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资产管理


  【摘要】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资产管理,是提高财务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重要保证。本文从近年来部队担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入手,深刻剖析了资产管理存在的困难,确定了处之有备、有效使用、优化配置、防止流失等四个基本目标,从明确统一的供管机制、制订完备的保障预案、建立完善的编配标准、采取有效监管等方面就加强资产管理的方法手段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 资产管理 加强
  
  当前,随着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军队职能任务得到不断拓展,参加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反恐维稳、国际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已成为形势和使命的需要。经费、物资作为军队快速形成战斗力的物质基础,是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把握其特点和规律,探寻和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资产管理的主要因素
  1、物资需求种类特殊,供应保障难度增加。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某些应急行动特需物资完全是零库存,加之受领任务突然,在短时间内需求量剧增,准备时间仓促,往往采取边组织、边筹措、边配发的保障方式。不少急需物资来不及向上请领,上级业务部门的战备储备无法及时动用或下发,只能通过临时购买或依托地方进行支援,如果经费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物资的筹措难度必然增大。并且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在不同的时间环节,因工作重心的转移,资产需求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
  2、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保障效率明显削弱。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受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和社会因素制约多,其任务类型、力量主体和方法手段明显区别于部队承担的一般作战行动,也有别于平时的军事训练或演习任务,各项资产标准,既不同于平时,也不同于战时,具有很强的特定性和独立性。由于很多单位在制定标准时,没有对可能承担的临时性任务进行充分细化的考虑,对非作战任务所需的各项装备器材和库存物资,无相应的编配标准或储备、供应标准,常常搞“一体化”或“一刀切”,因此,标准的刚性有余、弹性不足,一旦部队承担应急任务,适应性和可用行都较差。
  3、环境条件复杂多变,监督管理效果降低。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极易出现资产监督不力和管理无序等情况。一方面,受工作任务繁重、管理监督力量薄弱等客观因素影响,执行任务期间可能超标准、超范围购置,随意性处置、报废资产。因时间紧、任务急等原因,请领手续不严密、登统计制度不落实、核算手段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资产存量和分布状况的清查核实工作做得不够彻底,资产来源渠道广、物资调拨使用频繁,则可能导致收入不入账、使用不销账。另一方面,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工作不具备特定的规律性,决定了在资产购置种类、范围、数量上等缺乏准确的预计,资产预算控制的有效性降低。此外,任务地区情况复杂,也可能发生丢失被盗、非正常损耗等情况,出现资产流失。
  4、供应渠道分散交叉,资产配置不尽合理。从近几年来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看,总体上实行联勤保障,即各军(战)区既担负所属部队供应保障,还负责辖区内军兵种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参与行动的部队来源广泛,结构复杂,由于指挥权限变更、建制单位分散执行任务等原因,往往出现多渠道请领物资的情况,容易产生保障范围不清以及管理责任不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部队之间的资产配置不够合理。具体表现为:有的部队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在通过战区内军需、物油、卫勤、野营和军交运输等部门专业保障的同时又按照隶属关系对上请领或核销物资,导致重复性建设和投资的出现。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资产管理的目标
  1、要具备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处之有备的目标。针对突发事件事前无征兆、不确定性强的特征,要求各级资产供应保障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能够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方针和上级有关意图,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和不同时段,就可能担负的任务做好充分准备,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充分考虑兵力动用规模、任务地域环境、市场供应情况等多种因素,重点对军队自身没有保障资源的特需物资、装备器材的供应保障加以关注,积极加强形势研判,提前完成需求测算、力量动用、物资准备等工作,切实增强资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使保障行动始终先于任务需求,实现处之有备。
  2、要具备应急行动中的整体协调能力,实现有效使用的目标。有效使用目标是指通过对资产的合理、有效、节约使用,使资产的保障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大规模非战争军事行动消耗的大量物资器材中,不乏单价很高的重型器械以及同类的大批量物资,因此,就必须要具备超常规的整体协调能力,把资产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在物资使用上整体协调,对军民通用的物资要统用、统管、统供,能够依托社会力量进行保障的,军队就不要搞重复投资。各任务部队之间保障资源和资产能够共享的,就不要新增购置。各种专业勤务保障资源也要统一由联勤系统集中统管,避免多头申报、重复请领。另一方面,在资产部署上整体协调、统一配属,使各部队、各点位在不同的任务阶段、在主次要方向、关键环节上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物资供应保障。此外,要确保资产质量技术状态良好,延长资产的有效使用寿命,减少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提高资产的综合保障效益。
  3、要具备特殊条件下的精细管理能力,实现优化配置的目标。资产的优化配置,是指通过科学安排与合理分配,使其规模、结构、比例关系等与应急保障任务的实际需要相符合,与增强保障力的目标要求相一致。而特殊条件下的精细化管理则是指根据部队担负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和性质的不同,根据行动的规模、样式、消耗标准和供应标准灵活实施经费、物资供应,组织财务保障,因此,精细化管理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要求的重要内涵,是实现资产优化配置的前提,如果手段过于粗放,不仅影响到资产使用的总体效益,而且会影响到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的整体水平。在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落实资产管理精细化,对于充分发挥资产的保障力和部队的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要具备复杂背景下的灵活应对能力,实现防止流失的目标。防止流失目标是指防止资产因为环境或人为因素而非正常的破坏和损失,即避免由于使用不当、管理不善或违法违纪等原因,致使资产遭到破坏、毁损、被盗、挪用、据为私有等管理要求。防止流失既是维护国家和军队利益的需要,也是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的客观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具备非战争军事行动复杂背景下的灵活应对能力,积极适应客观环境,完善管控措施,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方面达到防止资产责任主体因违法违纪而造成损失的目的,在规章制度上要健全、管理责任制度要落实,形成防止资产流失的约束、激励机制,在方法手段上要具有适用性、可操作性,切实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个大环境;另一方面达到防止资产的产权主体因过失或过错而造成损失的目的,主要是规范管理行为、或对外部原因加以有效防范,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损失。
  三、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资产管理的几点措施
  1、应明确统一的供管机制。一是理顺保障方式。部队按建制行动时,在采用财务建制保障方式的前提下提供资产保障。对于部队高度合成、配属其他部队等造成原有建制关系被打破的情况,则应实施分片跨建制区域联勤保障。根据上级划分的责任区域,在财务保障机构的框架下分片建立资产供应保障区域。准确把握本区域部队建制变动情况和进入本区域部队情况,统一对诸军兵种实施联合保障。在就地筹措专用物资难度比较大或地方商业部队被摧毁难以购买物资的情况下,区域资产保障机构要与后方基地搞好计划协调,统一筹措物资,统一供应部队。尽量避免多头请领物资,既可以防止出现供应过剩而造成浪费,也可以防止脱供、漏供现象发生。二是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非战争军事行动资产保障任务繁重,不同建制、不同隶属关系的部队,部队与地方之间在物资器材的供应保障过程中,必须要破除“别人有不如自己有”的传统观念,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军民一体、军警一体、军内外一体联合应急资产共享机制,部队单位之间、军地、军警之间要定期通报所掌握的资产数量规模、具体位置、明确供应渠道、调用手段,对于地方资源较为丰富的专用物资器材,平时可少量配发部队,熟悉使用方法,遂行任务时,能按要求及时供应,迅速到位,确保在遇有突发情况下快速调配使用。

推荐访问:浅谈 资产管理 战争 军事 行动中