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下阻强敌 平汉线上歼残军


  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经过谈判桌上和战场上的激烈交锋,于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定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并予以公开发表。但毛主席对此指出,“已经速成的协议,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而时局发展正如毛主席所预料的那样——
  
  蒋介石把“足球”踢向
  解放区的中央大门
  
  《双十协定》公布后,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调集了36个军73个师共计80余万人,兵分四路,沿平绥、同蒲、平汉、津蒲等铁路向华北各解放区进攻。至10月中旬,国民党第1战区胡宗南的先头部队第3军、第16军经同蒲、正太铁路开抵石家庄,后续部队第1军进到闻喜;沿津浦铁路北犯的国民党军队,其先头1个军已从徐州进占济南;傅作义部队继续向察哈尔进犯,已迫近张家口;第11战区孙连仲的第30军、第40军及新8军共4.5万余人,在其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兼第40军军长)、高树勋(兼新8军军长)率领下,从新乡沿平汉线北犯,其后续部队4个军正向新乡开进,企图与石家庄的第1战区第3军、第16军一起夹击邯郸,进占晋冀鲁豫解放区腹地,然后继续北进,与空运到北平的第92军、第94军南北会师控制平汉铁路(京广铁路北段的旧称)。上述四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平汉线一路为其主力,目标是抢占北平、天津。
  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心集中主力第1、第2、第3纵队及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共6万余人,在10万民兵的配合下,将主力区分为铁路东、西两个集团,对国民党军实施钳击,以地方部队袭扰其前进,掩护我军主力集中,并在预选战场上改造地形,使其无险可守。
  此次战役始于1945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结束,战场位于河北邯郸以南、平汉铁路东侧,故称之为邯郸战役(亦称平汉战役)。
  
  战役历程再现
  
  此次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0月16~25日,我军完成对敌军的包围
  10月16日,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下达第8号作战命令,形成对敌作战的具体部署。10月20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3个军进至漳河南岸的岳镇、丰乐一线。21日夜,晋冀鲁豫军区以第1纵队进行袭击,迟滞其前进。22日,国民党军主力北渡漳河,沿铁路东侧分两路前进。第1纵队为保障主力向作战地域集中,并阻止国民党军进入邯郸,在邯郸以南的屯庄、崔曲、夹堤一线进行阻击。24日,国民党军3个军全部渡过漳河,于黄昏时突破了第1纵队在崔曲、夹堤之间的阵地。此时,晋冀鲁豫军区的后续部队已大部赶到,从三面对国民党军实施攻击,将其包围于邯郸以南、马头镇以东、商城以西的狭长地带,并控制了漳河渡口。我军铁路东、西两路部队分别对敌展开攻击。
  
  第二阶段:10月26~30日,我军集中力量攻击被围之敌
  
  10月26日,国民党军第16军和第32军各一部兵力分别由石家庄、安阳南北对进,增援邯郸地区。我太行军区部队一部协同晋察冀军区部队一部在高邑地区阻击石家庄南援之敌,同时加强漳河的阻援阵地,并命令太行、冀鲁豫两军区抽调游击队、民兵在安阳以南袭击敌第32军,迟滞其北进。28日黄昏,我军对被围国民党军发起总攻。第1、第2纵队及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和太行军区2个支队为北集团,攻击敌第40军;第3纵队、第17师和太行军区2个支队为南集团,牵制敌第30军,佯攻敌新编第8军。战至30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106师大部,重创第30军,并争取了高树勋率新编第8军等近万人战场起义。
  
  第三阶段:10月31~11月2日,我军对逃窜之敌实施追击
  为 诱使国民党军脱离阵地,我军主动放开南面之围,给其虚留退路,而我军主力先其南移,预伏于漳河以北地区。31日,国民党军开始南撤。晋冀鲁豫军区部队随即实施追击,于下午将其合围于旗杆漳(地名)一带。11月1日夜,我军主力一部突入副司令长官马法五的指挥部,并俘虏了他,国民党军失去指挥,顿时大乱。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奋起围追,战至2日将其大部歼灭。石家庄、安阳出援的国民党军闻讯回撤。
  邯郸战役中,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伤亡4708余人,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其中,毙伤敌人3000余人,俘虏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等1.7万余人,争取起义军约万人。此役又一次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对迟滞国民党军沿平汉铁路北进、掩护向东北进军及争取国内和平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条作战经验展示
  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指导
  
  邯郸战役关系到我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党中央、中央军委对这一战役高度重视,并在战略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指导。
  中央在9月19日发往各中央分局的《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中就指出:“国共谈判暂时很难有结果。国民党军队在敌伪掩护下业已进入许多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并有进入北平、天津之可能。”
  9月21~10月12日,毛主席、中央军委多次致电刘邓,指出阻碍胡宗南及孙连仲部进入平津,对我“肃清冀东、热河伪军,控制东北门户”的重要性,并对此役的战略战术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如“采取扩与拉结合”的战略等。
  10月17日,毛主席致电晋冀鲁豫中央局,指出:“即将到来的新的平汉(邯郸)战役,是为着反对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进攻,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这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你们须准备以一个半月以上的时间,在连续多次的战斗中,争取歼灭八万顽军的一半或较多的力量,方能解决问题。望利用上党战役的经验,动员太行、冀鲁豫两区兵力,由刘邓亲临指挥。精密组织各个战斗,取得第二个上党战役的胜利。”
  
  分析敌我战力对比,制定作战策略
  
  我军分析敌我情况后认为,敌军兵力多,装备好,参加过台儿庄等战役,且整训多年,战斗力较强。但敌军为新到之兵,对地理民情不熟悉,且与后方部队相隔遥远,供应困难,突击力弱;特别是其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杂牌”军对蒋介石歧视非嫡系部队和驱使其作内战先锋极为不满。
  我军野战兵团则组成不久,装备较差,上党战役之后未经整训,“还是一个游击队的集合体”。但我军系胜利之师,士气极高,又控制了一大段平汉线可作诱敌深入的战场,加上根据地人民的支援,具有歼灭敌人的基本条件。仔细分析研究之后,我军慎重作出以下决策:
  整编部队,提高整体战斗力 10月7日,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将原各根据

推荐访问:邯郸 城下 线上 强敌 歼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