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的变迁与馆员素质建设


  摘要:我国图书馆发展经历了典籍藏书、官私和书院藏书和近现代公共图书馆等阶段。在信息化、数字化影响下,当代图书馆正由传统图书馆向复合图书馆变迁。图书馆员要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从思想、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外语水平等方面加强建设,以满足复合图书馆对其工作要求。
  关键词:图书馆;复合;馆员;素质
  作者简介:杨静(1979-),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江苏 南通 22600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41-02
  一、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变迁
  何为图书馆,图书馆就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1]“图书馆”这个词作为近代舶来品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其英文是“library”,来源于拉丁语librarium,原义为藏书之所。
  如果追溯藏书史,那其实就是我国图书馆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我国藏书历史源远流长,其演变过程大致是,“早期的藏书活动阶段、西方图书馆观念的传入阶段、改良派和维新派力主学习西方图书馆阶段、向近代图书馆转型阶段”。[2]在早期的藏书活动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典籍收藏时期,二是官私藏书、书院藏书时期。商周时期出现的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这为藏书准备了物质条件。彼时担任文化事务的史官和宗教事务的卜、贞人把占卜时间、占卜者姓名、占卜的结果等卜辞刻于甲骨上,从而形成早期的文献。所谓文献,古指“典籍和有学问的贤人”,今指“有一定历史价值或学术价值的图书资料档案”。[3]因此,就出现了专门进行有目的的收集、积累、整理和储藏管理的史官。这些史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古代典籍收藏的雏型。
  西周至春秋时期,宗主国与诸侯国专司文件起草与发布、典籍管理与提供检阅利用的史官逐渐增多。根据先秦文献记载,存放文献的地方的名称很多,有策府、天府、盟府以及室、周室、藏室等称呼,可能是分别收藏文献的处所,并由史官管理。这种专任典籍收藏的藏书室可以说是中国图书馆的起源。
  战国以后,过去的典籍收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转而成为以官私藏书、书院藏书为主,并且形成了写本书、印本书和近代机械印刷几个时期。这是因为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为藏书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物质保障。藏书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官府藏书;二是私家藏书;三是书院藏书;四是寺观藏书。秦汉时期主要是简册、帛书的盛行时期。自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导致了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到了东晋,权臣桓玄下令:“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4]从此,简策开始废除,简帛时代结束,图书进入纸写本时期。正因为图书以纸写本为主,书用纸卷写作,制作方法简便,利于流传,图书数量激增,从而全面促进各种藏书处所的建立。肇始于隋代的印刷术,到了五代后日渐成熟,导致印本书兴盛。从宋代至清末出现各种印刷方法,图书生产和流通趋向专业化,官刻、私刻、坊刻系统形成,是中国古代藏书体系走向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藏书版本增多,数量剧增,私家藏书目录相继编制和流传,部分藏书家藏书公开,亦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学术发展。与官府、私家藏书相互辉映的还有书院藏书。书院是宋元时兼有讲学、研究、进修诸种职能的文化教育机构,备有书籍,供学者和生徒使用。书院藏书的来源有朝廷赐送、私人赠送、书院自行购置等。藏书有专门楼库收藏,并有专门人员管理。藏书利用甚为普遍,在各种藏书类型中别树一帜,特别在书院教学、著述和研究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1901年,清廷诏令各省省城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各府厅书院改设中学堂,州县书院改设小学堂。书院藏书成为各地中小学校图书馆藏书的重要来源。
  到了近代,在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人士请求开设公共性的藏书楼。“1896-1898年共成立学会87所,学堂131所,报馆91所,并纷纷搜集新学、西学文献,设立藏书楼和阅览室。”[1]辛亥革命后,国家又进一步陆续建立了各种公共图书馆,并且颁布了相关图书馆的法令和法规。
  当代图书馆事业在党的各项政策支持下得到蓬勃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1979年7月9日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全国各地图书馆馆舍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并且制定和颁布了一批图书馆法规。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图书馆也正在向现代化迈进。
  二、数字化与复合图书馆诞生
  2009年底,执掌过世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的重组和转变的海伦·兴登,从伦敦来到哈佛,着手图书馆的改革。2012年1月19日,花费两年多时间,经历构想、调研、准备、设计四个阶段后,哈佛图书馆改革正式进入贯彻实行阶段。这次改革最重要的转变是“哈佛图书馆的员工将比现在少”,“一些职位将撤销,一些职位会有所变更,还有一些新的职位出现”。“哈佛大学最大的图书馆怀德纳图书馆资源共享部负责人兼作家汤姆·布鲁诺发表博文,将哈佛大学图书馆正在进行的改革,称为‘大屠杀’”。[5]从世界上这两个最重要的图书馆相继进行的变革可以看出传统图书馆的转型已走到前台。
  图书馆界两大巨头之所以相继实施重大举措进行变革,就是因为传统图书馆存在诸多发展“瓶颈”。首先是经费问题。图书馆经费预算的增长幅度与文献量和书刊价格的增长幅度不成比例。面对海量的图书期刊,图书馆往往有心无力,只能量力而行、适度购买。这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其次是储藏空间问题。面对日渐增多的文献资料,图书馆馆舍日益捉襟见肘。因为传统印刷文献资料体积较大、存储密度低,使得图书馆无法保证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储藏。这也是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次是文献资料的保存问题。文献资料由于材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质和白然老化等问题,再加上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损害,使文献资料遭到无法挽回的破损。此外,传统图书馆固有的不足之处还有:服务对象单一,信息检索的效率不高,用户受服务时间、地点、对象的限制,利用率较低,很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等。这些都使得传统图书馆举步维艰。

推荐访问:馆员 变迁 图书馆 素质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