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加强现代后勤士官人才培养


  摘 要:后勤士官素质的高低决定军队基层管理和训练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基层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强弱。多样化军事任务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战略任务。本文从构建士官知识结构、优化士官人才层次、加强士官人才培训和规范士官人才管理四方面来探讨多样化军事任务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队伍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现代后勤;士官人才;多样化军事任务
  
  一、构建现代后勤士官知识结构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涉及面更广,参与要素更全,运用手段更多,信息化程度更高,对人才的信赖性更强,这就要求后勤士官人才要有适应不同环境、应对多种挑战的综合素质。多样化军事任务都具有明显的信息化特征,这就要求后勤士官人才既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智能、体能和作风纪律的素质,又要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素质、科技素质和心理素质。多样化军事任务对现代后勤士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一)提高理论素养
  理论素养是一个自然人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素质。作为军队基层应用型人才的后勤士官,其理论素养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人文与自然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和军事素质四方面。思想道德品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法制观念等,思想道德品质是后勤士官人才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行动指南;人文与自然科学素养是指后勤士官人才达到满足专业学习和终身教育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素养,它是后勤士官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包括后勤士官应具有处理问题的缜密的思路和处变不惊的能力,具有爱岗敬业,勤奋务实,谦虚好学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军事素质是后勤士官区别于地方技术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主要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军人思想品质,必备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以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的需要。信息化条件下的后勤士官人才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这些理论素养,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更新实践知识
  专业技能娴熟是士官的标志,专业实践知识是士官人才生存的根本。专业实践知识是后勤士官人才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专门技能。信息时代的后勤士官人才应该是适应部队战斗、建设、管理等需要的“德、智、军、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管理型专门人才,重点是理论知识与专门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技术。信息社会,各种知识不断更新,瞬息万变,作为部队战斗力基础的“基础”的后勤士官人才,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实
  践知识,来适应部队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三)强化信息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战争对后勤士官人才的需求,并依托信息技术在后勤工作的发展与运用,我们必须研究信息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提出新理论、寻找新对策,大力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后勤士官人才。信息素质是后勤士官人才必备的素质,它包括:传播技能、革新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视觉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知识开发与管理能力和经营才智等。后勤士官人才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观念,达到观念信息化、知识信息化、能力信息化,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装备,有效进行信息采集和处理。
  
  二、优化现代后勤士官人才结构
  
  多样化军事任务条件下训练呈现出鲜明的系统集成特征,参训力量多元,训练行动一体,训练时空拓展,过去那种你训你的、我训我的条块训练,将被联合、融合、聚合、黏合的一体化训练取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出系统集成思想,用好人才以配强所有岗位,优化群体以升级整个体系。必须把训练体系中的每个单元、每个岗位、每个成员,都作为影响训练质量、制衡战斗力生成提高的关键加以优化,不使之松一节、短一板。必须选拔军政兼优、指技兼通的多通多熟型人才,以人才素质的复合确保作战和保障力量的聚合,实现作战体系的融合。
  面对信息化战争,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军事战略,制定新的建军思想,加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质量建设,强调信息、后勤和运输技术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后勤资源的灵敏性、可见性和易得性来改进对作战的后勤保障,使信息在未来战争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网络支持下,将生产商群体、战略级订货网络、投送节点、战略投送力量、战役级保障网络和依靠网络的保障实体或单兵(战术)联为一体,实施高度扁平网络化、全方位、无缝隙的聚焦保障。因此,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适应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需要,我们必须构建一支“战略型”“战役型”和“战术型”相结合、组织结构科学合理的高、中、初级后勤士官人才队伍。在后勤保障体系中,战略后勤处于最高层次,是关系军事斗争全局的后勤,统率着战役后勤和战术后勤的发展方向。战役后勤处于战略后勤和战术后勤的中间层次,是连接战略后勤和战术后勤的桥梁。战术后勤是军队组织与实施后勤保障的末端环节,受战略后勤和战术后勤的规范和指导,同时也对战略后勤和战术后勤有促进作用。在承担后勤保障的后勤士官人才队伍组织构成中,“战略型”后勤士官是精英,“战役型”后勤士官是脊梁,“战术型”后勤士官是磐石。形成和发展高、中、初有机合成后勤士官群体,创建一支结构科学合理的后勤士官人才队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事件,是我军战斗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加强现代后勤士官人才培训
  
  以信息知识为代表的现代知识是战斗力的增长点。有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必须以每年6%-10%的速度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知识保鲜期和人才保值期不断缩短,人才淘汰速率不断加快,我们必须把握时效性,注意超前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不断完善士官培训体制,培养造就大批训练转变所需的实用后勤士官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是后勤士官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对现代后勤士官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贯彻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在总体设计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方案时,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综合考虑。在构建任职基础、任职岗位、任职发展三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同时,要科学结合学历教育的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内容,使两类教育真正成为后勤士官学员成才成长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阶段,确保后勤士官人才培养过程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
  以岗位任职为导向,重点培养后勤士官学员的实践能力。任职教育要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积极探索后勤士官岗位任职培训的特点与规律,以促进后勤士官岗位任职为目标,按照逐级培训的要求,探索针对后勤士官岗位需要的,指挥、管理与技术合一的“订单式”“模块式”的多样化、灵活、开放的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以学历教育为基础,拓宽后勤士官人才的知识面,打牢后勤士官人才的文化基础,发展后勤士官人才的学习能力,使后勤士官人才能够主动紧贴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需要。
  (二)院校教育与部队培训相结合
  院校是新理论、新科技、新知识、新战法的重要发源地,院校教学科研成果需要向部队战斗力转化,部队为院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最生动、最直接的研究课题和实践经验,也为院校科研成果向战斗力转化提供了“试验场”。通过“双向转化”机制,保证院校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战法、新训法,及时快速全面地转化为部队战斗力;部队作战训练中总结出的新机制、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果,源源不断地升华为院校的教材、教范以及教学案例,成为推动院校教育创新发展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强大动力。

推荐访问:士官 人才培养 多样化 后勤 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