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化时代政党意识形态建设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zxk/dzxk201210/dzxk20121006-1-l.jpg
  [摘 要]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积极倡导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政党也有其独特的意识形态,在倡导文化发展的和谐环境中,探讨政党的意识形态对促进政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意识形态是政党产生的理论基础;政党是意识形态的物质与实践载体。世界政党意识形态出现“中间化”,中国执政党意识形态出现“现代化”。作为执政党活动根本的意识形态正受到互联网的全面冲击,因此,在网络化时代应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建设。
  [关键词]意识形态;政党的意识形态;“中间化”;“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0—0035—04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政党也有其独特的意识形态,在倡导文化发展的和谐环境中,探讨政党的意识形态对促进政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
  要正确认识政党意识形态的概念,首先必须考察意识形态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应用语境。在社会科学领域,意识形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正如大卫·麦克里兰所言:“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是最难以把握的概念。因为它探究的是我们最基本的观念的基础和正确性。因此,它是一个基本内涵存在争议的概念。”[2]“摇摆于肯定的与否定的含义之间,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全部历史的特点。”[3]在《政治科学》中,意识形态是指相信社会可以通过遵循特定的教义而得以改进的信仰体系。
  古典自由主义,产生于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强调个人的权利、财产和理性。共产主义,追溯到18世纪晚期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强调一个社会的所有组成部分:艺术、音乐、建筑、治国方略、法律等,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内在理性的具体表达。马克思“把黑格尔颠倒过来”,使经济成为决定一切的内在理性。大多数意识形态都有着经济方面的内涵,因为经济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列宁“把马克思颠倒过来”,把马克思的理论应用于一个马克思曾表示过怀疑的落后国家。毛泽东把列宁的理论应用于一个更加落后的国家,并使其与现实更加切合。
  一种意识形态衍生出其他的意识形态。以图1展示如下:
  从图1我们可以很形象的看出,从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开始,向“左”,衍生出激进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分支;向“右”,衍生出保守主义的分支。
  (二)政党的意识形态
  被誉为意大利政治科学之父的加塔诺·莫斯卡说,“统治阶级不是仅仅通过已经拥有权力这一事实来使其权力正当化,而是试图为之寻找一个道德与法律基础,把它表现为人们通常认可和接受的原则与信仰的逻辑的和必然的结果。”[4]此处的“统治阶级的法律与道德基础”在政党政治中就是指政党的意识形态。
  从政党产生的历史看,先有政治思想的分野,才有近代英国辉格党与托利党的产生;先有了霍布斯、洛克、联邦党人等的现代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才产生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先有马克思主义,才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诞生。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总之,意识形态是政党产生的理论基础?熏政党是意识形态的物质与实践载体。
  1.世界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在法国,1988年,社会党人密特朗当选为总统,右翼政党领袖希拉克当选为总理,第一次出现了“左右共治”的局面。1995年,右翼政党领袖希拉克当选为总统时,社会党人若斯潘当选为总理,再次出现了“左右共治”的局面。
  在美国,民主党信奉自由主义,共和党则信奉保守主义,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党都强调要进行改革,并且在一系列国内外政策主张上趋向一致?熏如平衡预算、控制犯罪、加强美国的“世界领导者地位”、迫使各国开放市场、对中产阶级减税、增加军费开支、强调人权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英国的工党和保守党之间、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联盟党之间看到这种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趋势。这种情况下,政党的意识形态就有了越来越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
  2.中国执政党意识形态“现代化”。政党的意识形态就等同于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是以保持党的基本价值观不变为前提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变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促进了共产主义思潮和运动在这些国家的兴起。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尚未工业化的国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所要求的历史基础相差甚远。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且成功使其由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上升为主流的意识形态。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历史变迁的基本特征是由主导性意识形态向国家意识形态转变。新中國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在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在经济上照搬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同时,在意识形态上实行“大一统”式的整合。国家对意识形态机构加以严格的控制,不给其他意识形态流派以生存的空间。此时,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权力成为一元化的国家意识形态。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在苏联模式影响下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在意识形态上,中国共产党抛弃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元化的意识形态统治,为多元社会价值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推荐访问:网络化 意识形态 政党 时代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