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所谓“人海战术”背后的历史真相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的贡献
  1946年2月,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黄仁宇曾作为国民党军的一个幕僚,随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郑洞国到达东北,在东北待了4个月。在郑洞国的司令部,黄仁宇负责“接收战地电话的讯息,汇集战情报告,参加参谋会议,接待外国特派员”。他虽然有时也到前线去,将弹药运交前线部队,但并没有实际参战。
  黄仁宇在东北的这4个月,正值国民党军汹涌北进,攻占本溪、四平,随后分路狂追东北民主联军。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巅峰期。就在这凯歌声中,黄仁宇参加赴美国进修的考试,考中后便赴美,入陆军参谋大学。1947年结业归国后,任国防部参谋。黄仁宇去美国后,东北国民党军每况愈下,由全面防守到重点防守,再到龟缩到长春、沈阳、锦州几个点,最后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辽沈战役及随之而进行的淮海、平津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已经是兵败如山倒。庞大的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最后只能退据台湾。
  黄仁宇在东北的这段经历和他后来得到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的消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对此,黄仁宇很不理解。他说:“内战在我心中留下一些无解的问题,让我有时觉得矛盾不安。我转念历史系,原因之一就是要消除这些疑虑。”
  1950年黄仁宇退伍后,便赴美攻读历史,获博士学位。黄仁宇潜心研究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后,概括出了大历史观。他从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出发,研究了中国现代国家的发展历史。他认为从辛亥革命直到当代的历史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黄仁宇说:“读者可以再三考虑目下的一段隐喻:中国是一只大型的潜水艇夹肉面包。”西方列强来到东亚后,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结构无力应对。随着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也开始了建设现代国家的过程。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建构了现代国家这块面包的上层结构。但是,这个上层结构和中国的下层结构是脱节的。因此,那时的中华民国是一个头重脚轻的政治结构。毛泽东领导的土地革命彻底重塑了中国的下层结构。然而,上下层之间还没有联成一体。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则重建了连接上层和下层的中层结构。
  黄仁宇的这一大历史观回答了他对国民党内战失败的疑问。正是由于中共深入农村,动员和组织农民,建立工农武装,开辟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最终使扎根于广大农民之中的中共战胜了头重脚轻的国民党政权。
  然而,黄仁宇将这种大历史观用于东北的战事,却推导出东北民主联军所以取胜是因为使用了“人海战术”,这就让人难以苟同。
  剖析黄仁宇提及的战役、战斗
  黄仁宇在其回忆录《黄河青山》中提到他在东北时的战况,并提到四平战役和在此之前的两次战斗。
  先说四平战役。从1946年4月8日起,东北民主联军以劣势装备,抵抗住了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新一军等部的猛烈进攻,扼守四平达41天。
  四平保卫战显示了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力,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对于遏制国民党军的进攻势头,起了积极作用。据黄仁宇回忆:“我带着不无敬意的语气表示惊讶,因为仓促成军的共产党军队居然守住四平街这么长的时间,阻止我们于缅甸一战成名的新一军的进攻。”
  黄仁宇还提到了四平保卫战以前的两次战斗。他说:“在4月的第一个星期,国民党的八十七师从沈阳移师长春时,林彪以4万人展开突击,几乎歼灭了整个师。两天后,林彪加强武装,进攻国民党的新三十八师,后者原是前驻印军的一部分,这次攻击受阻,共产党军队损失不下2500人。”
  黄仁宇所说的消灭八十七师的战斗即大洼战斗。4月10日左右,国民党军左翼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继占领法库以后,沿公路经通江口北上,孤军深入。林彪急调山东第一师、新四军第三师和由万毅率领的第七纵队等部共14个团的兵力在大洼、金山堡地区布置了一个伏击圈。15日,敌人进入伏击圈。当晚,东北民主联军向敌人发起攻击,在大洼迅速歼灭第八十七师的先头团,随后将其后续部队分割包围。山东第一师在右侧担任主攻。该师按林彪要求,每个团以一个营在前,两个营在后,呈梯次配置,并进行局部迂回包围。一夜之间,山东第一师连克秦家窝棚等6个村庄,直捣国民党军指挥机关所在地金山堡,同兄弟部队紧密配合,歼灭八十七师大部,毙伤俘敌4400余人。
  此次战斗,时任山东第一师政委的梁必业在回忆录中称为“诱歼”。如何“诱歼”,杜聿明的叙述比较有趣。据他事后调查,东北民主联军事先在大洼附近布置了一个集市,有卖粮食的,有卖菜卖肉的,有卖日用百货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其中有老乡,更多的是穿便衣的东北民主联军指战员。当八十七师先头团到达时,集市上的人都说共军早就撤走了,于是这个先头团的团长宣布队伍就地解散休息。当该团的伙夫忙于支锅做饭,官兵们走进集市,讨价还价,买吃买喝时,突然四周枪声大作,穿便衣的东北民主联军指战员都掏出枪来。这个团全部缴械成了俘虏。
  黄仁宇所说进攻新三十八师的战斗发生在1946年4月8日,是在大洼战斗以前而非以后,战场在四平以南的兴隆泉。此战,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了山东第一师,新四军第三师第八、第十旅和第七纵队主力共12个团围攻新三十八师,激战一夜,因包围不严,新三十八师突围而去,东北民主联军仅歼灭4个连。但这也是号称“天下第一军”的新一军自建立以来首次受创。东北民主联军损失与国民党军相当。黄仁宇说是2500人,这是国民党军虚报战果编造出来的数字。
  从战术层面说,东北民主联军运用的是“一点两面”“三三制”而非“人海战术”
  国民党的宣传机构为解释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在战场上何以屡吃败仗,通常爱用“人海战术”描述解放军的进攻。在这一大两小三次战役战斗中,四平保卫战是防御作战,同“人海战术”无关。和“人海战术”沾边的是大洼战斗和兴隆泉战斗,而黄仁宇所写的则是新一军所遭遇的兴隆泉战斗。
  黄仁宇写道:“一位新一军总部的参谋对我形容何谓‘人海战术’。他说:‘他们会在前线摆出1000人,但空间只有几百码宽,通常只能容纳下一个连。你会想,这些人不傻,他们只是疯了!但让我问你,你可以砍杀多少人呢?400,500或甚至6007你把这些人打成碎片,可是这些人的后面还有几百人在那里。相信我,他们绝对可以收拾你和你的机关枪。’”

推荐访问:人海战术 真相 历史 黄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