奔波的杨春松因患肝癌与世长辞,终年62岁。他的7个子女继承了其一生爱国爱乡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努力奋斗。
  长子杨国光,高中毕业后1954年赴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留学,1960年后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工作。此后于1963年至1983年任外文出版社编辑。1984年调任中国新闻社驻日本分社记者、首席记者,大量报道日本社会、经济和旅日华人华侨的消息。1994年退休前,被评为教授级译审。作为中国研究前苏联谍海英雄左尔格的重要学者,其相关研究著作获得学界的赞扬与认可。
  次子杨潮光,1953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在对外贸易部(今商务部)从事翻译工作。1960年任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深造,1980年获悉尼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1985年被派往东京经济大学任客座教授,讲学一年。1999年退休后他没有停止教学工作,先后在本校和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文理学院及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任客座教授,还集30多年教语言学的经验,编写、出版了两门语言学英语教材,同时他受学校返聘担任了10年教学督导。杨潮光还曾选为全国侨联委员和北京市人大代表,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侨联主席期间热心侨务尽心尽责。从200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澳大利亚政府授予终身成就奖。
  三子杨震光于1963年考入华侨大学政治系,1968年毕业。先后在安徽省东至县梅城林场、东至中学、池州地委工作。1979年经统战部安排进入台盟总部工作,1981年至1982年在中央党校台湾班学习一年。历任台盟中央办公厅主任、联络部部长等职,后于2004年退休。杨震光还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为两岸关系发展建言献策。
  长女杨芳瑛高中毕业后,响应号召赴海南兴隆华侨农场默默无闻工作20年,1984年调到珠海拱北口岸中国旅行社工作,负责接待来访大陆的台湾同胞。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海市政协常委、珠海市台联副会长。次女杨淑瑛于华侨大学中文系毕业,曾经历劳动锻炼和农村以及地方教学工作的历练,后调至上海复旦大学。先后在校图书馆、国际政治系担任采编、行政级教学等工作。三女杨秀瑛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毕业后,在北京市外贸公司工作。曾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在本职工作中做出了出色成绩。四女杨幼瑛(杨小瑛)曾在北京市西城区委统战部工作,后随丈夫赴港工作,2002年返回北京后专职社区工作直至退休。目前她担任北京市日本归侨联谊会副秘书长,服务在京归侨、台胞。
  杨春松的7个子女在父辈精神的影响下,都在各自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心力,他们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为祖国的建设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奋斗。
  三兄妹为中日友好贡献心力——陈瑞华、陈月霞、陈兆华的祖国情
  旅居日本神户市的陈家是一户大家庭,兄弟姐妹12人,其中陈瑞华、陈月霞、陈兆华3兄妹先后在1953年和1964年回到祖国大陆。他们多年耕耘在日语翻译的岗位上,辛勤地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默默奉献着。1973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第二年,由廖承志会长率领的中日友好协会访日代表团中有6名旅日归国台胞,其中就有陈家兄妹陈瑞华和陈月霞。

推荐访问:爱国 台胞 归国 足迹 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